首頁 > 史學文史 > 荊州的有哪些戰略價值,爲何三國都非常重視呢?

荊州的有哪些戰略價值,爲何三國都非常重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荊州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地區,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爲何在三國歷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爲什麼三國時期的荊州能夠影響天下大勢?

荊州的有哪些戰略價值,爲何三國都非常重視呢?

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中原大地上羣雄逐鹿,華夏大地一十三州戰火紛飛。而無論是看過《三國演義》還是還過《三國志》的朋友,對這十三州中的荊州想必都不陌生。

曹操、劉備、關羽、周瑜、陸遜、魯肅和諸葛亮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人都在這裏粉墨登場,三國中的三大戰役有兩場: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便發生在這裏。甚至連林俊杰的歌《曹操》中都唱到:曹操不羅嗦,一心要拿荊州。那麼荊州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重要的,引得羣雄在這裏逐鹿?

其實荊州這個地方,無論是對魏、蜀還是吳來說,都是爲戰略要地。甚至對於有的國家來說,還是決定其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荊州這一地方大致爲今天的湖北、湖南兩省,再包括陝西、江西、貴州、重慶等部分地區。

對於曹操來說,當時中國呈南北朝之勢,其已佔據北方,若想統一全國,必須南下。而南下分爲三條道路:入蜀、渡江和拿下荊州。蜀地自古就易守難攻,若不是後來鄧艾取小道滅蜀,恐怕需要耗費的兵力不是一般的多。也正因如此,曹操早期重要謀士郭嘉早早的就向曹操諫言: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有學者指出郭嘉向曹操的這一諫言其實是預感到了自己身體不行,爲儘快幫助曹操統一全國而不顧自己病情,向曹操提的建議。但不曾想天妒英才,郭嘉最後還是沒有和曹操一同來到荊州這一戰場。赤壁之戰後,曹操也頗爲感念郭嘉,說出:“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甚至對於曹操來說,荊州不單單是南下最方便的地方,這一地方也是後來遏止孫劉軍隊北伐的重要戰略支撐點。赤壁之戰後,曹操損失慘重,卻仍可以憑藉佔據荊北之地而遏制孫劉聯軍乘勢北伐。甚至就因爲在赤壁之戰後,其能佔據襄樊一帶,才使得孫劉兩大集團開始兵戎相見。

其實翻看中國曆代軍事史,北方南下統一全國的戰爭,很多都繞不開荊州這個地方。金庸現在筆下的郭靖黃蓉守襄陽,其實也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像是名將孟珙、高達等人,便先後在這裏抵抗蒙古大軍。甚至在日軍侵華時,其所用的整體戰略也將這個地方作爲重點目標,武漢會戰便是在這基礎上發生的,這也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而對於東吳來說,荊州是否在自己手中,影響了其手中的長江天險是否完整。魯肅曾對孫權說到:“夫荊楚與國相鄰,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一旦其控制荊州,整個長江防線便都掌握在東吳手裏,西北方向的威脅就可減輕。

另外荊州對東吳的重要性還有一點,就是北伐!正所謂守江必守淮,但反過來說,南方政權要想揮師北伐,要麼拿下淮河一帶,要麼從荊州出發。而淮河一帶河流衆多,又被曹魏所重視,派大將張遼、李典、樂進等良將把握,雖孫權曾幾次親帥大軍前去討伐,但均無功而返。所以對於東吳來說,荊州也成了其必爭之地。

一旦拿下荊州,那麼東吳版《隆中對》的第一階段就完成了,按照魯肅魯子敬給孫權提出的戰略構思,東吳的發展應該分爲三步走,第一步、拿下荊州,掌握整個長江防線;第二步、奪取益州,劃江而至;記得在《三國演義》裏,在諸葛亮二氣周瑜時,周瑜就曾說過,若東吳掌控有揚州、荊州、益州,便可不懼曹操。第三步、學習漢高祖劉邦,北伐統一全國。

也正因荊州對孫吳如此重要,早在孫堅時期,東吳就將重點放在了這裏,爲此孫堅親征黃祖,但不幸在公元192年戰死。並且雖然呂蒙通過率軍偷襲,使孫吳“拿回了”荊州部分地區,但南陽郡、魏興郡、上庸郡、南鄉郡、新城郡、襄陽郡、江夏郡等地區依然被曹操所佔據。

雖然後來孫吳也頻繁出兵,但就是沒把整個荊州握在手裏。最後晉武帝司馬炎滅吳的時候,也正是從荊州這裏出發,水陸並進,統一全國。所以,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就是一生死存亡之地。

對於蜀國來說,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這一戰略思想中實現三分天下的重要一環。如果其能佔有荊州,便能從益州、荊州兩地分路起兵北伐中原,實現劉備心中興復漢室的夢想。

但如果荊州失守,其政權便只能被封鎖在巴蜀之地,雖然巴蜀之地易守難攻,但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劉邦外,其他在蜀地的勢力大都最後淪爲防守有餘,但進取不足的勢力。

就像諸葛亮所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對於蜀漢來說,得到荊州,則有機會逐鹿中原,失去荊州,便只能自保。

不過雖然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分析出西蜀的戰略就是橫跨益荊兩州,待北方出事。但這戰略卻存在缺陷,雖然益州、荊州、揚州都屬於長江流域,但若按三大階梯劃分的話,中國地勢西高東地,自東向西共分爲三大階梯,其中揚州和荊州都屬於第一階梯,而益州屬於第二階梯。

這就造成了雖益、荊二州是接壤的,但其實在古達那種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兩州地勢落差太大,基本上就是處於斷絕的狀態。而對於荊州和揚州來講,首先就風土人情而言,荊州的“風俗物產,頗同揚州”,另外兩地同處長江中下游平原,無論是運輸,還是調兵都十分方便。

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荊州這一地方,其實東吳更容易掌握,而蜀漢掌握起來則費時費力。再加上通過上文,我們可知“無荊州,孫吳幾乎不可以立國”。所以說,從劉備借荊州,也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思便開始付諸實施時,東吳和西蜀便註定會發生戰爭。

《隆中對》壞就壞在沒有考慮國際關係方面的因素,諸葛亮在這裏有些理想化了,沒有考慮東吳的感受,而是一心一意的對付曹魏,這就難免太過一廂情願了。荊州這地在孫吳君臣之中早有共識,甚至就像上文說的,孫權的父親孫堅正是在攻打荊州時犧牲的。所以這就勢必使兩國走向矛盾。

在孫權使用各種辦法,想讓劉備歸還荊州但不得後,最後便派呂蒙等人襲殺關羽,奪回了荊州。而後劉備爲復仇,又率大軍前來,結果兵敗夷陵。其實在這之中也能反應出《隆中對》這一戰略所存在的缺陷,就是沒有考慮東吳這一勢力,諸葛亮將所有的戰略重心都放在了曹劉之爭上,卻在這一過程中讓東吳越來越警惕,最後兵戎相見。

荊州的有哪些戰略價值,爲何三國都非常重視呢? 第2張

我們在看書、看電視時,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什麼什麼地方,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但聽到的這句話實在是太多了,什麼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是;漢中是;關中是;山海關是;河西走廊是。彷佛整個華夏大地,到處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兵家也太累了......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我認爲要看當時的政治局勢到底如何。只要是各政治勢力接壤的地方,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在三國時期,同時和魏蜀吳三國接壤的地方,就是荊州!若控制荊州,可北伐中原,西征蜀漢,東進孫吳。

所以除了上文對荊州的分析外,我認爲荊州之所以成爲三國時期的重要之地就是因爲魏蜀吳三方勢力剛好都匯聚在荊州這裏。這使得荊州成爲《孫子兵法》中的“衢地”,及爲交通發達,多國交界之地。從而在使其具備了上述魏蜀吳必須獲得荊州的原因,所以在《三國演義》裏,彷佛全書的一半戰役都和荊州有關。

但反觀其他的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打呂布時,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在劉備被曹操趕出徐州後,這地在書中就很少出現了;兗州在官渡之戰前後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在曹操統一北方後也就很少出現了。

而只有荊州,不論是劉表病故,曹操接手還是夷陵之戰後東吳奪得劉備的荊州,這一地方都沒有被三方中的任何一個勢力完全佔有。夷陵之戰後,孫吳不過是握有建平郡、武陵郡、零陵郡、臨賀郡、桂陽郡、湘東郡、衡陽郡、長沙郡、南郡和部分江夏郡。

就這樣,三國時期的荊州就好比是冷戰時期的阿富汗,成爲美俄之間必爭之地;遼東在明清時期成爲必爭之地;宜昌一帶在中日戰爭時期成爲必爭之地。

爲何三國時期的荊州能夠影響天下大勢?

三國時期的荊州並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城池,它還代表着特殊的意義,這個地方曾經是魏蜀吳三個勢力都爭相搶奪的地區,由此可見,它的戰略地位有多麼的重要。就連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也曾經提到過荊州的重要戰略地位,這個地方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國,只有佔據了荊州才能夠以此爲據點一統天下。

荊州這個地方與多國相鄰,依山靠水,沃野千里,百姓殷實,在許多戰略家的眼中,荊州都是一個必爭之地,荊州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荊州的地理範圍非常的廣泛,向北延伸到現在的河南近地,向南可以延伸到現在的廣西桂林,向東可以延伸到現在的湖北江西的交界地帶,向南可以延伸到貴州,荊州的中心地帶在現在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有山有水,而且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由此可見,荊州的戰略重要性。但是想要在這個地方站穩腳跟,可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一個人,卻在混亂的三國時期長期佔領了荊州近20年的時間,這個人就是劉表。

其次,荊州之所以被捲入三國戰亂,還和董卓有一些關係。初平元年,關東州郡結盟準備討伐董卓的時候,長沙的太守孫堅也表示起兵響應,在途經襄陽的時候,本來想着拉攏荊州的刺史王睿,但是這個人十分的傲氣,竟然看不起孫堅,一直拖着不肯回話。而且還想借孫堅的手除去自己的政敵,所以就跟孫堅說,只有他殺了曹寅,自己纔會和他一起出兵。

孫堅也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可不會隨便被別人耍的團團轉,所以最後他索性將矛頭指向了王睿,最後逼得他吞金自殺。他死後,荊州這塊地方就沒有了管理者,東漢朝廷派出了劉表管理荊州地區。劉表是一個老實人,在東漢朝廷裏倍受欺負,也施展不開拳腳。沒想到來到荊州這個地方以後,竟然迅速控制了這裏的局面。

建安13年,是荊州地區的重要轉折時間點,魏蜀吳三方對荊州這個地區都虎視眈眈,孫權率先向荊州發起了攻擊,打開了荊州的東大門。曹操爲了完成統一大業,也在準備進軍荊州,甚至還專門訓練了一批水軍,曹操南下的時候,劉表已經不在了,接替他的是劉琮,這個人性子很軟弱,沒多久就投降了。

赤壁之戰以後,魏蜀吳以荊州爲據點形成了三分的局面,三方人馬各佔據了部分地區。但是野心勃勃的大家對這個結果都不滿意,從劉表接手荊州,再到三國重歸一統,荊州地帶的局勢始終影響着天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