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蜀漢大規模討伐中原,東吳爲何沒有發動北伐戰爭?

蜀漢大規模討伐中原,東吳爲何沒有發動北伐戰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大規模討伐中原,東吳爲何沒有發動北伐戰爭?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自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孫權亦先後稱帝。此後東吳偷襲荊州,包抄關羽後路,並最終俘獲並殺害關羽。此事引發剛稱帝不久的劉備報復,夷陵之戰爆發。可是戰後蜀漢由諸葛亮主導朝局,數次籌劃北伐,東吳卻並無太大動靜,這是爲何?

其實孫權在世的時候,東吳一直在和曹魏進行反覆拉鋸,並非許多人印象中的毫無作爲。東吳對曹魏作戰,一方面自然是爲了配合自己的戰略盟友蜀漢,另一方面也是以攻爲守確保自身在江北據點的安全。

蜀漢大規模討伐中原,東吳爲何沒有發動北伐戰爭?

東吳與曹魏接壤的長江防線十分漫長,孫吳要想穩定格局必須要防守好建業和武昌。這兩個地方是長江中下游向北凸出的重要節點,所以也是作爲薄弱的環節。曹魏經常在兩地之間的九江附近行動,這裏作爲長江向南凸出的地方,在曹軍兵鋒強勢的時候可以作爲一個突破口,但更爲關鍵的卻是可以隨時威脅建業和武昌任意一處。因此東吳經常將丞相、大都督安排在武昌,而皇帝自己坐鎮建業總領朝政。這種雙頭鷹模式的防守方式亦被後來的東晉所繼承,只不過東晉皇族羸弱,最終導致武昌和建康(也就是東吳的建業)出現了荊襄軍和北府軍兩大軍閥,不過這是後話了。

蜀漢大規模討伐中原,東吳爲何沒有發動北伐戰爭? 第2張

至於爲何東吳整體北伐活躍度要遠低於蜀漢,這還要從東吳和蜀漢兩個國家的國情來說。這兩個政權雖然同爲外來政權,但是蜀漢中央更加強勢,集權程度也更高,甚至遠高於曹魏政權。因爲早在劉備西取益州之時,蜀中不願意合作或排斥劉備的世家就已經遭受了一輪打壓。相比較之下,孫策平定江東就顯得順利異常。孫策和周瑜當年只在初期一戰,後期江東各地幾乎望風而附,本地士族對孫策政權不僅不排斥,甚至許多大族還十分歡迎。這也就造成並未被武力打壓的東吳世家根基未損,其在政權內部的話語權遠勝蜀中門閥。

另外夷陵之戰後,蜀漢的荊州一系勢力削弱嚴重,所以政權的合法性更加依賴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劉備稱帝后,蜀漢就面臨要與篡漢的曹丕政權勢不兩立的政治道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個口號亦成爲統一蜀漢上下的指導性中心思想,所以蜀漢自然更爲積極的北伐。

相比之下的東吳世家基業皆在江南,保境安民他們願意,但北伐中原無益於火中取栗。正因如此,自周瑜之後的孫吳實質上就從爭霸天下的勢力墜落爲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後繼的陸遜、陸抗等縱使針對曹魏北伐,亦大多是自衛反擊或稍作威懾即可。

蜀漢大規模討伐中原,東吳爲何沒有發動北伐戰爭? 第3張

當然,本地世家的避戰並不等於孫氏集團同樣避戰。當年赤壁大戰前夕,主張投降的那些人自然是江東本地士族,而主張積極備戰的正是以黃蓋、周瑜等爲首的孫權孫策嫡系人物啊。孫氏集團通過尋求機會對曹魏發動軍事打擊的同時,亦可壓制江東士族,其中的政治妙竅不是一言能夠表述完的。

不過縱然東吳和蜀漢算計頗多,奈何潛力的不同最終還是引發了國力的此消彼長。曹魏守住漢中,逐漸拖垮了蜀漢;守住了襄陽和淮南兩處,同樣也拖垮了東吳。經歷了數十年的爭鋒之後,蜀漢和東吳以攻爲守的防禦戰略因難以得到國力的保證,最終崩潰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