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西晉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僅37年,爲何會如此迅速呢?

西晉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僅37年,爲何會如此迅速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前有春秋韓魏趙三家分晉,後有三國魏蜀吳三分歸晉。司馬炎篡位後先後滅蜀吳建立西晉,實現了三國時期之後的短暫大一統。自司馬炎滅東吳完成統一,到西晉滅亡,歷時僅37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大一統的西晉王朝是時間短暫的,從265年建立到280年統一全國,再到316年滅國,建國時間51年,統一時間36年。在九個大統一王朝裏,統一時間排名倒數第3位,對於持續時間較長的王朝的覆滅,我們已經見怪不怪,因爲用一句經典的話可以概括:“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對於短命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更值得我們去探究。

晉朝當然也有屬於正統的文人,他們位高權重,他們富貴盈門,他們中有人書畫風流,他們中有人戰場大家,他們擁有那個時代最好的資源最多的特權,他們有一個很好聽的統稱,世家子弟!

原本世家子弟,士族高門可以成爲晉朝的名片,然而,姓氏文化的屬性註定他的衍生物不可能成爲某一個時代的專有品,他屬於漫長的歷史!晉朝有王謝等世家,南北朝有王謝等世家,唐宋元明清依舊有王謝等世家,那些家族人依舊在歷史長河中演繹着各種的故事,只不過有些沒落,只不過有些再也無法超越皇家!

三國激盪羣雄紛爭,經歷了長期的動亂,戰爭,在魏國,司馬氏家族通過隱忍了數年的司馬懿發動政變,而主導了魏國廟堂,司馬昭掌權以後開始了三國的殲滅戰,首先通過鄧艾等一批將領滅亡了蜀國,把蜀後主劉禪俘虜到了洛陽,司馬昭問他想念國家嗎?劉禪回答樂不思蜀,深懂得生存之道的劉禪得以善終。司馬氏滅蜀國,爲司馬氏取代曹魏政權贏得了資本,司馬昭死後,司馬炎逼迫曹奐,正式建立了西晉,是爲晉武帝。

三國時期,司馬懿作爲曹操的軍師與吳、蜀交戰,因其卓越的軍事政治指揮才能,連續輔佐曹丕、曹叡、曹芳三帝,成爲魏國的實權人物,其家族在政治鬥爭中不斷打壓異己,成爲了魏國中最大的實權者,權力超過皇帝。公元251年,司馬懿卒,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先後掌權。司馬昭權勢極大,自封爲晉王,封其子司馬炎爲太子,實則曹魏王朝真正的掌權者已經是司馬家族了,司馬家族開始準備取魏而代之。曹魏在司馬氏的指揮下已先於263年滅了蜀漢,公元265年,司馬昭卒,其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逼其禪位,改國號爲晉,都於洛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西晉王朝,司馬炎爲晉武帝。終於279年發動晉滅吳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晉武帝登基之初,休養生息之後,起兵伐吳,浩浩蕩蕩的六路大軍南下開始統一戰爭,這時的吳國孫皓大興土木,任用奸臣,腐敗成風,於是被浩大的晉軍滅亡,把吳國的孫皓俘虜到了洛陽,司馬炎席間對我特地準備了位置等你來,孫皓隨即回答,我也在吳國設置了同樣的位置等陛下來,三年後孫皓不正常死亡,晉武帝一統天下,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長達六十年的戰亂。

晉武帝統一全國之後,知道如此長時間的戰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便開始國內的發展。朝廷採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方面來促進農業生產。公元267年,晉武帝頒佈鼓勵農業生產的詔令。西晉統一後,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頒佈戶調式,推行佔田法和課田法。佔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爲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階級矛盾在後面開始愈發的尖銳,各階級爲了利益爭鬥愈發的激烈。

西晉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僅37年,爲何會如此迅速呢?

晉武帝在統一天下後,通過休養生息,出現了太康盛世,鑑於魏王室微弱而被司馬氏篡權,對同室宗親大肆分封以鞏固司馬氏的政權,不料正是此舉爲晉末期的八王之亂埋下隱患。官員制度上採取九品中正制,官僚氏族把持着選拔任用大權,因而徇私腐敗盛行,寒門士子難以僅憑努力改變命運。晉武帝司馬炎覺得天下無事,驕傲自負,洛陽城裏達官顯貴攀比成風,相互鬥富,據說貴族的一個富豪一萬兩銀子吃一頓飯,都感嘆沒法下筷子,朝廷裏在後宮皇帝每天坐着羊拉車,羊停到哪裏就在哪裏吃住,曹魏官員盛行林下清談風流,勤於值守當作最可恥事情,慵懶之風盛行,皇帝荒淫,官員糜爛,可見已經腐朽至極了,很快把剛剛統一的西晉王朝拉入了深淵。

整個西晉時期,奢靡之風在權貴階層盛行,石崇與王愷比富竟得到了皇帝的關注與支持,其奢靡程度可見一斑。究其原因,司馬炎從父輩手中繼承權勢,絲毫不能體會父輩乃至祖父輩奪取曹氏政權的驚險艱辛,因而不懂得勤勉節儉治國的道理,其本人的生活也是奢靡無度,司馬炎之後更是如此。

西晉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僅37年,爲何會如此迅速呢? 第2張

爲保持政治穩定,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還公佈了官品佔田和蔭人以爲佃戶、衣食客的制度。法令規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佔田。第一品可以佔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又各以品之高低,蔭其親屬,蔭其客戶,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國賓、先賢之後及士人子孫,也都有這種特權。特權擴大到士人子孫,這是秦漢時世家地主範圍的擴大,特別是儒宗這一等級的延伸,但也是這些特權爲後來西晉的滅亡種下了火苗。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後不久,八王之亂就爆發了,整個西晉帝國在內訌中搖搖欲墜——西晉貴族的紙醉金迷和百姓的貧苦,也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農民起義。西晉王朝崩潰的關鍵人物是司馬倫,是他的冒失和無能,導致八王之亂演變爲天下混戰,又從而招致了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爲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爲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爲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爲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爲“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爲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八王之亂之後王輔佐司馬睿攜帶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朝廷,而後庾亮當政,桓溫得勢,謝安掌權,漸漸形成了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爲首,各家士族林立的局面!這些以姓氏爲界限,血緣爲紐帶的世家名門的權利財富太重,威望甚至超越皇家,那些士族領袖更是那個時代最爲閃亮的明星和旗杆性質的人物,這也是爲什麼晉朝皇帝都難以有大名聲的主要原因!

雖然司馬越最終收拾了司馬穎與司馬顒,成爲八王之亂笑到最後的人,但到了這個地步他依然是失敗者。中原已經被連年戰亂折騰得民不聊生,西晉王朝的精銳部隊大批死亡,而匈奴人劉淵則在羯人石勒、漢奸王彌的幫助下,日益壯大,司馬越在戰局日益惡化中絕望而死。護送司馬越靈柩的王衍以及西晉數十個宗王, 被石勒設伏擒獲,全部殺死,地方牧守王浚、劉琨等紛紛走向割據,晉懷帝只能坐困都城洛陽,坐待滅亡,五胡亂華也不過剛剛拉開帷幕。

西晉時期塞外衆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的國家達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後北方被前秦統一,中國呈現出前南北朝特徵。

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後,出於避亂,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南渡導致了經濟重心南移。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爲“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爲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東晉建立時,中原已淪喪於胡人之手。中原漢族在祖逖、桓溫等名將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衆而失敗。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爲己任。東晉與五胡的戰爭,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