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高句麗榮留王與唐朝斷交的原因是?

高句麗榮留王與唐朝斷交的原因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句麗榮留王與唐朝斷交的原因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唐初與高句麗的戰爭前後,兩國的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既有和睦相處的十餘年時間,也有不互相斷交的十餘年,使得整個遼東局勢跌宕起伏。很多人認爲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兩國的領土之爭,尤其是對遼東半島的所有權問題,其實不然,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其根源還是在於高句麗內部的政治爭端問題。高句麗和唐朝之間各種跌宕起伏的外交鬥爭,本質上都是國內政治鬥爭的對外表現。而在這個過程中,高句麗國王榮留王高建武和淵蓋蘇文的關係尤其重要,兩人的之間和睦與否直接影響着高句麗的對唐政策。

高句麗榮留王與唐朝斷交的原因是?

實際上自高氏高句麗建立以來,國內都被分爲了兩個政治派系。其一是以高句麗國王高氏家族爲核心的貴族集團,其二是以大對盧(相當於宰相)爲核心的而貴族集團。高句麗建國的歷史很短,是由扶餘國的貴族後裔和高句麗五部共同建立的王國。因此來自於扶餘國和高句麗五部的貴族們都享有很大的特權,而且這些特權是世襲罔替的,高句麗國王在國內做不到乾綱獨斷。高句麗的王室是扶餘國後裔,而大對盧則是高句麗五部的貴族後裔,所以雙方爲了爭權常常發證政治鬥爭。這種政治鬥爭從建國開始,一直延續到高句麗被滅國。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高句麗的國王爲榮留王高建武,大對盧則是淵蓋蘇文。榮留王最初採取的對唐政策是和睦相處的,可後期卻轉爲與唐斷交,爲後來唐與高句麗的戰爭埋下了隱患。在他執政的前半期,高句麗積極與唐朝交好,派出了十餘次向唐朝貢的使團,保持着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係。而在執政的後期,榮留王切斷了兩國之間的交往,撤回了使團,使得兩國關係非常緊張。很多人認爲榮留王的這種轉變是因爲唐軍毀掉了高句麗用隋軍將士遺骸築造的京觀,他擔心唐軍入侵高句麗,所以才斷交併做軍事防禦方面的準備。

實際上這種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也不瞭解高句麗國內當時的政治生態。高句麗的國王集團和大對盧集團存在嚴重的對立,這種對立延續了數百年,形成了政治傳統。雙方在政治上的合法性都得到承認,而且都希望得到中原王朝的認可。作爲野心勃勃的高句麗國王,榮留王是想打破這種政治傳統的,所以希望得到唐朝的支持。而淵蓋蘇文作爲大對盧集團的首領,他需要保持集團的權勢,壟斷高句麗的政治資源,將這種政治生態保持下去。雙方在這種情況的鬥爭下,都求助於唐朝,所以在唐初都對唐朝交好。

然而這種交好得到的結果卻不令榮留王滿意,所以他以唐朝摧毀隋軍遺骸京觀爲藉口與唐朝斷交。當時唐朝已經在爲經略東北方面做準備,這一方面是爲了收復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後失去的土地,包括要收斂隋軍遺骸,安撫國內隋軍的後裔。另一方面也對高句麗趁着中原大亂是佔據東北土地不滿,重新規劃東北方各國的政治秩序。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向東北增加兵力,派營州都督張儉駐守在東北,另一方面也派職方郎中陳大德出使高句麗,打着外交的旗號,刺探高句麗國內的情況。

陳大德到了高句麗不但對高句麗王室不假辭色,反而與淵蓋蘇文交往密切。最令榮留王感到畏懼的是,陳大德在高句麗與淵蓋蘇文交好,接受其宴請和賄賂,這實際上對高句麗王室的王權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國人很難理解的是,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等藩屬國有着超乎尋常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甚至能夠左右王位的更迭。在唐初榮留王與淵蓋蘇文都與唐朝交好,就是利用唐朝的影響力團結國內的貴族勢力,佔據政治鬥爭的主動權。然而唐朝使節在高句麗的兩種不同表現,實際上讓雙方的鬥爭天平發生偏轉,使得政治形勢對淵蓋蘇文更有利。

面對這樣的情況,榮留王出了個大昏招,不但爲戰爭埋下隱患,還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他對唐朝進行了斷交操作,還撤回了朝貢的使團,又在東北修建千里長城,堵住唐軍東進的路線。這種操作明顯不是藩屬國對宗主國的態度,讓唐太宗李世民感到非常難堪。

只是因爲當時唐朝的戰略重心放在東突厥、薛延陀和高昌國,無法出兵遼東,李世民只能派陳大德出使高句麗。而陳大德在高句麗採用的卻是借淵蓋蘇文壓制榮留王的做法,使得高句麗國內矛盾激化。這種操作唐朝得了面子,淵蓋蘇文得了裏子,榮留王卻被搞得狼狽不堪。

榮留王本想切斷了與唐朝的聯繫,削弱唐朝對國內貴族的影響力,這樣就可以憑藉自己高句麗國王的身份壓制淵蓋蘇文的貴族勢力。這種做法其實是非常想當然的,因爲高句麗貴族的利益對遼東方面依存度極高。榮留王切斷與唐朝的聯繫,本質上是對貴族勢力利益的巨大破壞。

高句麗爲小國,自然環境惡劣,資源貧乏,完全靠農耕養不活百姓,更無法給貴族集團提供奢侈的生活需求。高句麗貴族除了土地上的收益外,在遼東的商業利益非常的重。他們與中原王朝的經濟交往纔是他們奢侈生活的基礎,與唐斷交讓這些人連茶都喝不上,更不要說身着綾羅綢緞了。

而淵蓋蘇文則利用與唐朝良好的關係拉攏了不少親唐的貴族勢力,使得勢力越來越大,壓過了高句麗王室。面對政治對手的威脅,榮留王坐不住了,竟然想出了除掉淵蓋蘇文的餿主意。他先是以修建千里長城防線的理由,想把淵蓋蘇文調出平壤,發配到遼東去。淵蓋蘇文拒絕,在貴族勢力支持下拒不接受命令。然後榮留王又安排了暗殺計劃,結果暗殺計劃泄露,淵蓋蘇文先下手爲強,直接幹掉了榮留王。最後淵蓋蘇文扶持榮留王的侄子高藏上臺稱寶藏王,自封爲大莫支離,壟斷了高句麗朝政。

榮留王與唐朝斷交,本質上是要以“攘外必先安內”的手段來處理國內矛盾。這雖然得罪了李世民,但他知道李世民抽不開身對付他。等搞定了淵蓋蘇文,他大可派使團進貢請罪,重新恢復兩國關係。可這樣的做法卻迫使貴族集團下殺手,因爲淵蓋蘇文不可能在沒有唐朝支持的情況下坐以待斃。

而淵蓋蘇文上臺後,唐朝卻沒有支持他,反而支持了傀儡國王寶藏王。這對唐朝來說是制衡控制高句麗的必要操作,因爲只有政治對立的高句麗,纔是符合唐朝在東北利益的。如果讓淵蓋蘇文統一了高句麗內部勢力,再統一朝鮮半島,那對唐朝的東北將是很大的威脅。

淵蓋蘇文得不到唐朝的支持,乾脆繼續拒絕唐朝使節對寶藏王的冊封,進一步激怒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看來,高句麗國內怎麼鬥都行,但不能不聽話。淵蓋蘇文甚至於聯合百濟入侵新羅,並拒絕唐朝使節的調停,這更是不把宗主國放在眼裏。實際上淵蓋蘇文的這些操作都是意氣用事,完全沒有之間的揮灑自如。也許是掌控高句麗朝政之後有些膨脹,想要問鼎高句麗國王之位。他從此便開始作死的行爲,一步步的把自己拉入了對唐戰爭的深淵。而李世民父子不是楊堅父子,軍事上和政治上強悍無比,高句麗被滅只是時間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