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杜甫歷經安史之亂,之後心境發生了什麼變化?

杜甫歷經安史之亂,之後心境發生了什麼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歷經安史之亂,之後心境發生了什麼變化?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人生七十古來稀",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這首詩是杜甫經歷安史之亂時寫的。

杜甫歷經安史之亂,之後心境發生了什麼變化?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一朵花兒飛落下來,春天的氣息逐漸消減;風吹落幾萬朵花兒,正讓人內心發愁。

"一片花飛減卻春"的邏輯思想,跟西漢劉安《淮南子》的"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地邏輯很像,都是通過細微跡象,看未來趨勢。《淮南子》中的這句話,後來還發展出了一個成語,叫做"一葉知秋"。

唐朝安史之亂爆發於755年,杜甫的這組詩寫於758年。雖然,這組詩表面上沒有寫到任何關於朝廷的事,但是,相信瞭解這段歷史的讀者,都會猜測,杜甫可能是在用"一片飛花"暗喻唐玄宗晚年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從這個跡象,就能推斷出大唐的日漸式微了。

安史之亂結束於763年,可見,在創作這組詩時,杜甫正在經歷安史之亂。因此,"風飄萬點"可能就是在暗喻給唐朝帶來災難的安史之亂。越是接近春天的尾聲,花兒越是紛紛零落風中,一個王朝發生的災難越嚴重,就越是離頹敗不遠了。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暫且多看看眼前這些即將開盡的花吧,不要害怕喝酒之後內心傷感更多。

面對大唐的由盛轉衰,杜甫的內心無疑是痛苦的。然而,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說"且看欲盡花經眼",他選擇了直面現實。我想,這就是他被稱爲"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的原因吧。

李白說"舉杯銷售愁更愁",杜甫卻說"莫厭傷多酒入脣",我想,可能是因爲現實的苦難太過沉重了吧,完全淹沒了喝酒的傷感愁緒。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翠鳥在曲江上的小堂裏築巢,芙蓉苑邊的墳冢前麒麟雕像臥在地上。

這句話,是通過描寫眼前所見的景象,來表達大唐如今的荒涼。要知道,曲江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唐朝著名的風景勝地,玄宗和楊貴妃經常來此遊玩。

如今,小鳥來做窩,麒麟像倒了,都無人打理,可見有多荒涼。大概就相當於,家裏由於長時間沒人住,不僅長了蜘蛛網,連醬油瓶倒了都沒人扶。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細細推究事物的道理,應該及時行樂,何必總想着當官立業,羈絆住自己呢?

前面三聯中,杜甫都愁緒滿懷,最後一聯宕開一筆,算是自我寬慰吧。

《其一》就先說這麼多吧,接下來說說《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每天散朝回來後,把春衣當掉換錢,在江頭喝醉纔回家。

杜甫歷經安史之亂,之後心境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2張

前文說過,這首詩寫於758年,那麼,這段時間裏,杜甫在朝廷中是個什麼角色呢?757年五月,杜甫被唐肅宗(玄宗之子)任命爲左拾遺(因此杜甫也被稱爲"杜拾遺"),758年六月被貶,759年放棄官職,輾轉到成都,並且建了著名的杜甫草堂。

寫這組詩的那幾年,杜甫剛好在朝廷任職,因此纔有"回朝"一說。雖然這段時間是他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可是杜甫並不開心,因爲安史之亂,戰火不斷,百姓流離,杜甫這種心憂天下的詩人無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到處欠着酒債,能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單獨看的話,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是放到原詩上下文中,這句話想表達的是光陰很珍貴。至於杜甫爲什麼不直說時間寶貴,可能是因爲詩歌講究委婉含蓄吧。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花叢深處,可以看到蝴蝶自由穿梭,水面之上,蜻蜓在悠哉飛舞,偶爾點一下水。

儘管是在戰亂中,杜甫內心憂愁,但是看到美麗的自然景象,還是忍不住發自內心地欣賞和讚美。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我想告訴人們,應該跟這樣的美好風光共同流連,暫且欣賞,不要錯過。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現實的痛苦快壓得杜甫踹不過氣了,他只好從大自然中汲取精神上的力量,支撐自己。

正如,當我們處於人生低谷時,去詩歌、歷史、書籍中汲取精神力量一樣……

杜甫經歷安史之亂,每天醉酒江頭,卻仍然心胸曠達,確實令人佩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