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崇禎說“皆諸臣之誤朕也”,到底是什麼意思?

崇禎說“皆諸臣之誤朕也”,到底是什麼意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4年4月25日(農曆甲申年三月十九),登基十七年之久的明崇禎帝朱由檢無奈地在皇宮後煤山上的一棵樹上自縊身亡。而就在前一天,他曾經做過最後的努力,他敲響紫禁城的大鐘,意在召集羣臣商議,或可突圍南逃,這樣,大明帝國尚有喘息之機。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可惜的是,京中大臣竟無一人響應,就這樣,崇禎和他的帝國就被歷史無情地拋棄了。在臨死前,他曾無奈地留下遺言說“皆諸臣之誤朕也”,那麼,明朝的臣子們究竟是怎樣把這位皇帝“誤”上絕境的呢?在甲申年劇烈的歷史變革中,一直被視作國家干城的士人們,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一、從歷史記載來看,晚明士人已經拋棄朱明皇室

早在闖軍進入北京前的一到兩年內,崇禎帝早已有南遷南京的打算。可是,作爲帝王的他,並不好意思由自己提出遷往陪都,他希望的是由某位朝廷重臣提出,然後自己在“順坡下驢”,藉以逃出生天。

崇禎說“皆諸臣之誤朕也”,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惜的是早已決心拋棄皇帝的大臣們對此並不買賬,一直持曖昧態度,甚至在崇禎打算尋死,只提出讓太子去南京留守,以備不測時,仍然持反對態度,由於士人們的掣肘,南遷計劃最終沒有實施。

同樣,崇禎幾次提出讓諸臣掏腰包“助餉”,也極少有人響應,相反的是,在闖軍進城後,拷打搜刮之下,這些對崇禎帝一毛不拔的前明重臣,卻被發現個個是家財萬貫。闖軍進入北京,也幾乎是兵不血刃,未遇什麼抵抗,因爲京城內明朝高官和軍隊根本就不打算再爲朱家王朝流血了,明朝皇帝,完全爲士人階層所拋棄了。

二、士人心中之“天下”亦被拋棄

中國古代,士人最高理想就是“治國、平天下”,然而到了晚明,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方面,江南士人世家通過土地兼併、組社講學、經營商業、參與科考,形成了龐大複雜的利益集團。

他們既是大地主,又通過搭建政治上的關係網四處勾連,同時還經營商業,在明初“優待士人”國策之下,他們的產業不需納稅,又壟斷了大量財富和知識,迅速成爲了國家最大的蛀蟲。另一方面,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必然會同明帝國整體的利益發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江南士人選擇了自己。

他們千方百計擾亂國家財政,爲的就是渾水摸魚,擴充自己的財富;在政治上,他們對內敵闖軍和外敵清軍毫不關心,只想着互相爭鬥,以獲取更加能夠爲自己和自己所在利益集團得到利益的位子。可以說,“平天下”的理想,也被他們忘得一乾二淨了。

晚明士風墮落,他們拋棄君主,又拋棄天下,只爲滿足一己私慾。而最終導致清兵入關,他們中很多人也得到了可恥的下場。

士風墮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知識文化精英們,整日蠅營狗苟,貪圖享樂之時,這個民族距離傾覆也就不遠了。明朝的最終滅亡,就是慘痛的歷史教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