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龐涓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真的是在馬陵之戰中自刎的嗎?

龐涓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真的是在馬陵之戰中自刎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涓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孫龐鬥智”的故事相信不少朋友們都有聽說過了,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耳熟能詳,而這主要就要得益於司馬遷的精彩演繹。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孫臏出生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是孫武的後代子孫,曾經和龐涓一起同窗學習兵法。這個龐涓是個小心眼,一肚子壞水。他到魏國應聘,做上了魏惠王的將軍,自認才能不及孫臏,故意裝作好心人,把孫臏接到自己的身邊,說是有福同享。卻利用自己的權勢,把孫臏的兩個膝頭的膝蓋骨剔出來,還在他的臉上刺上了侮辱性的大字。

龐涓以爲,做了這兩件事,孫臏就不能行動,也不敢拋頭露面,那麼,自己就是天下無敵了。

但是,龐涓這麼做,反而給孫臏做了廣告。

有識之士敏銳地覺察出:孫臏一定是個比龐涓還厲害的人。

這不,齊國使者到魏國都城大梁訪問,就偷偷把孫臏帶回了齊國。

齊國將軍田忌非常賞識孫臏,不但拜孫臏爲師,還把孫臏隆重地舉薦給了齊威王。

齊威王也拜孫臏爲師,向孫臏請教兵法。

不久,魏國攻伐趙國,趙國的國都邯鄲城被圍困得水泄不通。

龐涓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真的是在馬陵之戰中自刎的嗎?

趙國的局勢危急,哭着喊着向齊國求救。

孫臏祭出了他的成名兵法——圍魏救趙。

他讓田忌率軍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迫使魏軍解開對趙國邯鄲的圍困,然後在桂陵(今河南長垣縣一帶)設伏,痛擊魏軍。

田忌依計而行,大破魏軍。

時間過了十三年,趙國已經和魏國化干戈爲玉帛,夥同魏國一起去欺負韓國。

韓國哭着喊着向齊國呼救。

孫臏又一次祭出了他的成名兵法——圍魏救趙,不,這次應該叫圍魏救韓了。

他讓田忌率軍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迫使魏軍解開對韓國韓城的圍困,然後在馬陵(今山東莘縣西南)設伏,痛擊魏軍。

爲了加強誘敵效果,孫臏還加用了一招“減竈行軍法”,以爲輔助。

龐涓中計,急吼吼地趕來。

孫臏算準了龐涓會在日暮時分到達馬陵,他在馬陵道兩邊埋伏軍隊,並命人颳去一顆大樹的樹皮,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字。

他吩咐一萬他弓弩手潛伏在大樹四周,約定“暮見火舉而俱發”。

龐涓果然在日暮時分到達馬陵,遠遠看見剝掉樹皮的樹上所寫的字,讓點火上前照看。

一行字尚未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一下子就崩盤了。

龐涓自知智窮兵敗,長嘆道:“遂成豎子之名!”拔劍含恨自剄。

齊軍乘勝逐殺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

孫臏從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龐涓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真的是在馬陵之戰中自刎的嗎? 第2張

以上是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裏面對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記載。

這個記載,在時間上出現了明顯的錯誤。

這個錯誤,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已經指出:王劭:紀年雲“梁惠王十七年,齊田忌敗樑於桂陵,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齊田朌敗樑於馬陵”,計相去無十三歲。

即桂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53 年,而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3 年,二者之間相距十年,不是十三年。

另外,存疑的小細節也不少。

比如說,龐涓既然妒忌孫臏比自己高明,存了心要黑掉孫臏,爲什麼不痛下殺手?只要直接殺了孫臏,就一了百了。他爲什麼要留下這個已經和自己結下了臏骨黥面之仇的仇人?

而且,以他的智商,他難道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是等於在爲孫臏做廣告,讓孫臏迅速成名,成爲人們所追捧的對象嗎?

比如說,孫臏在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這幾個字時,當時毛筆是否已經發明瞭呢?

又再比如,秦始皇未統一六國之前,各國文字是有差異的,“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這幾個字,不知道是用哪國文字寫的……諸如此類。

當然,存疑最大的,是在孫臏實施“圍魏救趙”前一年,即公元前354年,趙國以強凌弱,進攻魏國的盟友衛國。龐涓率部救援時,所用的策略是“圍趙救衛”——他率主力部隊直奔趙都邯鄲,迫使趙軍回救,以此來化解趙軍對衛國的攻勢,達到“救衛”的目的。

也就是說,“圍魏救趙”並非孫臏的首創、獨創;龐涓其實早已深諳此道,並且用得比孫臏巧,比孫臏妙,比孫臏強。

龐涓圍攻趙都邯鄲時,秦國趁火打劫,兵分兩路進攻魏國,佔據了榆關以南地區;楚國也不甘落後,進攻魏國重鎮襄陵(今河南淮陽縣);齊國更是暗中使壞,策動了原本歸附魏國的宋、衛、魯三國叛魏降齊。

一時間,魏國四面樹敵,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但龐涓舍其末,扼其要,打蛇只打七寸,通過加緊進攻邯鄲來降服趙國,一舉扭轉了局勢。

那麼,龐涓既然是使用“圍魏救趙”策略的高手,爲何還會在桂陵之戰中中計?

而且,中一次還不知醒悟?還要在馬陵之戰再中一次才知道懊悔?

司馬遷似乎也覺察到了這個有悖常理的現象,他在寫桂陵之戰時,沒有明寫龐涓參戰,只是含糊其詞地用“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樑軍”一筆帶過。

龐涓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真的是在馬陵之戰中自刎的嗎? 第3張

但是,1972年4月,山東臨沂衛生局進行基本建設,在臨沂古城城南一座名叫銀雀山的低矮的小山發現了一處規模很大的漢代墓葬羣。考古工作者隨後從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竹簡。這些竹簡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古代兵書,其中就有已經失傳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以及《孫子兵法》、《六韜》等20餘篇著作。

這個《孫臏兵法》經過認真整理,分爲上、下兩編。上編可以確定屬於《齊孫子》的十五篇,包括《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和《陳忌問壘》等;下編是還不能確定屬於《齊孫子》的論兵之作。

這裏重點說說《擒龐涓》裏面的記載。

《擒龐涓》全文只有四百多字,寫“圍魏救趙”沒有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那麼神妙。

一、爲了救趙,齊軍先攻打魏國的平陵——注意,不是攻打魏都大梁;然後派“二大夫”帶兵從齊城、高唐攻擊環塗地區魏軍。

二、爲了誘敵,被派去攻擊環塗地區的齊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二大夫”被殺。

不過,策略實施的效果不錯:“龐子果棄其輜重,兼趣舍而至。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而擒龐涓。”即龐涓果然丟掉輜重,兼程急奔而至。孫臏帶領主力不作任何停留,在桂陵埋伏,一擊而擒龐涓。

從“擒龐涓”這三個字來看,龐涓不但參加了桂陵之戰,還在桂陵之戰被齊軍擒獲。

必須要知道,《孫臏兵法》是孫臏弟子在當時所記,不容有什麼懷疑的。

那麼,再回到剛纔的問題,龐涓既然已在桂陵之戰時中了孫臏的“圍魏救趙”、及伏兵狙擊之計,他爲什麼不吸取教訓,而在馬陵之戰時再次上當?

而更讓人疑惑不解的是:龐涓明明已經在桂陵之戰當了齊軍的俘虜,又怎麼能在馬陵之戰中指揮魏國作戰?

其實,查《戰國策》,在馬陵之戰擔任魏軍指揮官的,是魏太子申,沒龐涓什麼事。

看,《戰國策•魏二•齊魏戰於馬陵》章記載的是:“齊、魏戰於馬陵,齊大勝魏,殺太子申,覆十萬之軍。”

同章書還記:“今戰勝魏,覆十萬之軍,而禽(擒)太子申。”

另外,《戰國策•宋衛•魏太子自將過宋外黃》對馬陵之戰的記載也是:“魏太子自將。”即是魏太子申親自掛帥。

可以說,說龐涓參加馬陵之戰,那是司馬遷在自說自話。

龐涓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他真的是在馬陵之戰中自刎的嗎? 第4張

而且,他的自說自話也有些互相抵啎。

如《史記•魏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六國年表•魏》說是“齊虜魏太子申,殺將龐涓”、“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齊虜我太子申,殺將軍龐涓”,表明龐涓是齊軍所殺。

但《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爲了增強藝術效果,又把龐涓寫成了霸王式的自殺。

可能有人會因爲《戰國策•齊一•田忌爲齊將》裏提到“田忌爲齊將,系樑太子申,禽龐涓”,認爲俘獲太子申和擒捉龐涓這兩件事是在同一場戰爭中發生的。

但對比一下《孫臏兵法•陳忌問壘》裏記載的:“用此者,所以應猝窘處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龐……而禽太子申也。”二者的情況是一樣,這是對桂陵、馬陵兩次戰役的總結。

事實上,擒捉龐涓之事發生在桂陵之戰,俘獲太子申之事發生在馬陵之戰。

可能,龐涓在桂陵之戰被擒後,就已經被孫臏處死了,畢竟,臏骨黥面之仇擺在那兒,此仇不報,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

龐涓在馬陵之戰的十年前就已經死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