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涓是哪裏人?龐涓,戰國時期魏國上將軍,戎馬一生,桂陵之戰兵敗自殺。在河南省通許縣縣城東邊1.5公里處,有個村莊名叫三裏崗,村頭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圓丘形墓冢,爲龐涓墓。據當地人說,在這個大墓的南邊原來還有三個小墓,墓裏埋葬的分別是龐涓的馬、馬童和兵器,但現已不復存在。

說起龐涓,許多人馬上就會想起“孫龐鬥智”。在這個廣爲流傳的歷史故事中,龐涓妒賢嫉能,無情地排斥和殘害他的同門師兄孫臏,最終卻落敗於孫臏之手,慘死於亂箭之下。由於故事對復仇情結的渲染,龐涓通常被人們視爲妒賢嫉能、心胸狹窄者的代表,甚至被看成無能之輩。

其實,龐涓雖然做過喪天害理之事,卻和孫臏一樣,也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傑出人物。他是戰國時代中期諸侯各國中最負盛名的猛將,無人能與之爭鋒。在魏國稱霸中原的過程中,龐涓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貢獻最大、表現最爲突出的將領。隨着他的威名遠揚,魏國的霸業一步步走到了顛峯;而在他血染沙場之後,魏國的霸業也隨之漸漸走向衰落。他的命運直接影響和改變了魏國的命運。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一、初出茅廬,大展雄風

魏惠王繼位之初,魏國在軍事上接連遭受挫折。魏惠王決心重整武卒,訓練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他特別留意軍官的選拔,親自選拔了龐涓、公子昂、龍賈等青年將領,再加上老將公叔痤和太子申,魏軍有了一批優秀戰將。

龐涓是魏惠王最欣賞的勇將。他出身平民,早年曾師從世外高人鬼谷子,苦學兵法。後來,聽說魏惠王招求天下賢才,就投奔魏國,受到重用。他神勇善戰,屢立戰功,由他訓練的武卒是魏國最精銳的部隊。魏惠王認爲即便與魏國當年最優秀的將領吳起相比,他也毫不遜色。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2張

對於龐涓的軍事才能,老將公叔痤一直不服氣,總想壓倒這個年輕人。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魏國受到趙國和韓國的聯合進攻。秦國打算奪回被魏國佔領多年的西河舊地,也趁機攻魏。公叔痤在擊敗趙、韓聯軍之後,趁軍隊士氣高昂,又與秦軍開戰,想以連勝的戰績壓倒龐涓,結果戰敗被俘。而此時的另一戰場上,龐涓卻大敗趙國,直逼趙都邯鄲。由於公叔痤戰敗,魏國西部戰場危急,魏惠王下令暫停進攻趙國,調最精銳的龐涓軍前往河西與秦軍作戰。

龐涓的家鄉就在河西,對那裏的地形非常熟悉。他採用聲東擊西、攻其必救的戰術,架設浮橋,誘使秦軍向錯誤的方向集結。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讓部分魏軍佯裝要經浮橋過河,自己卻親率精銳部隊悄悄北上,從秦軍防守薄弱之處渡過黃河,直撲秦都櫟陽。秦軍雖奮力拒斥,怎奈黃河天險已被突破。龐涓在家鄉百姓的支持下,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櫟陽,奪回了河西。秦國被迫遷都,魏國聲威大振。

  二、沉着應戰,力挽狂瀾

在重創秦國後,魏惠王遷都大梁,築堅城,建水網,不斷擴張,使中原各國的競爭驟然加劇。各國加強聯繫,共同對抗魏國,外交活動頻繁,合縱、連橫運動此起彼伏。

當時,魏國最頑固的敵人是北鄰趙國。魏惠王在遷都大梁後迅速擴張,控制了整個中原核心地區。幾乎被逐出中原的趙國不願善罷甘休,便聯合秦國和齊國,夾攻魏國。

趙、秦、齊三國都是當時的強國。他們以爲憑三國聯合起來的實力,從北、西、東三夾攻魏國,魏國必敗無疑。

公元前354年,趙國率先發兵進攻衛國。作爲衛國的盟友和保護國,魏國派龐涓率軍前去救援。龐涓途中遭遇的趙軍糾纏,而是率領魏軍主力直奔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慌忙集結軍隊準備從背後襲擊。龐涓早就準備,設埋伏殲滅了這支趙軍。隨後,兵臨邯鄲城下,開始攻城。

與此同時,秦國兵分兩路進攻魏國,經焦城(今尉氏西北)一場激戰,佔領了魏國南部榆關以南地區。齊國也派出當時齊國最優秀的將領田忌率軍攻打魏國,迫使原本依附於魏國的宋、衛、魯三國叛魏降齊。一直猶豫觀望的楚國見魏國形勢危急,就想趁火打劫,發兵進攻魏國東南部重鎮襄陵(今河南淮陽),佔領了魏國的大片土地。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3張

面對這種極其不利局面,龐涓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攻破邯鄲,降伏趙國,魏國纔有可能徹底扭轉戰局。他迅速掃清邯鄲外圍的趙軍據點,向邯鄲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邯鄲危在旦夕,趙國請求齊國支援。齊國派出全部主力進攻魏國。爲解除龐涓的後顧之憂,魏惠王命令太子申在途中阻截,吸引田忌來攻。雙方惡戰一場,太子申戰敗。田忌率領大軍來到大梁城下,卻攻城乏術,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在招術用盡之後,他只好無奈地帶兵撤離。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4張

在這一年的年底,終於從北方戰場傳來了令魏國舉國振奮的好消息,神勇的龐涓攻破了邯鄲城,趙國兵敗投降。

整個戰局自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龐涓逼迫趙王下令,讓趙國軍隊撤出戰場。魏軍向秦軍發起反攻,收復了失地。楚國見勢不妙,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向魏惠王求和。最後田忌率領的大軍也被魏國打敗,齊國不得不割地求和。

此後,趙、秦、齊、楚等國相繼接受苛刻條件,向魏國求盟。魏國霸業如日中天,處於顛峯狀態。

三、桂陵之戰,誰是主角

關於“圍魏救趙”,有一種廣爲流傳的說法,其中提到在龐涓率軍包圍趙都邯鄲之際,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爲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在那裏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

然而,這種說法的史料根據並不充分。《竹書紀年》、《戰國策》、《孫臏兵法》的記載各不相同,甚至自相矛盾。《史記》中根本沒有關於龐涓參與桂陵之戰的相關記載。

根據《史記》記載,在龐涓圍攻趙都邯鄲之際,齊國派大將田忌前去救趙。爲解除龐涓的後顧之憂,魏惠王命大將太子申率軍阻截。雙方剛一接觸,太子申便引軍後撤,田忌指揮大軍隨後追趕。魏軍退到平陵(今蘭考縣城南),太子申看已經吸引住了田忌,就不再後退,等待齊軍來攻。

平陵城雖規模不大,卻十分堅固,有寬闊的護城河,駐守着非常善戰的魏軍。齊軍的兩支先頭部隊到達平陵,立即發起進攻。太子申憑藉堅城深池,率軍頑強抵抗。兩支齊軍進攻多日,死傷衆多,漸呈疲憊之態。這個時候,太子申突然從城中殺出,勢不可擋,兩支齊軍被殺得狼狽逃竄。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5張

與此同時,田忌率領的齊軍正與一支從安邑方向來的魏國援軍交手,作戰的地點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一帶。

齊國的兩支先頭部隊戰敗後,迅速向田忌大軍靠攏。此時,田忌已經擊敗從安邑方向來的魏國援軍,轉而與追擊而來的太子申展開激戰。由於齊軍人數佔有絕對的優勢,太子申戰敗南下襄陵,與楚軍作戰。田忌這才轉攻大梁。

從《史記》的記載來,桂陵之戰打響時,田忌率領的齊軍還沒有抵達大梁,龐涓也沒有從邯鄲撤軍回救。在桂陵戰敗的是魏國從安邑方向來的援軍,但領兵將領的身份記載不明。也許正是這個原因,纔給人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其實,“桂陵之戰”之所能夠成爲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戰役,不是因爲它多麼精彩、多麼重要,而是它經過人們多麼的演繹,涉及到了龐涓和孫臏這對生死冤家的一場恩怨。

 四、妒賢嫉能,殘害師兄

孫臏是齊國人,曾與龐涓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非常要好,並結拜爲兄弟。龐涓當上魏國的將軍之後,就向魏惠王推薦師兄孫臏,派人請他來魏共創大業。

可是,孫臏來到魏國不久,龐涓便發現他的才幹遠超過自己,很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強烈的嫉妒和不安使他不顧一切,於是就製造冤獄,指使人告發孫臏私通齊國。

孫臏被逮捕下獄。龐涓虛情假意地向魏惠王求情,免去孫臏死罪,但仍處以重刑,在他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龐涓之所以沒讓殺掉孫臏,是想讓他寫出祖傳的兵法。孫臏對龐涓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就不分晝夜地爲他憶寫兵書。剛寫了一半,就發現了自己被陷害的真相。

此後,他裝瘋賣傻,哭笑無常,爲掩人耳目有時連屎尿都吃了下去,終於使龐涓放鬆了看管。這時,恰好有個齊國的使臣來到魏國,偷偷地把孫臏藏在車裏,帶回到齊國。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6張

孫臏得到齊國大將田忌的賞識,隨後又通過幫助田忌賽馬,得到齊威王的重視。不久,他被任命爲齊國的軍師,跟隨田忌征戰魏國,開始與龐涓展開智慧的較量。

按照廣爲流傳的說法,孫臏先以直搗魏都大梁的方法解了邯鄲之圍,在桂陵之戰中打敗龐涓;10多年後又以減竈之法誘使龐涓孤軍深入,在馬陵之戰中將龐涓亂箭射死。

但是,《史記》並沒有記載龐涓參與桂陵之戰,而是詳細記載了13年後的馬陵之戰,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

  五、馬陵之戰,將星殞落

根據《史記》記載,魏國雖在桂陵之戰中失敗,但由於龐涓攻下了邯鄲,迅速扭轉戰局,挫敗了各國對魏國的“圍剿”。在此後的十餘年間,魏國獨霸中原,迫使各國進行了一系列的領土交換和疆界調整,儼然爲各國之王。

後來,韓國和趙國不堪魏惠王的一再求索,拒絕了魏國的換地要求。魏惠王怒不可遏,先派太子申攻打趙國,接着又龐涓攻打韓國。由此戰端又起,齊、秦、趙、韓等國再次結成反魏聯盟,中原地區的和平局面迅速被打破。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命令龐涓攻打韓國。韓國五戰五敗,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將田忌向太子申發起攻擊,雙方在魏國境內激烈交戰。不久,龐涓制服韓國,與太子申合兵迎戰前田忌。但是,此後魏軍由太子申統一指揮。

龐涓自爲將以來,一直歸魏惠王直接指揮。雖然也曾與太子申聯合作戰,卻是各自軍中的主將,彼此從來沒有出現過隸屬關係。龐涓此時已是各國公認的第一戰將,他認爲打仗不是面子工程,讓太子申作爲主帥是危險的。

魏惠王的這種安排,也有他的道理。他五十二歲才登上君位,此時已八十歲。太子申也已接近花甲之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太子。爲了幫助太子申樹立權威,魏惠王讓龐涓位居太子申之下,歸太子申領導,有從軍事上爲太子申爭取榮譽的打算,政治意圖超出了軍事鬥爭的實際需要。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7張

戰鬥打響後,齊軍一戰而敗,潮水般向馬陵(今河南範縣)潰退。天漸漸黑了下來,地形變得複雜,龐涓怕齊軍設有埋伏,多次建議停止追擊。太子申卻認爲這正是一舉殲滅齊軍主力的大好時機,訓斥龐涓,下令繼續追擊。

龐涓無奈,只好跟隨太子申進入馬陵道。事先埋伏在這裏的齊軍迅速收網,10萬魏軍突圍無路,幾乎全軍覆沒。龐涓見大勢已去,拔劍自殺。太子申自殺未遂,被齊軍俘虜。

據說,龐涓死後,他的頭顱被孫臏割掉帶回了齊國,無頭之屍被埋在現今通許縣城東的三裏崗村。

龐涓是哪裏人?桂陵之戰真的是龐涓不及孫臏? 第8張

關於桂陵、馬陵這兩場戰役,《竹書紀年》、《史記》、《戰國策》、《孫臏兵法》等史籍的記載多有矛盾。有的說龐涓在桂陵之戰中被俘,有的卻沒有提及龐涓指揮或者參與過桂陵之戰;有的說龐涓在馬陵之戰中被俘,有的說他被殺,有說他自殺,還有的甚至隻字未提他是否參加了馬陵之戰。

不管怎麼說,被譽爲魏軍戰神的龐涓戰死,對於魏國來說是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由於馬陵道慘敗,魏太子申被俘後自殺,魏國兩支最精銳的部隊被齊軍全殲,軍事實力大大削弱,從此由盛轉衰,雄霸天下的威風一去不返。

龐涓戎馬倥傯的一生,戰功赫赫,在當時諸侯各國盛名卓著,無人能比,不失爲英武神勇的一代名將。然而,他的死卻似乎極少得到人們的同情和惋惜。他因嫉妒而殘害同門師兄,將自己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許多人都認爲他與孫臏之間是復仇之戰,他的死是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