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樓蘭古國很強大嗎?爲何很多詩中都提到它?

樓蘭古國很強大嗎?爲何很多詩中都提到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之中的名句。而"樓蘭"在唐詩中的"戲份",僅在《全唐詩》中,就高達二十五場。

作爲漢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樞紐,樓蘭於當時的中原王朝而言,最主要的價值還是在經濟領域。可正如王昌齡筆下的樓蘭一樣,後人在很多時候想起這個地方,卻總是將它和戰爭聯繫在一起。

樓蘭古國很強大嗎?爲何很多詩中都提到它?

人們產生這樣的聯繫,確實和樓蘭的實際情況有密切關係。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樓蘭是"絕對"的西域,與玉門關、陽關這樣的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全然不同。所以出於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心理的差異,樓蘭這個因爲傅介子斬樓蘭王一事而走入中原人視線的西域國家,就被當做了"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些詩句中西域邊地戰爭的代名詞。

在把"樓蘭"當做一個代名詞的時候,人們其實並沒有將樓蘭國這個國家太多地牽扯進其中。就像如今網絡語言中說"我想吃檸檬",我們並非是此刻真的對檸檬這種水果有什麼想法,而只是想借此表達自己內心的一些感受。所以王昌齡等人提起"樓蘭",也只是把這裏當做一片征戰的沙場,由此來抒發自己的保家衛國、建功立業之志。

而除了成爲西域邊地戰爭的代名詞,"樓蘭"在很多人的眼裏還有一個象徵——中原對西域的統治。前面我們提到,樓蘭這個西域小國走入中原人的視野,與傅介子斬殺樓蘭王一事密不可分。

傅介子是西漢時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西漢昭帝元鳳年間,由於樓蘭、龜茲等西域小國勾結匈奴,並斬殺漢朝來使,所以傅介子請旨出使,帶着漢昭帝的詔書去譴責不安分的樓蘭等國。

儘管在此次出使期間,龜茲和樓蘭的國王都對傅介子一行漢朝使者展現出了熱情,也當着傅介子的面反思了自己與匈奴勾結的不當,但傅介子還是察覺到這些人"躁動"的心。所以出使結束後,傅介子儘管已經利用從樓蘭和龜茲國王那得來的匈奴使者的下落線索斬殺了那些挑事的匈奴使者,但還是向當時把持着朝政的大將軍霍光請命,希望斬殺龜茲國王以儆效尤。

樓蘭古國很強大嗎?爲何很多詩中都提到它? 第2張

在出使時,傅介子發現西域的國王比大漢的皇帝"親民"得多,出行時和百姓們捱得很近。所以傅介子覺得他完全可以藉此機會刺殺心已經明顯向着匈奴的龜茲國王,來震懾西域其他不安分的小國。不過霍光覺得龜茲太遠,再專門跑這一趟不太划算,所以讓傅介子把刺殺對象改成樓蘭國王。

於是傅介子帶着朝廷的任命再一次去往樓蘭。不過這次他還帶着大量用以賞賜的金銀財寶,而非譴責詔書。可樓蘭王對這個來了又來的漢使也有了戒備之心,不願與傅介子有過多接觸。

不過傅介子也不急,見樓蘭王不願見自己並受賞,便帶着財物往樓蘭邊境走。他還讓翻譯轉告樓蘭王,如果不接受這些賞賜,那他就要把這些財寶送給其他國家的國王了。

樓蘭王眼看着快到嘴的鴨子要飛了,便終於按捺不住,邀請傅介子赴宴,好讓這個漢使把財寶留下。結果樓蘭王把自己都喝醉了,傅介子還是沒把賞賜給他,還說漢朝天子有密令要給樓蘭王,要他隨自己去帳中。

樓蘭古國很強大嗎?爲何很多詩中都提到它? 第3張

對付一個醉酒大漢多容易啊。傅介子命手下兩名壯士抓住樓蘭王,從背後一人給了樓蘭王一刀。樓蘭國的權貴們得知了王的死訊,驚恐四散。而傅介子卻沒再動這些人,只說樓蘭王這是不忠於漢天子,他只是奉命來懲治罪人。至於新的樓蘭王,漢天子已經決定將由樓蘭在中原的質子來當。

所以因爲這層緣故,因爲樓蘭王是站在中原對立面的勢力,人們便將"樓蘭"視作敵人的化身,一個被中原壓在腳下的敵人的化身。這也是我們總覺得"樓蘭"二字自帶一種兩軍對峙之"殺氣"的原因。

且當"樓蘭"有這層象徵意義的時候,再以"樓蘭"入詩的作品便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歌頌某人在戰場的豐功偉績,比如"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一類寫爲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雄心壯志,比如"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至於樓蘭最終消失在西域的綿綿黃沙之中,並非是因爲戰爭,而是因爲自然環境的變化。

兩漢至魏晉,樓蘭國都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發揮着其作爲絲綢之路要塞的作用。但河流改道帶來的乾旱,最終還是讓這座極有特色的西域小國成爲"過去式"。

而往後,便只剩"樓蘭"一詞還繼續活在詩文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