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一特殊職位,地位不高但脾氣很拽

揭祕古代一特殊職位,地位不高但脾氣很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名臣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時,曾從庫房旁經過,見一名庫吏從裏面出來,鬢邊巾下掛着一枚大錢。“這是什麼?”張乖崖質問。“庫錢啊!”庫吏全然不懼,如實回答。這位縣太爺脾氣躁,馬上讓隨從把他掀翻在地,要動脊杖。庫吏則高聲分辯:“一錢何足道?你能打我,還能殺了我?”張乖崖更怒,親自拔劍殺了這庫吏,然後申報御史臺自劾。

揭祕古代一特殊職位,地位不高但脾氣很拽

這名庫吏爲何如此有恃無恐?官場有諺:“當官不如爲娼(諧音‘倉’)。”管庫吃庫,可是公開的祕密。庫吏吃庫最客氣的方式,是挪用庫銀放債生息。如系實物貯庫,則有以次充好乃至報損註銷等種種手段。一般的庸官根本不敢碰這種人。爲什麼呢?你不去碰他,他還能保證你在離任辦移交手續時有個與實物相符的賬目;倘若平素隨時盤點,堵死了他這條穩穩生財的出路,屆時他就會弄點顏色給你瞧瞧了。

倘若是貪官,那就更可以與庫吏狼狽爲奸,做假賬目以便監守自盜。當然,也有貪官不夠老練反過來吃了庫吏虧的。元朝時,長州縣衙庫吏葉景初勾結陸縣尹監守自盜,陸縣尹白條支用庫款一萬多兩,葉景初再按其支用日期和細目,逐項加倍填寫數字,這就把貪污罪名全歸到了縣太爺名下。等到肅政廉訪使來巡察官紀官風時,葉景初把這假賬目往上一交,自己帶着贓款遠走高飛了,剩下來的虧空全得由陸縣尹兜着。這種事情見多了,州縣老爺們又養成一個不成文的習慣,一旦有庫吏虧空的事暴露,還得設法替他瞞着,千萬不可逼得太急,否則他狗急跳牆,最後吃賠受累的還是自己。試想有這一層層干係擔待,管倉庫能不是個好“出息”嗎?

揭祕古代一特殊職位,地位不高但脾氣很拽 第2張

然而,“爲娼(倉)”還不是利潤最高的,官場又有諺:“爲娼不如從良(諧音‘糧’)。”糧房的“出息”更多,因爲這裏倒騰抽換的餘地比料庫更大。舉個簡單例子,縣屬倉庫裏有3000石谷,糧房書吏向老爺稟報說,這批穀物已放了兩年多,部分已經黴變,應該賤價處理掉,再更換3000石新谷進倉。按倉法,這是允許的,老爺批准後,按例由糧房經辦,於是好谷也充賤谷賣。不過這是記在賬目上的價格,賬目和實價之間的差額,便是一筆可觀的“出息”。

因此,庫吏和糧書一樣,向來都被視爲肥缺。《警世通言》介紹崑山縣衙門,“那庫房舊例,一吏輪管兩季……衆吏因見是個利藪,人人思想要管”,最後竟公議出一個“當堂拈鬮”的方式,而堂上做領導的居然認同。

在這樣的官場怪圈中周旋,以至於能幹得了庫房、糧房這一行的,也必須是老奸巨猾之人,否則也一樣吃不了兜着走。清朝光緒時,廬江縣糧房書吏陳運昌“管庫有年,老而多智”。新任知縣劉某接篆後,嫌他囂張不聽使喚,就叫他滾蛋,另募糧書。有個叫唐端的米商花了一大筆錢向劉老爺行賄,遂被委任此職。原以爲致富就在眼前,誰知第二年徵春賦時,唐端不懂這裏面的門道,又沒有什麼人脈關係,結果春賦收不進來。劉老爺又催着快辦,“唐大窘,補苴彌縫,傾產不足償賦”,只得“吞鴉片煙以死”。問題是唐端死了,劉縣令也跟着吃虧,沒得到好處不說,肯定還會影響到日後的考語。最終結果如何,史書沒作交代,但通常的善後措施唯有劉老爺再把陳運昌請回來這一條。

也是,這些小吏們多年來織就的一張網,你收也收不攏,打也打不破,還有什麼辦法?只能被他們牽着鼻子走。難怪史書上有言:“本朝與胥吏共天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