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爲何魏晉時期的名流都喜歡戴頭巾?

揭祕:爲何魏晉時期的名流都喜歡戴頭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魏晉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關於頭巾一事,在中國很多的典籍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一句詩文,“羽扇綸巾,談笑間,榆槽灰飛煙滅”,這裏是表寫周瑜在戰爭中,舉重若輕,輕鬆自若的瀟灑姿態。

可是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羽扇綸巾”應該是諸葛亮的行頭,蘇東坡這樣來寫周瑜,是不是給大家開了一個玩笑?

其實真實的歷史,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綸巾”並不是諸葛亮的專屬,在東漢末年,三國兩晉時期,在名流志士中間,就已經開始流行戴頭巾。

在《晉書·輿服志》中就有記載,袁紹就非常的喜歡戴頭巾指揮作戰,而像公孫強、孫堅也有戴頭巾的傳說。

按照正常的思維,雙方大戰,就應該身穿鎧甲,頭戴武盔,戴頭巾上戰場,是一種難理解的事情,然而由於潮流,這時候戴頭巾不僅會遭受指責,反而會受到讚揚。

蘇東坡寫這首詞的時候,世界上並沒有《三國演義》,因此將羽扇綸巾用在周瑜的頭上,當然沒有什麼異議。一直到《三國演義》誕生之後,頭戴綸巾成爲諸葛亮專屬,並且將周瑜刻畫成其他的樣子。

揭祕:爲何魏晉時期的名流都喜歡戴頭巾?

那麼疑問就來了,那個時候的人,爲什麼喜歡戴頭巾呢!

中國古人,有一些很奇特的習慣,尤其是對巾、冠、帢,十分的重視。

用現代人的眼光,頭巾和冠,經常被混淆在一起。

比如諸葛亮的綸巾,看起來就像一定帽子,可是在古代,他們是有嚴格區分的:

在古代的時候,巾一般用軟性材料製成,冠則是用硬質材料。

從穿戴上來看,巾可以直接戴在頭上,不需要其他的裝飾,比如貫穿的髮簪,也不需要在下巴的位置,打結固定,而冠就少不了這個部件。

由於受到名流的追捧,頭巾在那個年代,也出現了很多的款式,比如通遙巾、純陽巾、萬幅巾、平定四方巾,而且並沒有性別的限制,女子也可以戴頭巾,“巾幗”最後演變成爲女子的專屬。

揭祕:爲何魏晉時期的名流都喜歡戴頭巾? 第2張

在《史紀》中就有這樣的一個記載,諸葛亮用頭巾羞辱司馬懿的事件“亮數挑戰, 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這一招果然奏效,讓司馬懿深感恥辱,直接出兵千里迎戰,準備一雪諸葛領辱罵之恥。

同時,曹操也不甘寂寞,也追求潮流,還自創一種頭巾———帢,這個東西看起來,就像一個老舊的皮革,像戴了幾十年一樣,從這裏可以看出,曹操絕對是一個復古風的追求這。

不僅如此,曹操別出心裁,將其弄成白色,後人感覺和不吉利,導致最後白帢成爲皇帝去世之後的喪服。

在那個時候,所有的名流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戴平民頭上頭巾。

巾最早的時候就是平民的服飾,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恢復了冕服制度,剛開始的時候,的確受到而來追捧。可是後來,在名流之中,逐漸的失去了地位,反而被平民的頭巾所取代。

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在思想上,漢朝初期道家思想爲主,一直得到漢武帝時期,才獨尊儒術,然而漢朝末期,道家思想又開始復燃。道家尊崇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因此名流追捧平民的頭巾,是這個思想復甦在服飾的表現

從政治角度來說,冕主要體現一種家族統治,冠則師體現集團統治,東漢時期,諸雄割據,從服飾上來看,也能表現出他們對皇權的不恭,不屑的態度。

然而蘇東坡,這是時尚的弄潮兒,在以前的基礎上,自己發明了一個“東坡巾”。

在《三才圖會》中有這樣的描述:

東坡巾有四牆,牆外有重牆,比內牆少殺,前後左右各以角相向,着之則有角,介在兩眉間,以老坡所服,故名。

從這段描述上來看,東坡巾是一種高桶形式,在周圍還有四個角,比中間的桶稍微低一些,在高筒的周圍還有不規則的角。

根據傳說,這個東坡巾是蘇東坡在坐牢的時候製作的,身爲囚犯不能在穿戴官府,因此製作了這樣一方頭巾。

可以疑問就來了,蘇東坡設計的“東坡巾”有什麼意義的呢。

其實他真是的意圖,無人知曉,我們從後人的角度來猜測一下。

首先東坡巾本是就是一個四方的高帽,有棱有角可以彰顯蘇東坡的性格,周圍的外牆可能象徵着監獄的四周圍牆。

可是不管如何,東坡巾面世之後,很快就受到衆人追捧,可能是爲了追求崇拜蘇東坡的名聲,也許是有人理解了蘇東坡背後的意圖,用行動來表示對其的支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