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03年7月1日清廷拘禁索額圖

在310年前的今天,1703年7月1日(農曆五月十八),清廷拘禁索額圖。

中國清代康熙朝大臣。索額圖(1636年-1703年),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姓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清開國功臣索尼的第二子,世襲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當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後,生於盛京(現瀋陽)。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

康熙二十七年,索額圖被任爲欽差大臣,率領清廷使團前往色楞格斯克,與俄方代表會談兩國邊界問題。但由於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不得不半途折回。次年,俄國提議以尼布楚爲談判地點,索額圖仍爲談判使團首席代表,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F.A.戈洛文談判。在談判中,索額圖闡明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的原委,駁斥俄方提出以黑龍江或雅克薩爲界的無理要求。雙方終於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籤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確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至海爲中俄東段邊界。索額圖先後兩次參加平定準噶爾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後在清朝宮廷鬥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禁所。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穿黃馬褂的索額圖畫像

附:《尼布楚條約》

中俄兩國締結的第一個條約。正式名稱是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沙俄全權使臣戈洛文簽訂於尼布楚(今蘇聯涅爾琴斯克)。尼布楚條約一簽,北方大片土地全部歸毛子所有。說該條約是個平等條約,感覺有點自欺欺人。最根本的問題是清政府對西伯利亞和遠東除祖地以外的地區重視不足,歷史的看,這個條約對中國造成的長久和深遠的危害遠在咸豐、光緒、同治期間所籤的幾十個條約之上。

  1900年7月1日清軍、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天津激戰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1日(農曆六月初五),清軍、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天津激戰。

1900年7月1日凌晨,義和團及清軍進攻租界,7時,開始向租界發炮,歷時4小時。至午,租界洋軍全力出擊,力戰5小時之久,敗回。

2日,馬玉昆及張德成分路於河東、紫竹林兩處與洋軍激戰。義和團死傷甚衆。馬玉昆部戰至翌日晚,將老龍頭站奪回,此役斃洋軍百餘名。

4日,裕祿致函各國駐津領事,表示“倘貴國下打津城,官兵亦不至租界,各守境地,兩不相侵”。

但這天,清子炮擊法租界竟日不絕。午後,義和團千餘人與大隊官軍合攻紫竹林,戰至傍晚7時方止。清軍副將韓照琦,在老龍頭火車站襲擊洋軍馬隊,傷斃數十,洋軍一隊乘小火輪由海河上侵,爲清軍呂道生部開炮擊退。

5日,直隸提督聶士成率武衛前軍3萬人,開抵天津,與浙江提督馬玉昆所統武衛左軍合攻紫竹林。同時,清軍三面圍攻天津機器東局,一日內連攻5次,“該局煙霧迷天,洋兵紛紛竄出”。

6日,清廷諭令裕祿“督飭各軍,先將東局洋匪悉數殄滅;一面合力攻取紫竹林,以次恢復大沽口炮臺”,並強調“總以堵截北竄之路爲第一要著”。

該日,自晨至暮,雙方激烈炮戰。清軍集中炮火轟擊天津車站及租界。洋軍則首次大規模炮擊天津城,以十餘門大炮,濫轟各衙署、城樓及民居。督署、運署、海關道署、水師營、鼓樓等均中彈受損。“西門內外民房”及“南頭窯、姚家灣、宮南、宮北、金家窯、鍋店街、估衣街、侯家後等處,皆見炮彈,皆有被擊死傷者。”天津城“四門皆閉”。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2張

義和團民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同日、俄軍激戰

當炮戰方酣時,義和團數次進襲租界,因租界的各個街口埋下地雷,“天下第一團”張德成部用田單火攻破敵法,在50頭牛的雙角上綁紮上鋒利的匕首,尾上綁孔火把,澆上油,點火後把牛趕往租界。狂奔的火牛把地雷全部踩響,“拳民”們乘勢攻入。

7日,自晨至夜,洋軍仍不時向城內炮擊。督署又中彈,死親兵9人。天后宮、金家窯、南頭窯、毛賈夥巷等處居民、行人,多有被擊傷亡者。清軍三面炮擊紫竹林,擊焚洋樓不少。洋軍亦在小營門暨租界樓房用炮還擊。

8日,義和團數千人往攻紫竹林。清軍向紫竹林繼續發炮,租界洋軍分路出戰,聶士成部、馬玉昆部及淮練各軍,併力接仗,酣戰竟日。聶士成親率營官遊擊宋佔標部,與洋兵戰於天津南郊。機器南局附近,清軍設新式大炮二尊,與租界以西之炮火配合,聲勢甚猛,洋軍亦向城內發炮數百,城內火光連天。

9日,清廷以直隸提督聶士成“不知振作”,“並無成績”,於革職留任處分,並責令“嚴督所部各營,迅將紫竹林洋人剿辦”。而這天聶士成戰死於天津八里臺。裕祿奏報經過:“十三日醜刻,有洋兵大股來襲該軍駐紮八里臺之隊。洋兵四面環擊,槍炮如雨。該提督兩腿均受槍傷,猶督兵不許少退。營官宋佔標勸令退後將息,該提督奮不可遏,仍復恃刀督戰,又被敵槍洞穿左右兩腮,項側、腦門等處,臍下寸許被炮彈炸穿,腸出數寸,登時陣亡。其營官宋佔標亦隨同殉難。經弁兵等將該提督屍骸奪回。”

當日,租界日軍步兵1000人,騎兵150人,野戰炮隊兩中隊,俄軍400人,英軍1000人,猛攻清軍炮兵陣地機器西局等處。義和團民於賽馬場攔擊,日騎兵往來奔突,團民死百名,清軍死約300人。洋軍佔領西局,縱火將西局焚燬。淮軍前左營及練軍新槍隊中營趕往奮戰,將洋軍驅回租界。是役美艦指揮官戴維斯被擊斃,副將臘斯公受傷。下午3時,清軍與義和團民再攻紫竹林,張德成親臨指揮,擊斃洋兵數十。有報道說,是日團民戰死達2000名之多,系因官兵有意驅團民作前敵,官兵“往村莊搜捕團匪,責令充先鋒當前敵,否則殺死,團匪無奈,只得執刀前行”。“前列者已死,在後者畏懼欲逃,官兵見之大怒,有退後者即用槍擊死,故是夕團匪死者如此之多,並非皆洋兵打死。”

10日,洋人致函裕祿:“中國炮彈若再向租界轟放,則我等必當用炮轟擊津城。”裕祿復書拒之。晚,日、德、俄軍共8000人,分兩路攻擊津城,日軍觸雷,傷亡六七百人。當晚,馬玉昆率部隊6營,由老尤頭火車站進攻。右路統領李大川率隊將鐵路奪佔,李中彈陣亡,清軍繼續炮擊紫竹林,義和團“持刀遊行,齊嘯助戰”。裕祿賞天津各軍銀10萬兩。義和團王德成等麪粉24000餘斤。

11日,凌晨3時,義和團及清軍猛攻老龍頭車站,激戰3小時,法軍死10人,傷34人;日軍死23人,傷60人;英軍略有死傷。清軍及團民陣亡達300人。黎明,河東地區亦發生激烈戰鬥,清軍奮勇,洋軍敗走。市民紛送白糖餅、綠豆湯、西瓜、冰水等慰問將士。

午後1點,洋軍炮轟津城居民。炮聲連連不斷,分府署被擊焚,南城牆被擊大窟窿10餘個,西南門中炮彈亦不少,督署中炮彈20餘枚,水師營望樓被擊毀,金家窯見炮彈,河北大街亦見炮彈。“逃難人民,男女老幼,紛紛於道,慘不忍睹。”

這天,天津鎮總兵羅榮光服毒自盡。

  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

復辟後,溥儀坐在乾清宮寶座上接受遺老們的擁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從此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但是,封建勢力並不甘心失敗,民國初年,繼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失敗之後,1917年7月1日又發生了清廷的復辟。由於這次復辟是由封建軍閥張勳一手製造的,史稱“張勳復辟”。

張勳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統帥江防營駐紮南京。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軍進攻南京,張勳負隅頑抗,戰敗後率潰兵據守徐州、兗州一帶,繼續與革命爲敵。民國成立後,他和他的隊伍頑固地留着髮辮,表示仍然效忠於清廷,人們稱這個怪模怪樣的軍閥爲“辮帥”,他的隊伍被稱爲“辮軍”。1913年,張勳因參與鎮壓孫中山發起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凱提拔爲長江巡閱使。從此他擁兵徐州,成爲一個聲勢赫赫的地方軍閥。1916年,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稱帝失敗,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謂“參戰”問題上發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張勳因德國支持他的復辟主張,而反對對德宣戰,但同時又蔑視黎元洪。因此,黎、段爭相拉攏張勳,張勳卻另有打算。他僞裝成黎、段之間的調解人,企圖坐收漁利,同時拼湊實力,積極爲復辟作準備。1917年5月下旬,當黎、段因解散國會問題爭執不下時,段祺瑞策劃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於6月7日率“辮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勳到達北京。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3張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勳於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爲、陳毅、沈曾植、王士珍、紅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

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接着由張奏請復辟說:“隆裕皇太后不忍爲了一姓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覆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說:“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也是沖齡踐祚。”12歲的溥儀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爲其難吧!”同日,溥儀發佈“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佈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爲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爲政務部長兼議政大臣,並被封爲忠勇新王。張勳還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覆闢”,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

復辟消息傳出後,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組成討逆軍,防守的“辮軍”一觸即潰,張勳在德國人保護下逃入荷蘭使館。復辟醜劇僅僅上演了12天,就在萬人唾罵聲中收場了。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4張

  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國學會成立

少年中國學會主要成員合影1919年7月1日,由李大釗、王光祈發起組織的少年中國學會,經過一年的醞釀籌備,在北京開成立大會,推王光祈爲執行部主任。該學會的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爲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要求會員恪守“奮鬥、實踐、堅忍、儉樸”的信條。總會設於北京,在上海、南京、成都及法國巴黎均設有分會,會員遍及國內許多省市以及歐美、南洋等地,影響較大。毛澤東、ǚ@ìěャú$ǔ&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曾琦、李璜、左舜生等均加入該會。該地出版有會刊《少年中國》,其一部分內容是介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哲學方面的論著與譯文,涉及人生觀、世界觀及社會問題各個方面;另一部分是發佈該會日常活動消息及會員通訊等。共出4卷12期。

  1961年7月1日坎坷一生的戴安娜王妃誕辰

戴安娜王妃全名戴安娜·弗朗西斯·斯潘塞,1961年7月1日出生在英國富有的伯克家族,6歲時父母離異,跟隨父親和祖母長大。從幼師畢業後,在一幼兒園任教,1980年與王儲查爾斯訂婚。1981年7月29日,戴安娜與查爾斯王儲在倫敦聖保羅教堂隆重舉行婚禮。她分別於1982年和1984年生下兩個王子,取名威廉和哈里。1986年初,戴安娜不堪忍受查爾斯與情婦仍有來往,同王儲開始分居。1990年11月7日倫敦《星期日鏡報》刊出偷拍的王妃穿着緊身運動衣的健身照,輿論譁然。1992年12月9日,首相梅傑代表王室宣佈戴妃與王儲正式分居。1995年7月,查爾斯王儲在接受BBC電視臺採訪時,承認他欺騙了戴安娜,說他與卡米拉真心相愛已20多年,與戴的感情無法彌合。11月20日,戴安娜主動接受BBC電視臺採訪時,承認與詹姆斯·休伊特確有婚外情。1995年12月20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君主政體和兩位小王子的名義要求他們儘快離婚。1996年7月,戴安娜與查爾斯正式離婚,戴安娜不再是王室的成員,但保留戴安娜王妃的頭銜。1997年7月,查爾斯爲祝賀情婦卡米拉50歲生日舉辦宴會,第一次向社會公開他們的關係。之後,戴安娜也公開了與埃及億萬富翁的兒子多迪·阿勒·法耶茲的戀情。8月底,戴安娜與男友赴巴黎度週末,因車禍於當地時間31日凌晨4時去世,終年僅36歲。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5張

少女時的戴安娜,天真而憂鬱。

戴安娜在遇難前6個小時,曾接受一名英國記者的電話採訪,她說:“現在,我終於找到了真正的愛情。結婚以後,我將過一種真正的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這位自嫁入王室後牽動世人目光16載的女性,悲劇性地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

  1966年7月1日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體化軍事機構

1959年戴高樂出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對外執行獨立的民族主義政策,力圖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他提出了“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主張西歐聯合,擺脫美國的控制,放棄在美國主持和領導下的大西洋集團。

戴高樂先後對美英表示:法國應和美英一樣承擔起它在世界上的責任,要求修改北約章程,建議在北約內建立三國指揮機構,否則法國就保留修改公約或退出該組織的權利。美英拒絕了戴高樂的建議。戴高樂於1959年3月宣佈法國的地中海艦隊不受北約指揮。6月,美國要求在法國設置核武器,遭到拒絕。法國還迫使美國撤出它在法國的核彈及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同時法國政府積極發展自己的核力量,1962年6月法國政府提出耗資300多億法郎的《軍事裝備計劃法案》,其中60多億法郎用來建立核打擊力量。1962年法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爲了與美國對抗,法國還加強了同歐洲國家的關係,同蘇聯東歐改善關係,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法美對抗不斷加劇。1963年法國政府宣佈大西洋艦隊不受北約指揮。1964年召回了在北約海軍司令部任職的全體法國軍官。1966年3月,戴高樂至函美國總統約翰遜,要求正式退出北約各軍事機構,並宣佈在7月之前撤回受北約指揮的全部法國軍隊,同時還取消了北約軍用飛機在法國過境和降落的權利,限令美軍及其基地在一年內撤出法國。7月1日,法國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體化軍事機構。10月,法國退出了北約軍事委員會。北約總部從此由巴黎遷至布魯塞爾。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6張

  1097年7月1日多利留姆會戰爆發

在916年前的今天,1097年7月1日(農曆五月十九),多利留姆會戰爆發。

1097年7月1日,多利留姆會戰爆發。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在攻克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魯姆國首都尼西亞後,遭到魯姆國蘇丹亞爾斯蘭一世的反攻。亞爾斯蘭一世擁有近三萬人(一說十萬),十字軍擁有一萬餘人(其中兩千餘名騎士)。兵力佔優勢的突厥軍隊在開始佔據了上風,但隨後遭到十字軍重騎兵的側翼突擊後迅速潰散。突厥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十字軍傷亡約4000餘人。此次戰役,爲十字軍掃清了小亞細亞地區的阻礙。

  1898年7月1日英國強租威海衛

在115年前的今天,1898年7月1日(農曆五月十三),英國強租威海衛。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上半年,俄國強租旅順和大連以後,英國藉口抵制俄國,向清政府提出須以同樣條件租借山東的威海衛。1898年7月1日,清政府代表慶親王奕劻、刑部尚書廖壽恆與英國駐華公使歐格納在北京簽訂此約。主要內容是:

將威海衛及附近水面和全灣沿岸10英里以內的地方租給英國,租期與俄國租借旅大期限相同,爲25年;

租借地內歸英國管轄,英國可在此駐兵設防;

中國兵船無論戰時、平時,均可在威海衛停泊。

條約的簽訂,使英國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箇中國北方的重要軍事基地,加上俄國強租旅大,使渤海灣的控制權完全落入帝國主義國家手中。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7張

英國強租威海衛

  1916年7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發動索姆河戰役

在97年前的今天,1916年7月1日(農曆六月初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發動索姆河戰役。

自1916年7月1日起至11月18日止,英國青年的精華,以及德國和法國青年花朵般的年華,在法國北部索姆河的泥淖中化爲塵土消失了。英軍最高司令部調動大量步兵,向難以攻破的帶刺鐵絲網和隱蔽得深不可及的德軍機槍陣地發起集團衝鋒,竭力奪取幾百碼炸得土崩地裂的無用之地,爲此犧牲了成千上萬年輕士兵的生命---僅在頭一天,英國就損失了6萬人(其中戰死1.9萬人)。

6月30日,英國第4集團軍在亨利-拉林森上將的率領下於索姆河以北展開了5天的攻勢。福煦的部隊屯兵河流南岸。他們欲把德軍引至他們軍隊之間,然後進行夾擊。

這次進攻幾個月前就已籌劃,但由於在凡爾登進展不利,以致拖延至今。自從2月21日,1000門德國大炮開始向這座古老的城市周圍炮轟時,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德軍6月20日使用了一種新型的雙光氣毒氣彈。一批失去視力和癱瘓的士兵必須首先予以撤離,根本來不及往索姆河調集任何援兵。所幸的是,俄軍勃魯西洛夫6月2日開始對奧德戰線進行大規模的反攻,迫使德國從凡爾登抽走一些兵力。

歷史上的今天7月1日 清朝廷拘禁大臣索額圖 第8張

英軍第十七倫敦團穿越沼澤地跋涉前進

怎樣才能避免索姆河變成另一個凡爾登的呢?除了南北夾攻的戰略外,英國也發明了一種新型武器。這就是機槍穿不透的運載裝置--“坦克”。

7月1日。協約國今晨發動的大規模攻勢在晚間被迫停止。只有法軍打了一些勝仗,英軍僅在邊緣向前推進了一些,但傷亡慘重。

在250門大炮(是法國的一半)作好轟炸準備的情況下,英國第四軍的11個師向索姆河以北發起進攻。黑壓壓的士兵執行軍今,“井井有條地排成行”,在大炮、機槍和迫擊炮的槍林彈雨中向前推進。每人都揹着66磅的裝備。

英軍在敵後未作隱蔽的準備,再加上長時間的炮火掩護,使得英軍喪失了突然襲擊的希望,只是在側翼佔領了幾個村莊。法軍的進攻雖然缺少奇襲,但進展尚好,不過不夠深入。

據初步報道,英軍今天傷亡60000人。這是在這場代價巨大的戰爭中迄今所報的人員傷亡最大的數目。法軍損失雖然也不輕,但遠遠不及英軍傷亡的人數。英軍統帥道格拉斯·黑格爵士現在必須在繼續這一消耗戰和停戰設防之間進行選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