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36年12月31日 (丙子年冬月十八)張學良被囚禁

在79年前的今天,1936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十八),張學良被囚禁。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檯安人。1901年(清光緒二十六年)6月3日生。

1919年在奉軍授銜炮兵上校,後任團長、旅長。1920年授銜陸軍少將。直奉戰爭期間任第三軍軍長。

1928年投靠蔣介石,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爲東北邊防軍司令。

1930年中原大戰,率部入關助蔣擊敗馮玉祥、閻錫山部,後被晉升爲海陸空軍副總司令。“九一八”事變後,執行蔣的不抵抗政策,將軍隊撤至山海關內,致使東北3個月內淪陷。

1933年任華北抗日集團軍總司令,負責華北戰事,失敗後引咎辭職。自1934年7月至1935年11月,多次與紅軍作戰,失敗。後響應中國共產黨聯合抗日的主張,主動與中共接觸聯絡。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1936年12月12日(距今已79多年),聯合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事變和平解決後,25日陪蔣乘機返南京,下機後即被拘留。31日,被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別軍事法庭判處10年徒刑,後發佈“特赦令”,聲稱“交軍委嚴加管束”,變成終身監禁。

1947年被送往臺灣。

 1650年12月31日 (庚寅年臘月初九)清朝多爾袞逝世

在365年前的今天,1650年12月31日 (農曆臘月初九),清朝多爾袞逝世。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1.17—1650.12.31),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完成大清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清朝入關初期的實際統治者。1626年封貝勒;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1643年輔政,稱攝政王;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問鼎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去世後,先追尊爲成宗義皇帝,後被順治帝追論謀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爲其平反,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明萬曆四十年十月廿五(1612年11月17日(距今已403多年))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9歲時,與弟多鐸被合立爲一個和碩額真,同掌一旗。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晉貝勒。 天聰二年(1628),從後金汗皇太極徵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獲敖木倫(今大淩河上游)大捷,俘衆萬餘,以功賜號墨爾根戴青(意爲聰明的統帥),封固山貝勒。三年,從皇太極自龍井關(今河北遵化東北)入明邊,與貝勒莽古爾泰等圍攻北京,敗山海關援兵於薊州(今天津薊縣)。次年,還師先行,再敗明軍。五年,初設六部,受命掌吏部。參加大淩河城(今遼寧凌海)之戰,率先衝擊,勇勝明總兵祖大壽部。遂與貝勒阿巴泰等奔襲錦州,擊敗出城明軍。六年,與貝勒濟爾哈朗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西南黃河岸俘蒙古部衆千餘。七年,皇太極問進軍方向,力主以徵明爲先,奏言乘機入明邊、圍北京,被採納。次年,縱掠山西等地。九年,與貝勒嶽託、薩哈璘、豪格等統兵萬餘招撫察哈爾蒙古林丹汗子額哲,獲元朝傳國玉璽“制誥之寶”。回軍途中掠山西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斬6000餘人,俘獲甚衆。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第2張

清崇德元年(1636),晉封和碩睿親王。爲配合武英郡王阿濟格進關攻明,受命與多鐸率兵攻山海關,以牽制明軍。繼從皇太極進兵朝鮮(今朝鮮、韓國),二年,同肅親王豪格進克江華島(今屬韓國),迫國王李倧請降。三年,監築遼陽、都爾鼻城(今遼寧彰武),治盛京(今瀋陽)至遼河大道。旋授奉命大將軍,統左翼四旗兵與揚武大將軍嶽託所率右翼軍大舉入關攻明,越北京至涿州(今屬河北),分兵八道,乘虛略山西及保定(今屬河北)地區,擊敗明總督盧象昇部。繼破濟南,略天津等地,凡20餘戰皆捷,克城40餘座,俘掠人口25萬餘。五年起,率兵參加鬆錦之戰,與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輪流充任前方統帥,以築城屯田、圍城打援之策,進圍錦州,敗明軍於寧遠(今遼寧興城)、杏山(今凌海西南)、松山(今錦州南)間。六年,以私遣甲兵歸家罪,降爲郡王,被罰銀萬兩。後兩次圍錦州。七年二月,參加松山決戰,大敗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所統八總兵13萬人,俘洪承疇。三月,迫前鋒總兵祖大壽獻錦州城降,獲鬆錦大捷。進克塔山(今葫蘆島東北),殲明軍7000餘人,再破杏山。師還復親王爵。八年,在皇太極卒後,欲爭帝位未成,立年幼福臨爲君(是爲順治帝),與濟爾哈朗聯合輔政。旋稱攝政王,實掌軍政大權。

順治元年(1644)四月,以奉命大將軍率阿濟格、多鐸等統滿、蒙、漢軍十餘萬攻明。在山海關東威元堡誘降前往乞師的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約10萬(一說6萬)。五月佔領北京,確定遷都於此,以武力統一全國。制定了先攻農民軍,後滅南明政權,聯合漢族官僚地主勢力,以漢治漢的方略。六月,分遣部將撫定山東、河南、山西、天津等地,拱衛京畿地區。遣輔國公吞齊喀等赴盛京奉迎順治帝至京。致書南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史可法,勸其削藩稱臣。十月,受封叔父攝政王。旋命阿濟格爲靖遠大將軍、多鐸爲定國大將軍,合擊大順軍於陝西。

二年初,命多羅饒餘郡王阿巴泰爲總統,率準塔、譚泰等代豪格徵山東。三月,命多鐸分兵三路南下,四月屠揚州,五月佔南京,於蕪湖(今屬安徽)俘弘光帝朱由崧,相繼滅亡弘光、隆武等南明政權。晉封皇叔父攝政王。六月以剃髮令激起江南各地民衆的反抗,相繼派兵鎮壓。閏六月,命兵部尚書洪承疇等經略江南及粵、贛、閩、湖廣、雲貴等地,以攻撫之策相繼平定江南。三年,命豪格爲靖遠大將軍,率師攻四川大西農民軍。命博洛爲徵南大將軍徵閩、浙。命多鐸爲揚威大將軍,率師徵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等。命孔有德爲平南大將軍,同耿仲明等率師徵湖廣。

十一月,部將豪格部於四川西充鳳凰山射殺大西農民軍首領張獻忠。四年,修成《大清律》,命頒行全國。七月,罷濟爾哈朗輔政,獨專朝政。五年,命譚泰爲徵南大將軍,同何洛會征討降而復叛的原明將領、江西總兵金聲桓。調戶部侍郎額色率兵協助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鎮壓甘肅回民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命吳三桂鎮守漢中。爲排斥異己,迫豪格致死。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禁民間養馬及收藏軍器。命濟爾哈朗爲定遠大將軍,徵湖廣大順軍將領李過、高一功部。十一月,晉封皇父攝政王。六年,兩次率師親征降而復叛的大同總兵姜瓖,克渾源(今屬山西)等地。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於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39歲。追尊爲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生前謀逆罪,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復睿親王封號。多爾袞謀勇兼備,能重用漢族謀臣和將吏。統兵馭將,賞罰分明。善於把握戰爭全局,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尤其能掌握時機,一舉揮軍入關,確立了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

 1906年12月31日 (丙午年冬月十六)萍瀏醴起義領導人、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就義

在109年前的今天,1906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十六),萍瀏醴起義領導人、同盟會會員劉道一就義。

原名吉唐,字炳生,號鋤非,又號培雄。衡山人。早年就讀於湘潭美國教會學校。1904年(光緒三十年)在長沙蔘加華興會,聯絡會黨準備起義。不久留學日本,人東京清華學校(一說爲正則英語學校)。留日期間,曾和秋趨等祕密組成革命團體“十人會”,又參與馮自由等在橫賓所組的“三點會”(或稱洪門天地會),任“草鞋”(即將軍)。1905年七月,同盟會成立,他宣誓人盟,並擔任書記、幹事等職。1906年秋回國,與蔡紹南等領導發動萍瀏醴起義,他在長沙謀催促新軍與防營響應時,被清廷逮捕、壯烈犧牲。著有《衡山正氣集》。

劉道一先祖劉漢宗遷居湘潭縣白石鋪楊柳衝。父方山堯爲湘軍營勇時,因仗義釋入被俘的太平軍總制林迪榮,爲避禍,改名鵬遠,徒匿至縣花萼鄉八斗衝定居,後在湘潭縣衙充刑房差役。幼年入私塾讀《孟子》,能琅琅成誦,性格開朗,能言善辯,鋒芒畢露。後入縣城益智學堂學習,受革命潮流和兄長劉揆一的影響,思想激進。讀《漢書·朱虛侯傳》時,對“非其種者,鋤而去之”這句話非常欣賞,便自號“鋤非”。後入長沙修業學校。清光緒三十年(1904),黃興、劉揆一等在在長沙組織起革命團體華興會,他於先年參予籌備,加入,並參加長沙起義的準備活動。二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留日官費生。東渡後,入東京清華學校學習,與秋瑾、黃人漳等 10人蔘加以反抗清朝、光復中華爲宗旨的“十人團”。後他與秋瑾等參加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的洪門天地會,任“草鞋”(將軍)。光緒三十一年八月,1905年8月,同盟會在東京成立,被推任書記、幹事等職,辦理對外交涉事務,黃興說他是“將來外交絕好人物”。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第3張

劉道一

1906年,與蔡紹南、彭邦棟等人受黃興委派,回湖南“運動新軍,重振會黨”,準備武裝起義。抵達長沙後,與蔡少南約集革命同志數十人,密議於水陸洲船中,商議起義計劃。會後,留在長沙掌握起義全局,並負責與同盟會東京本部及各方面聯絡。根據水陸洲會議原定計劃,擬在陰曆年底清吏封印時舉事。同年12月4日,蔡紹南、龔春臺等領導的萍、瀏、醴起義提前爆發。其時他正在長沙運動新軍,聽到舉事的消息後,日夜加緊準備,以便起義隊伍攻取長沙時,新軍及防營能開城響應。他先在長沙籌劃,隨後又往衡山進行聯絡。不幸在由衡陽返回長沙途中,遭逮捕,解送臬司督同長沙府審訊。面對酷吏的嚴刑拷問,他堅貞不屈。同年12月31日,被害於長沙瀏陽門外。他是留日學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殺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會會員中爲革命流血犧牲的第一個烈士。著有《衡山正氣集》。

劉道一是中國同盟會會員爲革命捐軀的第一人,孫中山和黃興有輓詩曰:

孫文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餘遺孽艱難甚,涯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枕江流一奠公。

黃興

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淡中原俠骨香。

我未吞胡恢漢業,君先懸首看吳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獵獵黃旗已有光。

眼底人才思國士,萬方多難立蒼茫。

1912年3月,南京臨時政府追認他爲烈士,遺體遷葬於長沙嶽麓山。

 1947年12月31日 (丁亥年冬月二十)羅馬尼亞王朝倒臺

在68年前的今天,1947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二十),羅馬尼亞王朝倒臺。

1947年12月31日(距今已68多年),羅馬尼亞國王邁克爾在蘇聯支持的共產黨人的壓力下被迫退位,紅色帷幕至此覆蓋了整個東歐。這個正在度假的東歐的最後一個君主邁克爾被迅速叫回國,並由總統戈查向他遞交了讓位證書。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第4張

1984年12月31日 (甲子年冬月初十)我國南極長城站奠基典禮舉行

在31年前的今天,1984年12月31日 (農曆冬月初十),我國南極長城站奠基典禮舉行。

1984年12月27日(距今已31多年),我國南極考察總指揮陳德鴻、南極洲考察隊隊長郭琨、副隊長董兆乾和有關人員登上南極洲的喬治島。他們是我國南極考察隊的第一批登島人員。爲試選中國南極長城站站址,他們於下午1時乘海豚式直升飛機離開停泊在喬治島民防灣的“向陽紅十號”科學考察船,到喬治島上察看地形。他們先後到達島上的10多個地方。

12月27日晚上7點40分鐘,我國另一批南極考察隊員乘“長城二號”登陸艇登上喬治島,進行建站選址的一些具體工作。

12月29日21時50分(當地時間),經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批准,中國南極長城站站址選定在此地的菲爾德斯半島上,方位是南緯62度13分,西經58度55分。

歷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 張學良被囚禁 第5張

12月31日上午(當地時間),中國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的奠基典禮隆重舉行。

長城站位於喬治島的菲爾德斯半島上,它面臨民防灣中的一條小灣,這條小灣已被中國南極考察隊命名爲長城灣。長城站背靠終年積雪的山坡,水源十分豐富。這裏地勢開闊,灘塗約長2000米,寬約300餘米,是企鵝自然保護區、鳥類自然保護區、鯨魚保護區、植物和化石保護區。這裏,在夏季還能看到成片黃綠色的地衣和苔蘚,是科學家進行考察的理想場所。

奠基典禮是在莊嚴的中國國歌聲中開始的。全體考察隊員穿着紅色、藍色的羽絨考察服,戴着印有“中國”字樣的紅色帽子,整齊地站立在五星紅旗下,心情無比激動。當南極考察隊總指揮陳德鴻等同志把從祖國帶來的奠基石豎立在南極洲的土地上時,全場歡騰。

陳德鴻說:“我們今天的奠基,是爲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奠基,是代表10億中國人民在南極奠基,以便爲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陳德鴻號召全體考察隊員不畏艱難困苦,發揚頑強拚搏精神,早日建成中國南極長城站,向黨和祖國人民彙報。

陳德鴻總指揮宣佈,任命郭琨爲中國南極長城站站長,董兆乾、張青松爲副站長。

1985年2月14日晚22點(當地時間,北京時間15日上午10點),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建設全部完成,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已經崛起在南極洲喬治島的土地上。

1985年2月20日上午(當地時間),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在大雪紛飛中舉行。這標誌着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一個新階段。

南極喬治島銀裝素裹,中國長城站的桔紅色主體建築物上彩旗飄揚,南大洋考察隊、“向陽紅10號”考察船船員和參加長城站建設的其他人員分別乘着小艇和直升飛機來到了長城站。落成典禮開始的時候,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片歡騰。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徐徐升起,飄揚在南極洲上空。

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主任武衡首先宣讀了國務院的賀電。他說,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建成填補了我國科學事業上的一項空白,爲我國將來對南極進行系統的考察、進一步加強國際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和平利用南極造福於全人類奠定了基礎。他代表全國人民向爲祖國爭得榮譽的考察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

武衡對在這次建站和科學考察工作中給予合作與支持的各友好國家表示感謝。他說,南極條約要求各國在南極科學考察中進行友好的國際合作、爲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我國將信守南極條約,並與各有關國家的南極科學考察站和科學家們緊密合作共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