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8年11月0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在96年前的今天,1918年11月3日 (農曆九月三十),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國敗局已定,但德國統治集團仍想孤注一擲進行抗爭。10月25 日,海軍司令部下令基爾港的德國遠洋艦隊出海同英軍作戰,若失敗就“光榮地沉沒”。基爾港的8萬名水兵拒絕起錨,並把軍艦熄了火。水兵的抵制雖然迫使德國海軍當局收回命令,但水兵們卻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幾百人。

11月3日,水兵走上基爾街頭遊行示威,抗議海軍當局,要求釋放被捕者。遊行示威隨後發展爲武裝起義,水兵們解除了軍官的武裝,迅速佔領了戰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舉行武裝起義響應,並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至4日晚,基爾及附近郊區均爲起義者佔領。5日,基爾全城總罷工支持水兵起義。基爾港水兵起義成爲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的信號,革命在全國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幾乎所有的德國大城市中都發生了武裝起義,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此次起義是德國十一月革命的起點,同時也導致德國被迫宣佈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1919年11月3日,基爾港的8萬水兵起義,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工兵代表蘇維埃,吹響了德國十一月革命的號角,11月9日,從前線歸來的士兵揮舞着紅旗進入柏林,加入革命隊伍。

  1852年11月03日 日本明治天皇出生

在162年前的今天,1852年11月3日 (農曆九月廿二),日本明治天皇出生。明治天皇(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幼名佑宮,後改名睦仁。1860年立爲皇太子。1867年2月即位,是所謂“神武肇國”以來的第122代天皇。

1868年4月率文武百官向神明宣誓,發佈維新總方針《五條誓文》,10月舉行即位大典,並榷易經·說卦篇》中的“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句,建元明治。1869年奉還版籍和1871年廢藩置縣後,成爲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1878年後開始親政,出面壓制自由民權運動。1882年頒佈《軍人敕諭》,強調效忠天皇的建軍思想。派遣伊藤博文赴歐洲考察制憲,貫徹天皇主權、憲法欽定的立憲原則。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第2張

1889年下賜《大日本帝國憲法》,成爲總攬統治權的近代立憲君主。1890年頒佈《教育敕語》,推行封建的軍國主義的教育方針。1893年下達造艦詔書,帶頭實行擴軍備戰。1894—1895年親自指揮甲午中日戰爭。1904—1905年又發佈宣戰詔書,挑起日俄戰爭。1912年7月30日因患病醫治無效病亡。

  1912年11月03日 沙俄強迫外蒙簽訂《俄蒙協約》

在102年前的今天,1912年11月3日 (農曆九月廿五),沙俄強迫外蒙簽訂《俄蒙協約》。

1912年11月3日,沙俄不顧中國政府不承認外蒙獨立的嚴正聲明,強迫外蒙傀儡政府簽訂《俄蒙協約》,聲稱“蒙古對中國的過去關係已經終止”,規定俄國政府“扶助蒙古的自治”,在蒙古享有特權。

《俄蒙協議》規定:俄國扶植蒙古自治,幫助蒙古練兵;不準中國軍隊進入蒙境,不僅漢人移民;蒙古無論與何國訂約都不得違背或變更本約及附約之各條件。附約《通商章程》則給予俄國人在蒙古各地自由居住遷移、經營工商業、免稅貿易、租買土地、開設銀行、設立郵政、享有領事裁判等權益。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第3張

11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概不承認俄國與外蒙叛亂集團所訂任何條約。《俄蒙協議》簽訂的消息一經傳出,全國輿論大譁,革命黨人一致指責袁世凱北京政府應付無方,堅決主張不予承認。全國各政澡團體也都通電痛斥沙俄侵略行徑。各地紛紛成立“救蒙會”、“抵制團”,抵制俄貸,不爲俄人服務,並拒用俄幣。以那彥圖親王爲會長的蒙古王公聯合會,也於15日發出反對《俄蒙協議》的《通告》。23日,內蒙古6位盟長聯銜致電政府,宣佈《俄蒙協議》“辱民喪權”,“與全蒙絕無關係”。蒙藏局副總裁貢桑諾爾布郡王舉行記者招待會,再次表達各蒙旗反對《俄蒙協議》的呼聲。16日,孫中山致電臨時參議院,反對《俄蒙協約》。1913年11月5日,袁世凱政府與沙俄簽訂《中俄聲明文件》,追認《俄蒙協約》及其附件,“承認外蒙古的自治權”。

  1957年11月0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朱可夫被撤職

朱可夫,蘇聯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最重要的軍事指揮官。他組織了列寧格勒保衛戰,指揮了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和同年12月對德軍的大反攻。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後,新的政治領導人希望得到軍隊的支持,任命朱可夫爲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朱可夫接替布爾加寧繼任國防部長。此後朱可夫實施一系列提高軍隊素質的計劃。由於這種努力減弱黨的政治顧問的作用,從而減弱黨對軍隊的控制,他的政策使他與赫魯曉夫發生衝突。

1957年11月2日,赫魯曉夫和莫斯科軍區的高級司令員們舉行了一次會議,可能是討論朱可夫的命運。赫魯曉夫,懼怕這位國防部長的力量和聲望,起初打算把他提升到其他崗位,例如副總理,這個職位可以剝奪他對軍隊的控制,而又避免公開攤牌。這天朱可夫由機場直接去參加主席團的會議。他拒絕了會議上提出的對他的“提升”,於是開始攤牌了。辯論的時間很長,以致赫魯曉夫和其他已接受伊朗大使館招待會邀請的人不得不兩次推遲他們的到會時間。朱可夫返抵莫斯科六小時以後,塔斯社發表了一項會議公報,不到一小時以後莫斯科電臺廣播了這個消息,作爲晚間新聞節目的第十五項。這項簡短的通告11月3日早上刊登於《真理報》背頁的一個個明顯的角落,但卻成爲全世界各地新聞報紙的大標題新聞: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第4張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任命蘇聯元帥羅吉昂·雅各武萊維奇·馬林諾夫斯基爲蘇聯國防部長。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免去蘇聯元帥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的蘇聯國防部長的職務。”通告發表後的一星期內,西方觀察家們試圖分析這種調動。有些人認爲朱可夫將被提升,另一些人預料他會被清算,還有些人則從這次調動中看出朱可夫元帥企圖推翻現政權。莫斯科當局保持沉默,有效的新聞封鎖使世界報刊一無所獲。

現在事情似乎已經清楚了,即:在封鎖新聞的那一個星期內,朱可夫和赫魯曉夫關起門來在中央委員會內展開了權力之爭。蘇聯軍事報紙現在處於新任同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控制之下,報上刊登的文章表示克里姆林宮內部正在激烈地進行着軍隊和黨之間的鬥爭。《紅星報》告訴讀者:“一個高級軍人”如何被他自己成功的軍事經歷迷住了心竅,以致犯了“嚴重錯誤,爲此他受到了黨的嚴厲制裁”。海軍雜誌《蘇維埃艦隊》對於“大模大樣的軍事領袖們”作出了類似的抨擊,它宣稱:“對於貶低政治機關在軍隊生活中作用的企圖必須加以堅決譴責。”這個雜誌多少有些尖銳地聲明,“不論一個共產黨員的級別多高,如果玩忽職守,不僅可以,而且必須在黨的會議上對他加以批評。”

對朱可夫的主要攻擊,是他企圖削弱黨的工作者在軍隊中的作用,以及他公開堅持要爲被斯大林清洗的紅軍領袖們恢復名譽。在蘇聯歷史悲劇性的這一章中朱可夫並不感到自己有什麼責任,但是黨的其他高級人員,包括赫魯曉夫在內,卻顯然感到自己有責任。而且,朱可夫可能掌握了與清洗中的反黨集團有關的祕密文件。赫魯曉夫害怕這些文件也可能損害他,蘇聯的公民們可能要間他們自己:“當斯大林清洗黨的幹部時,赫魯曉夫在幹什麼?”

  1962年11月03日 吳丹出任聯合國祕書長

1962年11月3日 (農曆十月初七),吳丹出任聯合國祕書長。

吳丹,1909年1月22日生於緬甸板庭梧。畢業於仰光大學,後留學英國。1931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後供職於政府教育和新聞出版部門。1953年任總理辦公室規劃祕書。1957年5月起任緬甸駐聯合國代表。1961年9月在任祕書長哈馬舍爾德墜機身亡後,11月3日,吳丹被聯合國安理會一致舉薦爲代理祕書長。1962年11月3日正式當選祕書長,並在1966年12月連選連任。任內曾調解過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965年印巴爭端,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1974年11月病逝於紐約。

歷史上的今天11月3日 德國基爾水兵起義 第5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