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90年12月14日 (庚午年十月廿八)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

在25年前的今天,1990年12月14日 (農曆十月廿八),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

1990年,東歐國家和南斯拉夫的國內形勢繼續發生重大變化。多數國家政治上普遍實行多黨制和議會制,經濟上不同程度地向私有化和市場經濟過渡。原有的體制被打破,新的體制尚未建成,各種新舊矛盾錯綜複雜。

波蘭執政黨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和總理馬佐維耶茨基在國家變革的方法和速度、提前選舉總統等問題上發生矛盾分歧。11月,波蘭提前舉行總統選舉,在第一輪投票中,總理馬佐維耶茨基的票數不夠進入第二輪角逐而被淘汰,遂辭去總理職務。在12月舉行的第二輪投票中瓦文薩擊敗蒂明斯基當選爲總統。

匈牙利於3月和1月舉行兩輪大選,民主論壇等政黨獲勝,原執政黨社會黨失去執政地位。大選後,民主論壇執掌國民議會,議會中最大的反對黨“自由民主者聯盟”(簡稱“自民盟”)全國委員會委員根茨-阿爾帕德出任臨時總統。5月民主論壇主席安托爾,約瑟夫組閣,8月原臨時總統根茨當選匈首任總統。六個議會黨之間和三個執政黨之間和各黨派內部派系之間在對如何實施私有化等一些重大問題上意見分歧,遲遲拿不出方案。秋天在地方自治政府的選舉中執政黨民主論壇失利,在野黨“自民盟”、 “青民盟”和無黨派人士獲得優勢。在全國性的出租汽車司機罷工事件後,政府作了重大改組,內務部長、財政部長、農業部長和勞動部長易人。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阿爾巴尼亞的動亂 學生們拉倒了地拉那市內恩維爾·霍查的巨大塑像

捷克斯洛伐克6月舉行全國自由大選,組成以“公民論壇” 和“公衆反對暴力”組織爲主的聯邦政府。在大選期間,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被昔日的盟友“公民論壇”和“公衆反暴力”組織指責爲前國家安全機構的特務,致使該黨選票大大下降。爲此,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大選後堅決不參加組閣,並表示在議會中不與 “公民論壇”合作。社會黨、綠黨等9個未進入聯邦議會的政黨宣佈成立“議會外議會”,下設兩個院,進行活動。斯洛伐克的10個政黨聯合發表聲明,公開要求“斯洛伐克獨立”。

保加利亞於6月舉行多黨自由大選,社會黨獲勝,在兩輪投票中共獲得大國民議會400個席位中的211席(52.7%),但由於民主力量聯盟等3個主要反對黨拒絕參加組閣,新政府遲遲不能組成。保總統佩-姆拉德諾夫7月在高校學生及反對派組織和社會黨內“改革派”的壓力下辭職。大國民議會8月選舉民主力量聯盟主席熱-熱列夫爲保總統。總理盧卡諾夫11月宣佈辭職,大國民議會12月選舉無黨派人士迪-波波夫爲總理。

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在5月大選中獲勝,在參、衆兩院均贏得絕大多數的席位,其總統候選人揚-伊利埃斯庫獲得85.07%的選票,當選爲總統。大選失敗的國家農民黨、國家自由黨等反對黨拒不同救國陣線合作,並組織了激烈的反政府示威活動,羅政府於6月派出軍警驅散從4月22日起在布加勒斯特大學廣場紮寨示威的學生,恢復廣場的正常秩序。前往布加勒斯特聲援政府的外地礦工衝進國家農民黨及國家自由黨總部,搜出武器、彈藥、法西斯鐵衛隊隊徽及印製羅僞紙幣的複印機等物品。

阿爾巴尼亞國內政局自7月開始動盪,多次發生公民外逃、遊行示威等事件。12月底,阿宣佈實行多黨制,反對黨相繼成立。

南斯拉夫戰後執政40多年的南共聯盟解體,不再作爲一個全國性政黨存在。各共和國共盟於1月開始獨立活動,並紛紛改名,7月,南聯邦議會聯邦院通過《政黨結社法》,正式實行多黨制。11-12月,南各共和國分別舉行大選,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四個共和國共盟失去執政地位,塞爾維亞、黑山兩個共和國原共盟繼續執政。南各共和國之間矛盾尖銳,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個共和國公開要求獨立。民族之間武裝衝突事件時有發生。

在東歐劇變中,保加利亞各反對派組織聯合起來,對保共及其領導人施加壓力,迫使其作出各項重大讓步。1991年3月,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日夫科夫(左三)在法庭受審,他一再聲稱無罪。旁邊站立的3人是他的辯護律師。

 1927年12月14日 (丁卯年冬月廿一)國民政府與蘇聯斷交

在88年前的今天,1927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廿一),國民政府與蘇聯斷交。

1927年12月14日(距今已88多年),南京國民政府發佈對蘇聯斷絕邦交令,聲稱“本月11日廣東事變,究其原因,皆由共黨籍蘇俄領事館及其國營商業機關爲操縱指示之地”。而其它各省,亦有爆發之慮。爲治安起見,應即將駐在各省之蘇聯領事一律撤銷,所有各省之蘇聯國營機關,應勒令停止營業。

15日,外交部長伍朝樞赴蘇駐滬總領事館,面遞斷絕國交通牒,限蘇領事一週內出境。同日,外交部擬定中、蘇絕交辦法三條:撤銷該領事,領事館人員限期離境;蘇聯國營商業機關一律勒令停止營業;詳查蘇籍僑民總數,蘇僑均應領外僑執照。其後,搜查與侵佔蘇聯領事館房舍,監視、逮捕和殺害蘇聯外交人員及蘇聯僑民的案件相繼發生。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第2張

蘇聯僑民被驅逐出境

  1799年12月14日 (己未年冬月十八)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逝世

在216年前的今天,1799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十八),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逝世。

1732年2月,華盛頓生於弗吉尼亞的威特斯摩蘭縣的一個富有的莊園主家庭,他的祖先從英國渡海來到弗吉尼亞,創下了最初的基業。他在童年時沒能去英國求學,而是在弗吉尼亞受一般的正規教育。

18世紀,英、法兩國爲了爭奪在北美大陸上的殖民地,進行了長達7年的戰爭。英國在戰爭中擊敗法國並取得對北美大陸的霸權以後,爲填補國庫空虛,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華盛頓和他周圍的人一樣,對英國殖民地當局大失所望,開始認識到北美殖民地除了完全獨立之外,別無選擇。1774年9月,華盛頓作爲弗吉尼亞議會的代表,同北美其他12個殖民地議會的代表一起,在費城舉行了第一屆大陸會議,共同商討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計。在華盛頓等人堅決要求下,會議通過以武裝抵抗作爲最後手段的決議。1775年4月19日(距今240年),英軍襲擊萊剋星頓,北美獨立戰爭正式打響。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第3張

北美人民反英鬥爭的浪潮,推動了第二屆大陸會議的召開。會議決定創建一支大陸軍,華盛頓被任命爲大陸軍總司令,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領導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正義戰爭。但是,華盛頓面臨的敵人,是曾經擊敗過西班牙、荷蘭等這些當時世界上第一流強國的大英帝國。雖有勝利,但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美英雙方力量的對比,美國彈缺糧少,供應困難,獨立戰爭進行得十分艱苦。9月,英軍進攻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華盛頓率軍隊與敵人進行激戰,但因兵力懸殊過大,不得不放棄費城,退守他處。當時正值冬季,士兵們吃不飽,穿不暖,常常是茅屋棲身,夜無氈毯,衣不蔽體,赤腳行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華盛頓以驚人的自制力經受了重重挫折,同士兵們同甘共苦,從沒有動搖過。在薩拉託加戰役中,由於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和民兵的配合作戰,大敗英軍。薩拉託加大捷成爲獨立戰爭的新的轉折點。法國宣佈承認美國,並與美國聯合起來向英作戰。此後,美、法兩國軍隊及民兵相互配合,又打敗了約克鎮的英軍,至此,英軍已無力再戰,獨立戰爭勝利結束。1783年9月,英美簽訂《巴黎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1787年,華盛頓主持憲法會議,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1789年3月華盛頓當選美國歷史上第一任總統,1792年,華盛頓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而且是以滿票當選。連任兩屆總統後,華盛頓於1796年11月發表了著名的《告別書》,離開了政治舞臺,回到了弗農山莊。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在弗農山莊逝世,終年67歲。

 1920年12月14日 (庚申年冬月初五)愛爾蘭被一分爲二

在95年前的今天,1920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初五),愛爾蘭被一分爲二。

1920年12月14日(距今已95多年),英國上議院通過一決定,將愛爾蘭分成兩部分。根據這項愛爾蘭行政管理法案這兩部分將各設一個議會和一個行政機關。

北方議會代表安特里姆·-阿馬、唐·弗馬納、倫敦、德里和蒂龍諸郡。這6個郡的居民大多數信仰新教。南方議會代表天主教的多數,它將設在都柏林。雙方的公共利益由愛爾蘭新樞密院處理,而國家的這兩部分繼續在英國議會中擁有代表席位。南部政界已聲稱他們反過這項新法。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第4張

 1994年12月14日 (甲戌年冬月十二)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在21年前的今天,1994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十二),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4年12月14日(距今已21多年),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

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主持開工典禮。李鵬總理在大會上發表了《功在當代利千秋》的講話。他說,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經過長達40年的論證,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又進行了近兩年的施工準備,現在已經具備了開工的條件。中央決定三峽工程正式開工。(歷史今天LSJT)

李鵬說,三峽工程是一項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的工程。長江洪水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嚴重洪水災害,給江漢平原、洞庭湖區廣大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和沿江重要城市、工礦企業、交通幹線帶來極大的損失。三峽工程是解決長江中下游洪水威脅的諸多措施中的一項關鍵性工程,不僅可以防止荊江兩岸發生毀滅性災害,減輕對江漢平原、洞庭湖地區和武漢的威脅,還將提高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標準,意義是十分重大而深遠的。三峽水利樞紐是全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它將爲華中、華東、四川等地區提供大量的電力,並將促進全國電網的形成,對長江沿岸的經濟繁榮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三峽工程建成後,高峽出平湖,將極大地改善長江的航運條件,萬噸級船隊將可從武漢直達重慶,充分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經過認真籌劃,三峽的名勝古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而且可以形成新的景觀。三峽工程及其壩區將會成爲現代化與民族風格相融合的氣勢磅礴、青山綠水、環境優美的風景旅遊區。三峽的旅遊事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 第5張

李鵬說,三峽工程開工將在1997年實現大江截流,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2009年工程將全部竣工。一個宏偉壯麗的三峽工程將巍然屹立在中國的大地上,她將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建設好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三峽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三峽工程自1993年開始準備至2009年建成,工期共17年。工程資金需求量較大,按1993年5月末價格水平靜態投資是900億元人民幣。工程第11年(2003年)首批機組發電後開始有資金收入,第13年(2005年)是資金平衡年,所以資金籌措主要在前13年,資金平衡年前動態資金需求爲1468億元。

三峽工程資金籌集渠道主要有,一是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全國每千瓦時電加價4釐錢,二是葛洲壩電廠的利潤,這兩項可解決資金平衡年前大約50%的資金需求。三峽電廠從2003年開始發電到2005年的發電利潤可解決7.5%左右,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大體解決17%,重大設備有可能爭取出口信貸約6億美元,佔4.5%左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