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朝文化簡介 其影響及意義是什麼樣的

明朝文化簡介 其影響及意義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出現平民化與世俗化趨勢,文學藝術空前繁榮。宋明理學也在明朝達到完善。 文學方面,比較有特色的,表現在詩文、小說、戲曲三方面。

明朝文化簡介 其影響及意義是什麼樣的

明朝調動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從多方面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包括類書、政書、叢書、文集、總集、字典、詞典、書目等等。其中尤以類書和叢書爲最,其規模宏大、編制精密,不僅在中國屬於空前,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明朝時期對古代科學技術的大力總結主要是由私家學者來完成的,這又一次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封建王朝重人文輕科技的缺陷。

明代地理學著作與史學近似,前期多官修,後期多私修,這與明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強弱以及王學的興起有一定的關聯。方誌的纂修在明後期也成爲一種風尚。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明代繼續發展,農學、醫藥學、金屬冶煉等方面都居世界領先地位。

明後期着名的史學家有鄭曉、高岱、王世貞、李贄、焦汯、嚴衍、談遷、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他們把史籍分爲國史、野史和家乘三類,比較全面地概括了這一時期中國史學發展面貌,有助於對史料更客觀地進行對比研究和探索。

明朝末期耶穌會士競相來華,給明清之際的中國帶來了西方文化。與西學注入中國文化系統的同時,中國文化也經西方傳教士的宣傳介紹,在歐洲流播開來。在西方文化的傳入和影響下,中國文化開始了新的征途。

歷史年代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也是一個特殊的王朝。公元136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明朝覆滅,共立國276年曆十二世,傳十六帝。後有南明王朝18年爲清所滅。

明朝前朝國力雄厚,經濟繁榮,海外貿易一度發達。但在中後期,卻閉關自守、日益衰敗,使中國失去了領先於世界的地位,被歐州迎頭趕上並超出。

影響意義

對中國影響

明朝推翻了元朝殘暴的民族壓迫統治,恢復了中華衣冠制度,典章文物,審美情趣,把中華文化發揚到一個新的高度,是明朝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全面展示中華文明輝煌燦爛的程度。

明朝文化保留和激揚了中國人的骨氣,剛勁之氣。

明遺民王餘佑(號五公山人)和顧夢遊通過詩詞來表達自己對明朝深厚的感情。馮夢龍在明亡後迅速編印的《甲申紀事》中記載了許多上至朝臣,下至普通平民的忠烈之士殉國的事蹟。明朝的遺民林古度說:“兒時一萬曆錢,佩之終身”,他有詩說“登高空憶梅花嶺,買醉都無萬曆錢”明朝的遺民傅山有詩說:“苦楚四十年,矢作崇禎人”。

明朝文化簡介 其影響及意義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明末農民軍將領李自成的義子乃至義孫,最後成了擁護明朝最堅定,抵抗清軍最頑強的力量,他們在南明時期,不再打自己的旗號了,而完全成了忠於明朝的力量。到明朝中央政府已經消失,最後彈盡糧絕,重重圍困,山窮水盡的時候,任何其他功利的想法實際上都已經不存在。而此時李來亨在茅麓山和整個大陸都已經淪陷的時候,仍舊打着明朝旗號抗清的明軍將領,農民軍已經變成了“明軍”。甚至姚雪垠的《李自成》的結尾,寫到這最後的時候,反覆強調的也不是他們的闖王李自成餘部的身份,而是強調他們的明軍身份。

對世界影響

明朝文化燦爛繁榮,不僅在中國國內有着深遠的影響,而在周邊國家和地區也深受明朝文化的影響。

東亞

明朝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是繼元朝之後繼續深入吸取中國文化,其中起突出作用的,與宋、元代一樣,仍是是日本的僧侶們。他們請求明朝賜予書籍,或自己覓購或接受他人贈送書籍。而他們索要或自己蒐集的,大部分是宋、元的,少數是明初的書。總之,遣明使時期,那些在日本人中受中國文化浸潤最深的以五山禪僧爲代表的人們,利用入明的機會,繼續表現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渴望、追求與吸收,但又顯出與過去時期不同的特點。當然,不僅日本僧人入明,也有明朝僧人去日本,爲傳播中國文化而努力。

明朝的時候,日本還派過遣明使,朝鮮在李朝時代的初年也向明朝派遣使節,據統計有300多次。

明朝文化簡介 其影響及意義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到了17世紀,日本的江戶時代,中國儒家的朱子學,就是朱熹的理學,已經成爲日本的官學,日本民間盛行的是陽明學。

在明朝滅亡之後,朝鮮認爲清朝統治是蠻夷的統治,而朝鮮人自己的君王是明朝皇帝冊封的,與清朝相比,自己國家的社稷則是正統。正是這樣的對明朝的嚮往和對清朝的蔑視,使得朝鮮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自己已經模仿複製了明朝的文化。

琉球建國採納明朝體制,從吏制、禮儀到教育制度與中國大陸並無二致,這樣的好處是迅速將矇昧時期的琉球一步帶進發達的封建時代。21世紀的沖繩文化,還保留着濃郁的閩南風情。媽祖廟和孔廟依然是顯眼的建築。與日本本島的民居喜歡雕上魚形裝飾不同,沖繩民居門前都蹲着一對“風獅爺”(當地人稱嘻莎),這是久米村人從福建帶來的華夏遺韻。擊鼓、舞獅一直是琉球人的酷愛,琉球人還留有過春節的氣息,在沒有正月慶典的日本算是獨樹一幟。

明代是中越兩國關係史上的重要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較之宋、元各代均有重大的發展。而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到20世紀時期還身着明朝服飾。

西方

明朝時期,歐洲天主教士的東來,將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同時他們也將部分的中國學術傳到西方,形成一種文化交流,不過他們傳入中國的西學多,而傳往西方的中學則較少。

中國經學的西傳,利瑪竇之來到中國廣東,首將四書譯爲拉丁文,寄回義大利,此爲四書西譯之始,時爲公元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繼之在公元1626年(天啓六年),比利時傳教士金尼閣又將五經譯爲拉丁 文,並在中國杭州出版。後來到清代初年,一般西洋傳教士紛紛大量的翻譯中國經書,寄往歐洲,並盛稱中國倫理哲單與政治思想的深湛,因而激起歐洲思想界的波瀾,曾一度非常向往中國。

明朝文化簡介 其影響及意義是什麼樣的 第4張

中國醫藥的西傳,爲永曆王太后致送國書給教皇的波蘭籍教士卜彌格,曾以拉丁文著中醫示例一書,內容述有中國人看舌治病法,與醫名二百八十九條,此爲最早具體向西方介紹中國醫學的一本書。

中國的美術工藝如絲織品與磁器,很早便由商人傳入歐洲,唯中國式的庭園建築則在明清之際才傳入歐洲,且一度成爲風氣,這其間也多少受傳教士的影響。

公元1750年英王的建築師詹培士(W. Chambers)爲肯特公爵(Kent)建築了一所完全中國式的建築,有雕欄、玉砌,有假山、浮屠。轉瞬間這種風氣流傳到法國與德國,爲一部分德法人所喜好。德國的卡賽爾伯爵特別建造了一座中國村。其一切佈置都仿中國,甚至村中的女子都穿著中國服裝。又有德國園藝家溫赤(Ludwig A. Unyer)著書盛稱中國的園亭建築,小橋流水、樓臺亭榭,極盡變化曲折之美,能引人人勝:非若歐洲建築之徒事整齊崇峻,而全無合蓄者所能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