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戰國時期的魏國很強大,版圖卻有點支離破碎

戰國時期的魏國很強大,版圖卻有點支離破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魏國的領土版圖十分有意思,在巔峯時期,領土簡直是到處都是。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這種分爲好幾塊的領土概念,我們現在稱之爲飛地,這種情況在戰國時期是很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爲當時的城市可不像現在這麼密集,一個國家的領土上很多地方根本沒有城池,是不設防的,在春秋後期的秦晉崤之戰中,秦國和晉國當時關係好算可以,在晉文公死後,秦國沒有知會晉國就前穿過晉國的地盤去攻打鄭國,晉國很生氣,在秦軍回軍的時候,被晉國斷後了。

戰國時期的魏國很強大,版圖卻有點支離破碎

到戰國時期也屢屢發生這樣的事情,比如戰國後期的時候魏冉率領秦軍攻打齊國,得到定陶之地爲自己的封地,距離秦國相隔千里,間隔着魏、韓兩個國家。

相對來說,定陶不過一小塊封地,在戰國後期主要是政治價值,並沒有多少軍事用途可言。

當然,要說將飛地的面積達到巔峯的國家,那必然是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了,魏國經過魏文侯變法開始變強,在吳起打造出戰國時期第一支專業重裝步兵後,魏國開始東征西討,領土迅速擴大。

但是魏國也面對一個問題,魏國周邊的趙國和韓國他是無法攻打的,在戰國初期的時候,趙魏韓合稱三晉,關係很好,魏國也是挾三晉而稱霸。

因此,魏國的土地大部分都不在直接控制範圍之內,比如魏國曾經攻打下的中山國,就是被趙國所包圍,當時趙國實力不是太強,無法吞下,而趙國與魏國關係很好,魏文侯因此派樂羊借道趙國前去攻打,此後對中山國的管理也通過趙國。

戰國時期的魏國很強大,版圖卻有點支離破碎 第2張

後來趙魏關係發生變法,在魏國逐漸衰落後,趙國切斷了魏國與中山國的聯繫,在魏文侯死後,中山國在齊國的幫助下復國,趙武靈王的時候趙國開始逐漸變得強大,最後吞併了中山,"旋爲趙有"。

除了魏國攻打下中山國作爲自己的飛地,另一塊就是吳起向西進攻秦國奪得河西之地,成爲魏國的河東與河內地區。然而這部分土地完全被韓國的上當地區所攔截,而成爲魏國的封地。

魏國是如何管理河東與河內的呢?就是通過在上黨內的據點進行聯絡,但是上黨是韓國的地盤,所以有時候難免發生衝突,當然韓國在河東也有幾個據點,因爲各國是犬牙交錯的,這樣的情況下,雙方交換了一部分領土,獲得一條控制自己飛地的走廊,實際上這種走廊說被掐斷就被掐斷,在韓魏關係良好的時候還能夠交通,真到兩國關係惡化的時候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魏國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魏惠王時期,大概公元前361年,魏國遷都大梁。政治中心由西大塊遷往東大塊。因爲考慮東部領土國防力薄弱,以及領土分佈太過瑣碎。外交上主導魏國與韓國的土地交換,來擴大本土面積,減少飛地,比如魏國用自己比較小的魏國上黨郡換取韓國部分穎川郡和三川郡(原來滅亡鄭國得到的),擴大新都大梁周圍防衛區,鞏固魏國新政治中心東大塊。 而韓國韓國在南部和魏國又交換了部分三川郡、河內郡領土,將兩國政治中心區域領土完善。

戰國時期的魏國很強大,版圖卻有點支離破碎 第3張

實際上這種對於飛地的管理,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啊,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長平之戰前,秦國就看準了野王韓國上黨地區和中原領土間的連接樞紐,秉着打蛇打七寸的原理,秦國大將白起佔領野王,最終使得上黨變成飛地,韓國將上黨獻給趙國,引發長平之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