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時期爆發長平之戰後,楚國沒有支援趙國是因爲什麼?

戰國時期爆發長平之戰後,楚國沒有支援趙國是因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是秦國軍隊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秦國名將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損失了數十萬大軍。在長平之戰時,魏國和韓國因爲國力相對弱小,加上靠近秦國,所以暫時不敢援助趙國。而燕國和齊國則因爲秦國的遠交近攻,加上和趙國之間的多次交戰,所以也保持着中立的態度。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時,楚國在幹什麼,爲何不出兵幫助趙國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長平之戰時,楚國擁有援助趙國的理由。一方面,楚國作爲當時的強國之一,具有幫助趙國的實力。也即即便到了戰國末期,秦國想要消滅楚國,仍然需要動用60萬大軍。而這,也從側面體現出楚國強大的實力。另一方面,長平之戰時,楚國在位的君主是楚考烈王,對於這位君主的祖父——楚懷王,不僅是在秦國病逝的,其在位期間,更是飽受秦國的欺辱。除了張儀的欺騙,也包括在丹陽之戰、藍田之戰等戰役中,楚國遭到了秦國的重創。至於楚考烈王父親楚頃襄王在位時,白起又發動了鄢郢之戰,攻佔了楚國的都城。

戰國時期爆發長平之戰後,楚國沒有支援趙國是因爲什麼?

由此,對於楚國來說,可謂非常痛恨秦國的。那麼,問題來了,在長平之戰時,楚國爲何對趙國坐視不理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因爲楚考烈王這位君主剛剛即位,還沒有全面掌控楚國。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楚頃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爲楚考烈王。對於楚頃襄王來說,於公元前263年病逝,而長平之戰的前期戰役,始於公元前262年。在楚頃襄王去世後,原本在秦國的熊完逃回楚國,即位稱王,就是大家熟悉的楚考烈王。

值得注意的是,楚考烈王在沒有即位之前,在秦國做了10年左右的質子。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楚國內部的勢力,特別是楚懷王的兒子陽文君,就曾經謀劃讓自己的兒子奪取楚國的君主之位。就陽文君來說,按照輩分來說是楚考烈王的叔父,加上其在楚國上下的長期經營,所以形成了較強的勢力。雖然最後是楚考烈王成功即位,但是,因爲長期處在秦國,楚考烈王一時間無法全面掌控地域遼闊的楚國。因此,在公元前262—260年,也即長平之戰進行的過程中,楚考烈王及其信任的春申君黃歇,主要是忙於掌控楚國的大權。

戰國時期爆發長平之戰後,楚國沒有支援趙國是因爲什麼? 第2張

最後,基於此,因爲王位不是太穩,楚考烈王不敢出兵去援助趙國。不過,從理智上來講,楚考烈王還是秉持聯合山東六國,以此遏制秦國的態度。到了公元前258年,也即楚考烈王坐穩王位之後,選擇讓春申君黃歇率領大軍支援趙國。對於此時的趙國,在邯鄲之戰中遭遇了秦國大軍的重重圍困,隨時都有可能被秦國大軍攻破都城邯鄲。因此,楚國聯合魏國出兵參加邯鄲之戰,以此重創秦國大軍,幫助趙國解了邯鄲之圍。在此之後,公元前241年前後,楚考烈王又組織了以此山東六國的合縱攻秦,只可惜因爲各國的利益不同,所以被秦國各個擊破。總的來說,對於秦國來說,長平之戰的發動時機應該也是比較巧妙的,也即趁着楚國君主交替的時機,也即降低了楚國可能參與其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