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與清朝和談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一直以來,在網絡上提起明朝,出現了不和親、不割地、不議和的豪言壯語。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明朝是否真的出現了遠邁漢唐的情況呢?其實在歷史中,明朝曾經與蒙古俺答汗部、後金政權、清朝議和。但明朝始終放不下天朝上國的架子,其實這種死要面子式的外交邏輯,至於了唐宋元明清等一系列的政權。明朝曾經與清朝議和,而且條件非常的合適,明朝崇禎皇帝爲何不同意呢?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第2張

一、皇太極和滿洲貴族們不願意南下

在崇禎皇帝在位的最後幾年,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千瘡百孔。在帝國的內部,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如同星火燎原一般,明朝各路軍隊疲於應付。在帝國的外部,清朝軍隊先後幾次擊敗明朝軍隊,明朝軍隊在關外僅剩下了寧遠地區。內憂外患之下,明朝處於風雨飄搖的局面。此時,盤踞東北地區的清朝主動示好,表示願意與明朝議和。對於清朝拋出的橄欖枝,明朝最高層沒有完全相信,但面對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軍,飢不擇食的明朝也顧不得挑挑揀揀。公元1642年,明朝派出了一支中高規格的代表團訪問清朝。作爲清朝的皇帝,皇太極的熱情表現讓明朝使臣受寵若驚。明朝使臣即將抵達瀋陽的時候,皇太極特意率領文武官員出城20裏迎接,而且對明朝使臣的態度非常熱情。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第3張

皇太極的熱情迎接讓明朝使臣感覺這是一個好兆頭,畢竟明顯處於劣勢狀態。其實,明朝對清朝內部的矛盾並不瞭解。處於大家的預料,包括皇太極在內的滿洲貴族們,都是主張與明朝議和的,他們對明朝的土地不感興趣,對目前的狀態已經非常滿足。真正主張繼續南下的官員,反而都是投降清朝的明朝將領們,例如祖大壽、范文程、孔有德等人,這些漢族官員們積極慫恿皇太極南下。皇太極本人並不想佔領人口衆多的明朝,自己部族的人口太少,皇太極擔心自己的部族會淹沒在明朝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出於各方面的考慮,皇太極是主張與明朝議和的。因此在明朝派出了代表團議和,皇太極積極迎接。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第4張

二、雙方談判的價碼很接近,但明朝放不下架子

皇太極與明朝官員們進行了談判,在談判中,清朝迫不及待的說出了自己的價碼: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寧遠、塔山一線爲邊境,保證互不相侵。第二,明朝人口逃進清朝境內,清朝會遣返回明朝。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萬兩白銀和1萬兩黃金,換取清朝的1000斤人蔘、1000張貂皮。第四,明朝崇禎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內閣高官,前來遼東與皇太極會盟,雙方宣誓爲兄弟之國。瞭解宋朝歷史的朋友肯定發現了問題,皇太極提出的條件,簡直就是宋朝和遼國達成澶淵之盟的翻版。對於清朝方面提出的要求,明朝代表團官員是沒有意見的。清朝所說的地盤已經在清朝的控制之下,即使明朝不同意也沒有什麼意義。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萬白銀,這比明朝維持龐大軍隊的開支小得多。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第5張

按照明朝代表團的設想,如果能夠達成和談,明朝軍隊能夠抽身出來,全力圍剿李自成和張獻忠。對於明朝來說,這個價格是非常公道的。但是第四條太重要,明朝代表團不敢做主。後金的創始人努爾哈赤曾經嚮明朝稱臣,現在要與明朝平起平坐,這個問題太重要,明朝代表團表示要回去商議。明朝代表團把皇太極的意見寫成了書面材料,彙報給了兵部尚書陳新甲。這位尚書大人把材料整理成公文,準備第二天祕密上報給崇禎皇帝。但陳新甲的僕人不瞭解情況,把極度機密的的文件當成了公開文本傳了上去。結果第二天,明朝中高層官員們都知道了這件事。“義憤填膺”的明朝官員們紛紛彈劾陳新甲,作爲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崇禎皇帝把責任都推給了陳新甲。

曾經明朝與清朝和談 爲什麼崇禎就是不同意呢 第6張

三、皇太極去世以後,清朝迅速改變了態度

崇禎皇帝是一個不想擔責任的人,他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了陳新甲,而且最終殺掉了這位忠心耿耿的官員。既然談判的道路已經斷絕,明朝就只剩下整軍備戰這一條路。當時,寧遠地區就剩下了吳三桂的3萬多軍隊。公元1643年,清朝皇帝皇太極突然去世,清朝內部出現了一系列的爭論。經過權力重新劃分以後,6歲的福臨繼承了皇位,皇叔多爾袞負責輔政。多爾袞與皇太極不同,多爾袞受漢族官員的影響很大,一心想南下進攻明朝。不久之後,李自成的農民軍逼近京城,崇禎皇帝渴望南遷,但是沒有成功,最終死在了煤山。得知明朝發生了這樣的變故,多爾袞幾乎集結了國內所有的青壯年,親自率領大軍日夜兼程。此時的吳三桂暗中求援,著名的山海關大戰爆發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