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橫掃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代嗎?真相是什麼

橫掃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代嗎?真相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橫掃歐洲,且間接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匈奴人的後代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4世紀,歐洲大陸崛起了一個遊牧民族——匈人。

這支遊牧民族在與阿蘭人、日耳曼人的鬥爭中逐漸取得優勢,迅速壯大,並且在首領阿提拉在位時期(448年至450年)達到鼎盛,控制了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的廣大區域,並不斷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給這個統治歐洲五百多年的霸主帝國帶來了巨大威脅,整個歐洲爲之震動,阿提拉也由此得到了一個稱號“上帝之鞭”。

由於長年遭受自然災害和漢朝的軍事打擊,匈奴內部混亂不堪,於公元48年,分裂爲分別由日逐王比爲單于和蒲奴單于統領對峙的南北兩部分。

南匈奴後來內遷河套地區之後依附於東漢王朝,其後代參與了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後全部融入漢族。

而北匈奴則在東漢、南匈奴和鮮卑的相繼打擊之下生存唯艱。

公元89年,東漢大將軍竇憲率軍大破北匈奴,並登燕然山刻石記功,這便是著名的“燕然勒功”。經此一戰,北匈奴徹底一蹶不振,後來又遭受漢軍的幾次追剿,殘餘勢力已無法在東方立足,便大約在160年左右西遷,從此在中國的歷史上消失了。

以上是東西方的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但近年來民間、尤其是網絡上流傳很廣了一個說法——橫掃歐洲、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漢朝的手下敗將北匈奴西遷過去的,進而得出了一個極其自豪感的關係式:軍事實力是漢朝 > 匈奴 > 歐洲。那麼,這個說法真的成立嗎?

要想驗證這個結論,就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匈人和匈奴人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橫掃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代嗎?真相是什麼

關於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說法其實很早就有,而且最早不是中國人提出來的,是18世紀法國的歷史學家德揆尼在其著作《匈人,突厥,蒙古人及其他西方韃靼人的通史》中首次提出來的,不過德揆尼本人並沒有舉出相關證據,主要還是依據匈奴西遷的大體位置和時間推測出來的。然而,之後啓蒙運動的代表人物,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經典鉅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引用了這個觀點,使這個結論開始傳遍歐洲。

至於中國史學界,最早認可並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和章太炎。章太炎在《匈奴始遷歐洲考》中寫道“匈奴爲漢所驅,皆轉入歐洲”。然而,隨着二戰以後考古科技的進步以及研究的深入,這個結論越來越被質疑。

首先是前蘇聯考古學家伯恩施坦發掘的墓葬中屍骨的人種界定和墓葬年代的劃分有錯誤,被後繼的考古研究者發現,進而推翻墓葬主人是帶有蒙古利亞血統的匈人的結論。

此外,通過大量的史籍對比會發現,匈人與匈奴人在從體貌特徵、生產生活技術等方面有着十分明顯的差異。

身材上,羅馬歷史學家威格爾就描述匈人“他們的身材矮而粗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

史學家阿密阿那斯則說“他們天生醜怪,四肢粗短,軀幹壯碩,大腦袋,羅圈腿。”

橫掃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代嗎?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雖然這其中存在着故意抹黑的成分,但也基本確定匈人的身高矮,而匈奴人的根據史籍對劉淵、赫連勃勃等人的描述來看,匈奴人應當是身材高大的。

毛髮上,匈人剃髮,而匈奴人大多留長髮。從目前出土的匈人頭骨上來看,其頭顱長長的跟怪物一樣,這是因爲匈人盛行自幼纏頭的習俗,導致顱骨變形。而中國古代記載中的匈奴人並沒有這個怪異的特徵。體貌特徵的差異十分明顯,不是簡單的一句基因突變就能解釋得了的。

還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生產技術,匈人十分落後,不僅衣着習慣原始,還沒有金屬盔甲、沒有冶金工藝(箭簇都是骨頭做的);而且居住方式十分原始,根本不懂得建屋修城。

反觀匈奴人,雖然早期也十分落後,但在與漢朝的長期戰爭和交流之後,學習和掌握了中原地區的冶金、建築等工藝,郅支單于所部在被漢朝擊敗時就曾康居國,在那裏定居的匈奴人就會建造城池。關於這方面的差異就很難解釋,總不能說北匈奴西遷以後的兩百多年裏,把已經掌握的先進技術全部丟掉,又集體退化回到了原始社會了吧。

總之,目前並沒有任何比較準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匈人是匈奴人的後代。

橫掃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代嗎?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匈人憑藉着遊牧民族天生的騎射技術,確實在在四世紀的時候橫掃了歐洲:

350年,滅亡阿蘭國;

374年,征服東哥特人;

378年,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

4世紀末,又征服日耳曼人,奪取了潘諾尼亞平原;

395年冬,匈人攻入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大肆掠奪,迫使東羅馬帝國每年交納貢稅;

450年,阿提拉率軍進攻西羅馬帝國,雙方展開了大決戰,史稱沙隆之戰,戰爭結果是雙方損失慘重,西羅馬帝國中西哥特王狄奧多裏克一世戰死,但匈人也被趕到萊茵河以東;

451年,在沙隆之戰中遭受失敗的阿提拉不甘心,轉而入侵意大利,攻陷了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但因爲糧食供給出現問題,又迅速被擊退;

452年,“上帝之鞭”阿提拉離奇去世,而他死後僅僅兩年,匈人帝國便土崩瓦解了。

應當看到的是,匈人的確橫掃歐洲,但這並不代表匈人帝國的軍事實力強於歐洲,至少在阿提拉執政之前是這樣。而且匈人崛起的過程中,敗績也相當多:

408年,匈人國王烏爾丁率軍入侵東羅馬帝國,結果軍隊被東羅馬帝國用外交手段輕易瓦解,撤退時被羅馬軍隊追擊,全軍覆沒;

427年,西羅馬帝國收復了潘諾尼亞行省,驅逐了該地區的匈人;

430年,匈人王阿普塔羅斯進攻萊茵河上游的勃艮第人,結果勃艮第人以少勝多,大勝匈人;

439年,匈人被西哥特人在圖盧茲一戰中打敗,主帥李托裏烏斯被俘虜處死……

所以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匈人正是在與敵人作戰的不斷失敗中吸取教訓,改進了自身的作戰方式,才能逐步強大起來,但將匈人的強大說成是在與漢朝的鬥爭經驗中得到的就顯得十分無知了。

橫掃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人的後代嗎?真相是什麼 第4張

至於匈人帝國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說法,也不能完全算錯。

匈人奪取潘諾尼亞平原之後,導致大量日耳曼人南遷進入西羅馬帝國充當僱傭軍,日耳曼僱傭軍很年快便在羅馬站住了腳,於476年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開啓了歐洲長達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紀。從這個過程上來看,匈人帝國應當是間接滅亡了西羅馬帝國。不過,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非常複雜,是內部腐朽糜爛、社會矛盾叢生、異族入侵、氣候異常(小冰河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匈人帝國在這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總的來說,漢朝的手下敗將匈奴跟匈人大概率地沒有關係最多隻能證明相互之間是來自亞洲北部的遊牧遠親罷了。

退一萬步講,即使兩者有關係,甚至劃等號,也不能證明“漢朝 > 匈奴 > 歐洲”的關係式,因爲國家的力量不是單純的靠這種不着邊際的歷史對比得出來的,與社會的發展規律息息相關,並且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拿“我祖上也曾經闊過,所以我比你有錢”來提升自豪感的做法不僅幼稚可笑,而且跟清朝人自詡天朝上國、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的做法是一丘之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