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福建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的閩越國,最後爲何滅亡?

福建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的閩越國,最後爲何滅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王侵南越國,南越國向漢王朝求救,此時的漢武帝已經基本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脅,爲解決閩越反覆叛亂的問題,決定派兵攻擊閩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秋,東越王餘善得知樓船將軍上書“請誅閩越”,便先發制人宣佈反漢,建多個軍事城堡據守軍事要地,並率兵進攻白沙、武林和梅嶺的漢軍,擊敗了漢軍,漢軍首領因臨陣脫逃被斬。餘善王自以爲得勢,便自立爲帝。公元前110年,漢軍調集四路大軍強攻閩越國,閩越先勝後敗,閩越國發生內訌,餘善被閩越建成侯敖和繇王居股所殺,閩越國投降。閩越國從建國至被漢武帝所滅,共歷92年。漢武帝想一勞永逸解決閩越問題,便將閩越民衆皆遷往江準之間。

福建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的閩越國,最後爲何滅亡?

閩越國是福建歷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也最爲強盛的諸侯國。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中,閩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遠古文化中的風俗習慣、宗教觀念等,又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效法中原內地,創造出燦爛一時的闊越文化。被漢武帝滅國後,大多數閩越人被遷往江淮地區,使福建歷史出現了數百年空白,感嘆之餘,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閩越亡國的原因。

越國的社會生產力落後

到了西漢時期,中原地區由於衆民族的爭奪和融合,經濟和文化都得到很大發展,而僻處江南的閩越族的社會生產力仍然落後,被中原視爲“蠻夷之邦”、“化外之地”。《史記·貨殖列傳》雲:“(閩越)無饑饉之患……,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說明閩越社會商品經濟欠發達,而且從其貧富分化並不嚴重來看,閩越可能還沒有進入階級社會。作爲閩越國活動的一個重要區域的崇安漢城遺址至今未發現漢代銅錢,基本上可以推斷出閩越國還沒有使用錢幣來買賣商品,也就是說當時交換形式還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階段。當時閩越國還是一個較封閉的社會,淮南王劉安曾說“(閩越國)限以高山,人跡所絕,車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內也”。地理條件的劣勢使閩越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非常緩慢。

福建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的閩越國,最後爲何滅亡? 第2張

越人在農業生產上也比較落後,《史記·貨殖列傳》雲:“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漢書·地理志》也說:“江南地廣,或火耕而水耨,民食漁稻,以漁獵山伐爲業。”這裏的“火耕而水耨”是指以火燒草,直接栽培,以水淹草,不用牛耕。這種栽培方式比較粗放,產量較低。顯然,閩越的農業生產長時期處於落後局面。

在手工業方面,雖然有些行業如冶鑄業較發達,但總體而言水平不高。“從生產發展水平總體推斷,福建青銅時代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落後於中原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表現爲一種不發達的奴隸制經濟形態。”甚至有的學者認爲,閩越族“始終未進入階級社會的歷史階段”馬克思曾說:“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着社會狀況。”而閩越國還處於原始社會後期向奴隸社會過渡階段,可見其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而生產力的低下必然影響到越國的國力,成爲間越國敗於漢軍的一個重要因素

福建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的閩越國,最後爲何滅亡? 第3張

內政、外交的失敗

間越國由於內部的爭權奪利,極大地削弱了國力。閩越國大小頭領均有屬於自己的部屬,一旦有利害衝突,就會出現內訌。公元前135年,閩越國出兵擊南越,南越向漢王朝求救,漢武帝出兵討伐,閩越王郢出兵抵抗,被其弟餘善所殺,餘善奪取了政權,後被漢王朝封爲東越王。“餘善另立山頭,老窩在閩北。”①從《史記·東越列傳》的記載來看,醜和居股先後“奉閩越先祭祀”,餘善只是“與繇王並處”。也就是說,在閩越國後期已經分裂出東越王餘善與越繇王兩個政權,這使東越王餘善抗擊漢軍的力量大減。而當餘善王最後在閩北戰敗逃到福州一帶時被繇王居股所殺,這也再次證明了閩越內訌是間越戰敗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福建史上地方割據政權中時間最長的閩越國,最後爲何滅亡? 第4張

在外交上,一方面間越與西漢王朝關係沒有處理好,對漢王朝很不尊重,而且時有挑釁舉動。自無諸死後,閩越長期不向漢王朝納貢。“(閩越)名爲藩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內,一卒之用不給上事。……”②原因之一可能是由於閩越國經濟不好,但更可能的是閩越國不尊重漢中央王朝。閩越國與漢王朝的一些欲謀反的藩國倒是聯繫密切,吳楚七國叛亂時吳王劉濞就曾邀請閩越國共舉大事,只是後來由於多方面原因閩越國沒有參與,但在叛亂失敗後,吳太子駒爲躲避漢王朝的通緝,逃到閩越國,得到了閩越國的收留和保護。收留叛王之子與叛亂無異,可見閩越在外交上與漢王朝一直不合。

在對待周邊鄰國方面,閩越國“又數舉兵侵陵百越,併兼鄰國,以國暴繮,陰計奇策,入燔陰樓船,欲招會稽之地,以踐勾踐之跡”。閩越國希望恢復先祖勾踐當年的霸業,經常侵擾周邊小國。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閩越國攻東甌,東甌敵不過閩越國,向漢王朝求救,漢武帝發兵,閩越引兵退回。東甌四萬餘人歸漢,並遷往江淮地區,閩越隨後佔領了東甌的故地。對東甌國的攻 掠雖然有所收穫,但同時也使閩越國在外交上更加孤立。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閩越國又出兵擊南越,引得漢軍出兵討伐。閩越國對周邊的攻 掠使漢武帝得出了“閩越悍,數反覆”的結論,最終出動大軍平定閩越,並將閩越人盡遷往江淮之間,“東越地遂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