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才濟濟 爲何卻連戰國七雄都不是?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才濟濟 爲何卻連戰國七雄都不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魯國這一諸侯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大國,卻沒能成爲戰國七雄之一。那麼,問題來了,對於人才濟濟的魯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中的一員呢?在戰國時期,魯國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才濟濟 爲何卻連戰國七雄都不是?

首先,魯國,周朝的諸侯國,國君爲姬姓,侯爵,首封國君爲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在西周和春秋時期,魯國奪佔了曹、邾、莒、宋等國部分土地,成了今山東省一帶的大國。魯國國力最強時其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更爲關鍵的是,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魯國可謂人才輩出,誕生了孔子、孟子、曾子、魯班、左丘明等人才。至於曹劌、秦開等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也是魯國人。那麼,對於人才濟濟的魯國,爲何沒能和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等諸侯國相提並論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魯國人才衆多,卻缺乏一流的武將的縱橫家。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才濟濟 爲何卻連戰國七雄都不是? 第2張

在戰國時期,縱橫家和頂級的武將是各國君主都非常重視的人才,甚至能夠影響到各個諸侯國的整體實力。比如強大的秦國,就擁有白起、王翦、王賁等名將,也擁有張儀、司馬錯等縱橫家。與此相對應的是,魯國雖然有孟子這樣的聖人,不過,其不是非常適合戰國時期的競爭特點。再比如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慣稱“魯班”,顯然無法幫助魯國走向強大。至於戰國時期的將領秦開,因爲在魯國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所以投奔到戰國七雄中的燕國了。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才濟濟 爲何卻連戰國七雄都不是? 第3張

同時,魯國之所以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也和自己的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關係。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時期是魯國最爲強盛的時期,一度與齊國爭奪東方的霸主。不過,在齊國強大起來後,同樣位於今山東省一帶的魯國,幾乎沒有足夠的擴張空間。而且,魯國經常需要防備齊國的進攻,這也對自己的國力形成了明顯的消耗。在春秋後期,魯國在地理位置上處在求偶、晉國、楚國以及吳越之間。而到了戰國時期,魯國繼續處在齊國、魏國、楚國等強國之間,可謂地處四戰之地,不僅難以走向強大,連自保都比較困難了。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才濟濟 爲何卻連戰國七雄都不是? 第4張

最後,對於春秋時期的大國晉國,因爲卿大夫勢力的壯大,所以陷入到內耗中,最終被魏趙韓三家分晉。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魯國來說,因爲卿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和季孫氏掌握了魯國的大權,導致魯國公室的實力也是相對衰弱,難以通過變法來走向強大。就魯國的結局來說,頃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魯取徐州。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爲楚考烈王所滅,遷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莒。後七年(前249年)魯頃公死於柯(今山東東阿),魯國絕祀。由此,在戰國後期,魯國被楚國所消滅。不過,對於魯國來說,可以在戰國七雄中堅持到公元前256年才滅亡,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