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如何 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如何 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突襲鏖戰

1948年3月17日清晨,印軍發動了新一輪進攻,以第7坦克旅開道,從查謨地區向西北的唐格爾巴在克什米爾西南的爭奪戰。翌日,印軍佔領了查謨西南重鎮唐格爾,解除了巴基斯坦武裝對查謨最直接的威脅。

4月,印軍又從諾歇拉向拉喬裏進攻,以解拉喬裏之圍。拉喬裏是位於德維河上的一個軍事重鎮,在其南郊的德維河上有一座命名爲班瓦里的大橋,是拉喬裏南面的門戶。在這之前,巴基斯坦武裝雖然幾次攻佔拉喬裏未果,但利用攻佔的班瓦里大橋等咽喉要地對拉喬裏進行了嚴密封鎖。印軍要解拉喬裏之圍,必須先奪取班瓦里大橋。在巴基斯坦武裝設防嚴密的情況下,印軍想從正面進攻談何容易。印軍認真研究了敵情後,隨決定以奇襲行動巧奪之。1948年4月8日夜,印軍奪取班瓦里大橋的戰鬥正式打響。與以往戰鬥槍炮齊鳴形成鮮明對比,印軍的進攻悄無聲息。在夜幕的掩護下,朦朧中看到印軍的十幾輛坦克開進河中,每輛坦克之後都跟着一羣“黑壓壓”的步兵。在前進中印軍保持了最大程度的靜默,坦克在水中的行駛速度平均只有2千米/小時,步兵涉水也儘量避免弄出響聲來。就這樣,印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前出到巴基斯坦武裝的橋頭陣地前,十幾輛坦克然後突然從河水裏冒了出來,猛撲敵陣地,以直瞄火力對巴基斯坦武裝的火力進行了“點名”,巴軍做夢也沒想到印軍會從水路向其發起進攻。由於打擊突然,加之印軍火力異常兇猛,巴軍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就成了炮下鬼。原來,印軍通過考查發現德維河水淺,勉強能通過坦克,爲達成奇效,印軍決定“不走旱路走水路”,印軍的冒險得了回報,結果大獲全勝。還準備長期固守拉喬裏的巴軍得知班瓦里大橋突然失守後,無心戀戰,稍戰即逃,印軍於4月12日從班瓦里大橋輕取拉喬裏。印軍在取得西南和西部的勝利後,其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巴基斯坦邊境地區,平均距離巴基斯坦已經不足50千米,對巴形成了直接威脅。

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如何 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攻防激戰

面對如此不利態勢,巴基斯坦總督真納命令巴正規部隊進入克什米爾地區,準備與印度一決雌雄。巴基斯坦增援部隊趕到克什米爾後,巴軍總數達到了5萬人,而印度軍隊也有4萬之衆。後兩軍在奔傑地區展開了激戰。奔傑是距離斯利那加西南73千米處的一個戰略要地,建在海拔3000多多米的高地上,易守難攻。戰爭先期,巴基斯坦武裝就對奔傑發起進攻,但由於守軍憑藉奔傑地勢險要,巴軍一直沒有攻下,巴正規部隊介入後,爲奪回克什米爾腹地的主動權,巴軍再次向奔傑發起強大進攻。雙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參戰,奔傑地區一時炮火連天,血肉橫飛,彈片嘶叫。穆斯林士兵和印度教士兵的宗教熱情都被瘋狂的進攻和頑強的抵抗激發起來,怨毒恨火在每個人的心中燃燒。雙方不斷改變戰術,反覆衝殺,陣地幾易其手。奔傑像一臺“攪肉機”,鮮血不斷滲透的山地上,遍佈着支離破碎的肢體和雙方瀕臨死亡的傷員。兩軍都竭盡全力要戰勝對手,爲此,雙方不斷投入新的兵力,戰爭規模逐步升級,但都一時難以戰勝對手,隨後戰鬥進入對峙狀態。

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如何 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出奇制勝

在克什米爾北部,印軍實施了打通喜馬拉雅山連接克什米爾東西兩部分的要道的戰鬥。乍吉山口戰鬥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乍吉山口位於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東北63千米處,是喜馬拉雅山脈的最低點。通過它有一條千迴百折的貿易要道,連接起了斯利那加和列城。從斯利那加到乍吉山口,先是一段可以通行卡車的公路,然後,由於山勢漸高和地勢複雜,就只有一條羊腸小道了。乍吉山口在地理位置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重要價值,使印軍認認到必須儘快地佔領該地。

印軍對乍吉山口的巴基斯坦武裝發動了第一次進攻,後又在14日早晨發起了第二次進攻,但均遭到失敗。印軍不甘心失敗,決定再次發起攻擊。印軍在總結前兩次教訓時認爲,光使用步兵參戰,沒有坦克的火力掩護是無法奪取這一山口的,但是,要想使用坦克,就必須想法把坦克祕密從查謨運到斯利那加,然後再從斯利那加把坦克運到公路的盡頭,而後再從公路上沿羊腸小道發動進攻。從常理上說,這條運送坦克的道路並不適合坦克的通行,尤其是羊腸小道行人尚可勉強通過,而行駛坦克則難上加難。但印軍決定克服各種困難,把坦克開到乍吉山口當面上去。

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如何 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擔任這次作戰任務的是第77步兵營,第7坦克旅則配合其作戰。爲達成出敵不意,第7坦克旅的指揮官對坦克的運送進行了嚴密的僞裝:把所有的坦克的炮塔全部卸掉,坦克底盤和炮分開由拖車和卡車載運,用帆布一遮蓋看起來就像正常運送武器彈藥一樣。這不但迷惑了巴軍,同時也減輕了坦克經過橋樑時的重量。就這樣,印軍把至少7輛坦克祕密地運至公路盡頭一處祕密的坦克待擊地域內。之後,印軍把後有坦克炮塔重新安裝到車體上,恢復了坦克的原貌。並對公路盡頭到乍吉山口之間的羊腸小道進行了修繕,使這條只能通行人畜的小道勉強可以通行坦克。此外,印軍在待擊地域內還對步兵和坦克協同祕密進行了訓練。攻擊的時間初步確定,但是由於惡劣天氣作祟,印軍的進攻不但被迫三次推遲,而且由於乍吉山口連口降雪,山路變滑,印軍指揮官內部也發生了分歧。步兵指揮官指出,如此惡劣的天氣和地形,士兵不僅難於攀上山口,而且還會遭受不必要的傷亡,因而主張取消這次行地行動。但是,印軍另外一位卓越的指揮官——第7坦克旅旅長極力堅持這次進攻,認爲利用這種天氣進攻正好能出敵所料,達成突然性。最後,印軍指揮機構決定,讓坦克部隊擔任主角,坦克在前面開道,步兵隨後跟進。

1948年11月1日上午10時45分,由7輛坦克組成的印軍攻擊部隊。雖然惡劣的天氣影響了坦克的行動,但是,印軍的坦克還是克服了山道雪滑的情況,不斷前進,並向巴軍目標猛烈開火。在印軍坦克突然而猛烈火力的打擊下,巴基斯坦武裝驚慌失措,由於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巴軍無法阻擋印軍坦克的衝擊。巴基斯坦武裝在遭受了重大的傷亡後,敗下陣來。到下午2時,印軍就全部佔領了乍吉山口。印軍步兵在下午5時左右也陸續抵達山口。印軍從巴基斯坦武裝手中終於奪回了有着重要戰略價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爾東西的聯繫。

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如何 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第4張

調解停火

戰爭進入1949年初,在聯合國多次努力下,雙方宣佈停火,並按照當時實際兵力部署劃定了停火線。印度佔據了克什米爾全境五分之三的地區,人口約400萬。巴基斯坦只控制五分之二的地區,人口約100萬。按照停火協定,印巴雙方停火後應該舉行全民公決來決定克什米爾的歸屬。但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都拒絕撤出軍隊,使協定成爲一紙空文。從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摩擦不斷,其歸屬問題成爲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印軍勝出

印軍之所以能反敗爲勝,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原因是多方面的,僅從作戰指揮方面講,印軍要略高一籌。首先,果斷出兵,盡佔先機。印軍在參加戰爭初期就果斷地投入佔優勢的正規兵力,一舉奪取了戰場主動權。而巴基斯坦在戰爭初期只動用穆斯林部落武裝,直到1948年印軍逼近其大門口時,才投入正規兵力,因而使巴基斯坦失去了良好戰機。其次,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在戰爭中,印軍多次創造性地使用坦克,利用出其不意的地點和方式打擊巴軍,打得巴軍措手不及,爭得好多戰略要地。第三,外交鬥爭與軍事鬥爭巧妙結合。1947年年底,由於氣候原因,印軍進攻受阻,便主動接受了聯合國調停,印軍利用外交鬥爭掩護其備戰。當來年春天利於進攻時,又重新宣佈開戰,牢牢控制了作戰的節奏和主動性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