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神祕王國:中山國是怎麼消失在歷史上的?

神祕王國:中山國是怎麼消失在歷史上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74年至1993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進行了艱辛的野外發掘,揭開了塵封兩千餘年的神祕王國——戰國中山國的千古之謎。

中山國,是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諸侯國,發源於陝西,經山西遷至河北中南部。中山國春秋始立,戰國中期遷都靈壽(今平山縣三汲鄉一帶),達到極盛,成爲七雄之外最爲強盛的“千乘之國”。中山曾同時攻伐趙、燕二國,並取得勝利,在羣雄爭霸的天地間縱橫捭闔。公元前323年,中山與魏、趙、韓、燕等“萬乘之國”共同稱王,盛名威揚。中山存國200餘年,曾三次崛起,三次滅國,先後被晉、魏、趙所滅,在大國的夾縫中隱爲轄樞,頑強生存。

中山王族墓和中山古城遺址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揭示出戰國中山的歷史、經濟、軍事、文化面貌,是20世紀中國的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中山古都城

今平山三汲鄉一帶

神祕王國:中山國是怎麼消失在歷史上的?

大事年表

約公元前8世紀,白狄族鮮虞部建都於新市(今正定縣新城鋪)。

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首見於典籍《左傳》。

公元前457年,中山國首次被晉國所滅。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復立,建都於顧(今定州境內)。公元前407年,魏國佔領中山國。

公元前380年前後,中山桓公復國,建都靈壽(今平山縣三汲鄉)。

公元前327年,中山國君

繼位,國力漸達鼎盛。

公元前323年,中山國與韓國、趙國、魏國、燕國共同稱王,史稱“五國相王”。

公元前296年,趙國吞併中山國。

中山國的前身,是逐水草而居、遊牧爲生的北方少數民族白狄族鮮虞部,生活在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交界地帶,經世代遷徙,至今河北境內。春秋時期,鮮虞積極參與周邦事物,付出艱辛的努力融入中原王朝,建立了中山國。

(公元前578年,晉厲公命呂相爲使致秦桓公)“白狄與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婚姻也”。

——《絕秦書》

神祕王國:中山國是怎麼消失在歷史上的? 第2張

△ 白狄族鮮虞部活動區域——山西鮮虞水(今滹沱河上游清水河)

“中山”作爲國名第一次在史籍上出現,是在《左傳》中。

(公元前506年)晉旬寅求貨於蔡侯,弗得。言於範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

——《左傳·魯定公四年》

戰國早期,中山文公、武公復興了被晉國統治的中山國。這時的中山國實力弱小,不能與中原諸國比肩。在魏國戰車的進攻下,中山國二次滅亡。

惟朕皇祖文、武、桓祖、成考,是有純德遺訓,以施及子孫用,惟朕所仿。

——中山王

(cuo)墓出土,是國王權力的象徵。鉞上刻有銘文兩行16字:“天子建邦,中山侯㥯。作茲軍鉞,以敬(警)氒(厥)衆。”意爲:中山侯受命於周天子,其威嚴不可侵犯。

(公元前407年)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

神祕王國:中山國是怎麼消失在歷史上的? 第3張

——《戰國策·秦策》

在桓公帶領下,中山再次復國。王在位期間,國力達到鼎盛。中山國南戰趙國,北伐燕國,與韓國、趙國、魏國和燕國等“萬乘之國”共同稱王,在河北這塊山靈水美的土地上,走向國富兵強的征程。

(公元前369年,趙成侯)六年,中山築長城。

——《史記·趙世家》

禮器。周代制度,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在重大禮儀活動時,鼎內分別盛放牛、羊、豕、魚、臘、腸、胃、膚、鮮魚、鮮臘等肉食。戰國時“禮崩樂壞”,各諸侯王都擅用九鼎。中山成公墓和中山王墓中各出土一套九鼎,說明戰國中山國勢強大,在用鼎制度上已位比中原強國。

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是已發現的戰國銅器銘文中文字最長的一件。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賙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後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墓出土。外壁刻銘文450字。字體修長秀麗,文句典雅優美。說明此壺是王十四年伐燕大勝後,選用燕國銅器熔鑄,歌頌了伐燕功績,闡述了鞏固政權的重要性。尤爲重要的是銘文追述到中山國幾代先王,填補了史書對中山王系記載的空缺。

墓出土一套五件。爲戰國中山國所特有,造型莊重,立於木柱之上排列在帳前,象徵着中山王的權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