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吳越民族有着哪些風俗習慣?爲什麼他們喜歡祭祀

吳越民族有着哪些風俗習慣?爲什麼他們喜歡祭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志》記載“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魚稻富饒,不憂飢餒,信鬼神,喜淫祀”就是說吳越民族是一個喜淫祀的民族,他們在一年四季的許多祭祀活動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民風風民俗。

稻米崇拜

吳越是最先馴服野生稻的民族,故他們對稻米有一種依戀和崇拜,在衆多的祭祀活動中,稻米地位極高:

1、從大年初一用甜湯圓祭祀天地始,正月十五用元宵,二月百花節用生米,三月清明用糰子,五月端五用糉子……一直到年三十用米飯祭祀年爲止,四時八節大小祭祀中的供品均少了谷、米或用米做的食品。

2、婚喪嫁娶是人生大事,喜淫祀的吳越民族必大祭祀。在這類重大的活動中稻米是作爲重要供品上祭臺的。就以婚事爲例,新郎新娘在拜天地時,正中要放上一隻五穀盤,盤的中間放的就是稻穀,四周才散放麥、豆等。

3、越地民間把稻米很看重,公看下來就有竹籮那麼大就會遭天闢雷打等許多禁忌。4、以產水稻爲主的吳越之地,從春耕播種到插秧施肥,再到秋收冬藏,每一道工序都有一次或簡或繁的祭祀儀式,其中以插秧爲最:插秧開始被稱爲開秧門,從開秧門這一天起,除了祭祀地母和祖宗,家中、田頭不準講淫穢的話,夫妻不能同房謂“秧門開,牀門關”。在插秧時忌將秧插入捆秧的黃稻草中謂“兒欺娘,遭雷打”等等。在舉行上面這些祭祀活動時,吳越民族並不講究繁瑣的禮節,都是以禮到,心到爲止。並沒有像中原民族那樣按部就班,一絲不苟,那祭祀的供品中除了稻米以外,其餘也是有什麼放什麼,謂“隨花湊”。這種祭祀方法就體現出吳越民族那種散漫和隨意的性格。

吳越民族有着哪些風俗習慣?爲什麼他們喜歡祭祀

延伸

從對水稻的依戀和崇拜延伸開去的還有:

1、對鳥的崇拜:這裏有鳥從天上銜來稻種的傳說,有對鳥的愛護,特別是對燕子,家家以有燕子前來築窩爲榮。有許多燕子與人的傳說。

2、對蛙的崇拜:蛙類中以青蛙和蟾蜍爲最,民間有人蛙結親的傳說,有以保護蛙類爲目的的兒歌、民謠。

3、水稻的種植以土爲本,所以吳越民族在祭祀土地公、婆以外,還有田公男婆的祭祀。

各村各地的土地公、婆都是當地人自封的,都是生前有益於公衆的人物,他們的廟也都設在村頭或路邊。至於田公、田婆是不設廟的,對土地公、婆和田公、母的祭祀並不按時論節,也不太講究供品只以香燭爲主。4、對水神的崇拜:水稻以水爲主,江南又多水患,所以吳越民族從斷髮紋身防水開始,有對水的一系列祭祀和禁忌,一個“哇哇”落地的嬰兒,從到河邊去打水花始到人死後,要親屬爲他去水神買水入斂爲止,一輩子不知有多少與水神相關的活動。吳越人說“寧可無飯,不可沒水”因爲有關水神的祭祀較多,在此只得打住。有人說吳越人性格纖細而敏感,是以心靈和情感生活的民族,這一點在風俗民情中體現得最爲明顯。如以上的對鳥也好,對蛙也罷,對土地和田公也是,對水神也一樣,每次祭禮都是以心到情到爲止,不像中原人那樣輔排和講究。這就是就吳越人對神也是那麼隨意、灑脫。

吳越地區的民俗民風範圍較廣,在這裏一時也講不全,只能再挑幾個有代表性的說一說。

吳越民族有着哪些風俗習慣?爲什麼他們喜歡祭祀 第2張

七巧節

也稱乞巧。這是一個以女性爲主的節日,吳越民族女性的心靈手巧之藝在這一天可是登峯造極。有姑娘小媳婦的家門前及茅坑左右(廁所)掛滿了手工製作的鞋子、荷包、手絹、襪子等等,上面做工精細、栩栩如生的花朵蜂蝶,真是讓人驚歎!特別是那些送給坑姑娘(一位神名)的鞋,小到只能放進一個手指。在這些手工製品也充分體現了吳越民族女性的那種精細、聰慧的性格。

蠶花節

這是在養第一批春蠶前,姑娘小媳婦們到街上走一走,買一點生活和勞動用品,因爲進了蠶房後,她們將與蠶寶寶們一起渡過整整一個季節。與她們相應出街的還有那些年青小夥子和男人們。在這個節日裏,男男女女擁擁擠擠,嘻嘻哈哈地在街上行走,人越多的地方越有人去,謂“挨蠶花”,說是這麼一挨,可以使蠶業興旺,不生蟲害。蠶花節如一個集市,各地不等,有三天、五天,也有七天的。這樣的風俗節,充分體現了吳越人那種喜歡人與人之間相處輕鬆愉快的性格。

吳越民族有着哪些風俗習慣?爲什麼他們喜歡祭祀 第3張

建築

吳越人在上古時期就“構木爲巢,以避蟲害”後來也被稱爲是居住“幹欄式”樓房的民族。吳越民族的建築風格中,紹興的橋和蘇州的園林爲最有代表性。那曲曲彎彎的、結構精巧的迴廊和小巧玲瓏的、層層疊疊的亭臺樓閣,那多姿多彩的拱形石橋,這些建築在體現吳越人聰慧、靈巧的同時,也體現出他們那圓滑、變通又富於幽默的性格。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北方的粗厚凝重、講究和南方的細膩隨意、流暢,這種明顯的不同風格在這些建築中表現了出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