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晚清時期,人們爲什麼會說資政院沒有作爲?

晚清時期,人們爲什麼會說資政院沒有作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憲運動隨即洶涌而至。1909年10月14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除新疆之外,全國21個行省均成立了諮議局。國內多家報紙都用大量篇幅進行了報道,有兩家報紙還在頭版用大紅字來慶祝此事。很多省會城市豎立起了雄偉的建築,用作將來諮議局的辦公地點,有一些則建在舊時科舉考試考棚的廢墟上。

晚清時期,人們爲什麼會說資政院沒有作爲?

然而,這些諮議局議員的素質卻是千差萬別。我們本來就不應該期望,君主制下的民主會因團結和智慧展現出什麼特色。因爲有些諮議局議員的行爲根本毫無價值。不過,也有些諮議局議員表示他們會嚴肅對待這份工作,個別諮議局議員甚至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氣。他們對國家事務大膽建言,自由主動地爲中央政府提供建議。中央政府對這樣的建議雖然表示歡迎,但卻不給予重視。地方政府的領袖們很憤怒,因爲他們的意見未獲中央政府重視,清朝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因此日益加深。

資政院的自由程度要比省諮議局低得多。資政院議員並非都由選舉產生,其200名成員中有100人實際上是由省諮議局提名而來的。在美國,統治階級爲了讓“安全”的人當選爲“老闆”而控制參議員選舉,同樣,資政院裏剩下的100人也是由帝國政府推選的,包括滿族皇室、貴族和富商、官員,都是值得朝廷“信賴”的對象。

晚清時期,人們爲什麼會說資政院沒有作爲? 第2張

這樣一個機構很難讓人相信它能夠摧毀舊制度。而且爲了保險起見,清政府嚴格限制資政院的權力。資政院公開對外宣佈的職責,僅爲“向政府提供幫助”,政府可以隨意解散它。大家都預言:這個資政院將毫無作爲。遠東事務專家皮埃爾勒羅伊-比利(Pierre Leroy-Beaulieu)宣稱:“中國資政院很可能會走上同土耳其國會一樣的道路。”

晚清時期,人們爲什麼會說資政院沒有作爲? 第3張

資政院在1910年10月3日召開的首次會議,再次證明了它無法體現國家的新思想。可是仍然令人驚訝的是,許多資政院議員打破了當時的限制,發起了爭取資政院獨立和權力的抗議,雖然這些言行都相當淺薄,這些天真的議員以爲自己享有美國國會議員的待遇。考慮到環境因素,這個在專制政府眼皮底下召開的資政院會議還算相對成功,畢竟它表現出了一種獨立性,因爲原先在清朝皇室祕密監控下的官員聚會也是幾乎不可能的。清朝政府最初的計劃是在1915年召集資政院,立憲派希望能將時間提前,反對黨表示了激烈的反對,要求“推遲時間”。最後,由於資政院和省諮議局態度堅決,政府最終被迫妥協,頒佈法令將立憲改革時間提前至1913年。

無論資政院有多少缺陷,但它的精神影響力卻是巨大的。代議制政府存在的基礎是獲得了一定範圍內的民衆的認可,而之前中國人認可的都是專制的皇帝和地方督撫。過去,由於地方自治的傳統,士紳們只能在各自的生活區域內發表影響政府的言論,而現在他們已經可以對國家和省級事務發表意見,雖然政府不一定尊重他們的意見。代議制政府的原則一旦確立,就絕對無法取締,無論它在具體實踐中要遭受多長時間的限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