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4年,清軍入關後一路凱歌高奏,中原和長江以南的廣袤地域被隨之臣服。百餘萬前明敗兵和流寇武裝紛紛改換門庭,搖身一變成了清朝麾下的綠營軍。這些人爲帝國的擴張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作爲僅次於八旗的武裝力量,清代綠營軍具有三大顯著特徵:規模大、工作累、薪水低。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清軍在入關前後就注意到必須收編前明軍隊

清朝在17世紀中葉的大舉南進戰略,既是一次天賜機遇,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舉步日艱的大明王朝,與其末代君主崇禎一起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在前朝的廢墟上,新生的農民軍政權盤踞北方,殘餘的舊勢力偏安於江南一隅,大體上呈現南北對峙的格局。東亞大陸的權力真空,使清朝的南下有如勢如破竹。但驟然擴大的領地,還是讓清廷倍感壓力。

在清朝前期 很多後來的省份還沒有被征服

這種壓力主要來滿洲本身的自軍力不足。努爾哈赤時代發展出來的八旗部隊根本不敷使用。同時,如何維護八旗的整治純潔性以及保持與之掛鉤的戰鬥力,也是需要考量的重大問題。

綠營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籌建的。投降清朝的前明敗兵和農民軍武裝,構成了清代綠營軍早期的主體。這些人的數量多達百餘萬,且兼有相當的軍事經驗。加之有奶便是孃的基本原則,的確是不可多得的現成兵源。之後,才主要由面向內地十八省的徵兵組成。

綠營軍在一開始以剃頭的明軍爲主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第2張

清代綠營的規模通常保持在八旗的數倍以上。康熙時期,百萬前朝降兵通過裁老汰弱方式進行了篩選,留下57萬餘人編入了新建立的綠營。到了嘉慶時期,由於西北和內地邊疆的繼續開拓,綠營膨脹至66餘人,達到了頂峯。雖然在白蓮教戰爭結束後,戰鬥力下降的綠營軍不斷遭到裁撤,不過在1874年時仍有43萬人在役。

值得注意的是,迅速中原化的東北亞征服者,很快就學會了玩弄花名冊的鬼把戲。上述關於綠營軍兵力的統計數據,普遍失真,實際兵力往往少於紙面數量。僅以1758年爲例,綠營軍賬面上有648345人,實際卻只有約58萬餘人,缺額數可以達到60000。

定位和待遇

清代綠營軍的定位就是八旗軍的輔助部隊。

綠營軍在部署上可以劃分爲三大職能:拱衛京畿、行省鎮戍和邊疆屯墾。粗一看,和八旗軍被劃分京旗、駐防八旗與戍邊八旗的做法類似。但倘使細分兩者的工作職責,我們可以發現綠營軍所要承擔的任務,遠比專供作戰的八旗要繁雜得多。

分散於全國各地的綠營和駐防八旗,有共同的首要任務:維持地方的安定繁榮,震懾處於萌芽階段的反叛種子!

話雖如此,但維穩任務重擔基本還是由綠營來承擔的。綠營一方面要負責偵察這些預備造反的刁民,另一方面要花費心思去進行抓捕。至於什麼守陵、下鄉催糧拉丁、押解官銀、緝私鹽、逮偷窺寡婦洗澡的流氓等髒活累活,也是一概歸綠營管。

在清代,還有成監製的“工程軍團”——河兵。這些河兵也屬於綠營軍的一種,廣泛分佈在黃河流域和大運河沿岸,作爲國家苦力作用。他們既要疏浚河道,又要給漕運船裝卸貨物,更要撲殺豺狼虎豹之類的四害。與河兵異曲同工的是東南沿海的海防營,這些人名爲海防部隊,乾的卻是挖泥修堤的事情。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第3張

在安保和苦力功能之下的纔是作戰任務。由於作爲精銳的八旗數量不多,這就使得清朝入關後的歷次重大戰爭,都需要調集綠營軍輔助八旗。戰爭中,使用綠營和八旗的比例,會視地理情況而定。遠征西北的準噶爾部,八旗和綠營的比例一般是1:4或1:5。在內地鎮壓叛亂時,比例偶爾會達到1:10,甚至更多。

在待遇問題上,八旗和綠營也可謂是天差地別。基本工資方面,旗兵一年可以領48兩銀子+240鬥穀物,綠營兵一年才領12兩銀子+36鬥穀物。在行伍晉升方面,清廷自然是優先考慮旗人,綠營出生的將領則完全要看能力和運氣。

不可避免的衰敗

清朝統治者在徹底中原化前 綠營也保留了一定戰鬥力

在清朝前期,綠營表現得尚算差強人意。但在1800年以後,就不可逆轉地走向衰敗。

綠營的這種興衰過程,在古代東亞世界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帝國的官僚系統好比一臺馬車上的輪軸,會受使用時間的磨損。然後一點點的生鏽和脫落,進而影響到支撐整架馬車運行的“車輪”--軍事機器。

在清朝前期,東北亞征服者在繼承前明官僚系統的同時,還能保持自己的武力本色。所以綠營這一軍事機器並未顯露多少弊端。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第4張

到了加速中原化進程的嘉慶皇帝時期,帝國的官僚系統開始顯得臃腫低效。生鏽的官僚系統對綠營的破壞性影響,就從不能有效發放薪酬開始。依前文所言,綠營士兵的薪水是非常微薄的,僅能勉力養活一家老小。但清朝又在中期受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影響,四口之家的生活成本上升至每年50兩。士兵依靠基本工資,完全沒有辦法養家餬口。

除了通貨膨脹外,綠營士兵在經濟上受到第二大打擊便是各級剋扣。這種剋扣也有兩種,第一種是政府允許的合法剋扣。第二種剋扣是督撫和地方高級將領互相勾結的產物,簡稱喝兵血。儘管喝兵血的行徑是人所共知的祕密,但清廷在很大程度上也對這種行爲採取漠視的態度。結果,導致戰時需要發放高昂的行裝銀,讓綠營士兵去臨時購買武器裝備。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第5張

在雙重經濟打擊下,綠營士兵只能另覓生計。以廣東沿海綠營爲例,沿海綠營大都善於經商。他們將朝廷發放的武器連同過往繳獲的艦艇火炮,租賃給出洋的商民和海盜牟利。緝私沒收的煙土財貨則多有扣留,再通過中間商暗中轉銷到內地。這種商業活動,經常以營爲單位進行的。在經商之餘,他們也會敲詐地方百姓和外地官員。比如來自江蘇的水師提督關天培,曾一次就損失了數百洋元。

忙於其他活計的綠營士兵,漸漸疏遠了軍事訓練。武器裝備的租賃,則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武力衰退。不要說是面對兵強馬壯的西方武裝,就連成規模的反叛力量都無力撲滅。

綠營有哪些特徵?滿清皇帝的農民工大軍 第6張

所以,嘉慶皇帝以後的歷代清朝統治者,都不遺餘力的裁撤綠營,代之以地方團練爲核心的勇軍。但龐大的地方綠營數量,很難被小修小補的改良所迅速解決。尾大不掉的綠營,也就在渾渾噩噩之中,又參與了清末的很多對外戰爭。儘管作用不大,很少留下記載,但每次出場都意味着重大軍事災難。

一直到20世紀初,清朝才終於下決心淘汰掉綠營兵制度。從中篩選的青壯兵丁,被組成了北洋新軍之下的20多萬巡防營部隊。在清朝滅亡後,這些“轉世”的綠營後裔,也就搖身一變爲民國各軍閥麾下的力量。衆多前情時期就有的“光榮傳統”,被一直保留到幾十年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