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無昏君,明朝皆昏君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清朝無昏君,明朝皆昏君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明清皇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這種說法本身是經不起推敲的。首先,對於怎樣便算是昏君,需要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像沉迷於聲色犬馬,不理朝政,疏遠愛提批評意見的大臣,親近阿諛奉承的小人都是昏君的表現。但標準過多反而不利於我們的進一步論述。所以,我們不妨以是否勤政來作爲評價皇帝是否昏庸的標準。

其次,如果這個標準設定了,我們會發現,說明朝皇帝都昏庸顯然有些牽強了。從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這幾位皇帝可以說是都爲處理帝國的事務操碎了心。而再看清朝,清朝皇帝普遍勤於政事自不必多言,但自同治之後,慈禧專權的現象顯然也讓這個“都”字有些蒼白。所以,要想具體闡述這個問題,還需從多角度切入加以闡釋。

清朝無昏君,明朝皆昏君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朱元璋雖心狠手辣,但在政務處理上,卻是殫精竭慮,絲毫不敢有所懈怠)

明清兩朝都極爲重視對皇帝的教育,無論是當朝皇帝,還是儲君。儒家經典等的學習以及跟老師必要的互動討論顯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兩代所培養出的一國之君,卻是天壤之別。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筆者認爲,原因有三點。

學什麼,很重要

一,學什麼。

與明代皇帝單純的接受儒家典籍(輔助一一定的史書)的薰陶不同的是,清代的皇帝們需要學的東西要比他們多得多。除了對儒家典籍進行學習外,儲君還要接受弓馬訓練以保持強健的體魄。爲了看懂文臣的奏摺與各地送來的文書(以及交流),儲君們還需要積極學習漢文與蒙文(對滿文的學習也絲毫不敢懈怠)。套用一個現代社會的名詞,清朝皇帝真可以說是“德智體全面發展”了,這自然是明代皇帝所無法比擬的。

清朝無昏君,明朝皆昏君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第2張

(清乾隆帝戎裝圖)

要知道,萬曆皇帝對書法的喜愛都要受到張居正等的干預和壓制,而理由竟是空洞的“以江山社稷”爲重,說一次尚可,談得多了難免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如此看來,萬曆幾十年的消極怠政也算是在情理之中了。

二,和誰學。

身爲皇帝或儲君,是要忍受常人所難於體會的孤獨的。我們可以看到,明代皇帝們多數情況下上的都是“一對一”的“家教課程”。而唯一被恩准陪讀的,竟是服侍他們的太監,例如明英宗和太監王振的關係便是如此。從孩童時代積澱起的感情是最爲牢固的,王振的迎合不僅爲其贏得了明英宗的信任,也讓他能夠不失時機的對權力中樞施加自己的影響,且不需要擔心落空。於是,明英宗在盛年之時接受王振的慫恿御駕親征塞北,結果兵敗被俘的悲劇也便呼之欲出,王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清朝無昏君,明朝皆昏君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第3張

(影視劇作中的明英宗)

那麼清代的皇帝們又經歷了什麼呢?清代的統治者在反思明亡之因時,認爲明代之所以不振,與對宦官失當的管理有關。因此,爲了防止宦官干政,清代不僅設置了內務府將太監集中管理,並以文臣相監視,還在祖訓中反覆提及(朱元璋也提過,奈何朱棣時破壞了這一成制)。那麼清代的儲君跟誰讀書學習呢?那就是他們的兄弟與其他貴族王爵的子女。在帝師的選用上,清朝的政治精英們也是倍加小心。所以我們會發現,清代皇帝們雖性格各異,但在政務的處理上卻極爲認真。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薑還是老的辣

清代皇帝們中,除了康熙八歲臨朝的特殊情況外,咸豐及其以前,皇帝們即位時都已是中年。時間的流逝不僅使他們的體徵更爲健全,也讓他們逐漸熟悉了對國家機器的具體操作和運行。所以在皇位交接時,新皇帝處理起來政務也可以說是駕輕就熟。而反觀明朝,大部分君主即位時離中年尚早,且多厭倦於繁瑣的文書處理和宮廷禮儀,英宗、武宗等耽於玩樂的行爲也就不難解釋了。

清朝無昏君,明朝皆昏君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第4張

(雍正帝即位時業已過不惑之年了)

因此,雖然“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的言辭過於籠統,但從政治素養等方面來看,清朝的皇帝們還是普遍要強於明朝皇帝的。而這既有他們個人的選擇與努力的原因,也離不開他們特殊的成長環境。此不可不察也。

參考文獻:

孟森《明清史講義》 商務印書館 2011年10月

吳晗《明史簡述》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1月

溫功義《明代宦官》 故宮出版社 2011年4月

鄭天挺《清史探微》 商務印書館 2014年8月

樊樹志《明史講稿》 中華書局 2016年11月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中華書局 2007年1月

閻崇年《清朝十二帝》 人民出版社 2010年7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