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今人類取食大致分三類,即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也就因此構成了世界三大飲食文化圈,或者稱之爲文明圈。。筷子取食圈大致與東方儒家文化影響;手指取食圈主要受到了伊斯蘭教的影響;而刀叉取食圈則基本代表了西方基督教文明。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筷子是何時發明的?

現有考古材料表明,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出土了不少長短不一的棍,往往由動物骨頭製成。有的考古學家將這些骨制短棍稱爲“骨箸”,它很有可能就是筷子的前身。也依據考古發現,指出筷子的原型早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就在中國出現了,因此筷子在中國的歷史長達七千年以上。

那時的筷子,具有雙重功能,既可以用來烹飪,也可以用來吃飯。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第2張

爲什麼選擇筷子?

從上古到唐代,中國北方(以及朝鮮半島)的主要糧食是小米,這是一種適合該地區氣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澇。不過小米燒熟之後,不像稻米那麼黏,易於團成塊,因此小米煮成粥最佳,而食粥用勺子更好。相比之下,筷子當時則主要用於從有湯的菜(羹或其他燉菜)中夾起食物。於是,在古代中國,筷子被看作一種次於勺子的進餐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夾取非穀物類食品或燉菜中的食物。

大約在漢代就開始了,此時用小麥粉製成的食品,如麪條、餃子、煎餅和燒餅開始日益受到喜愛。考古發現證明,古代中國人早已學會了用臼和杵來研磨穀物做麪條。吃這些食物時,古人發現筷子比任何工具都更合適。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第3張

爲什麼不用刀叉?

在漢代墓葬裏一些畫像石、畫像磚上描繪了烹飪和飲食的場景。從這些石刻的圖像中可以看到,刀叉在當時是用作廚房用具而非進餐用具的。而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裏,刀叉的這種功能一直沒有變化。甚至直到近代初期,作爲歐洲餐具的刀叉傳入中國和亞洲之前都是如此。刀叉並沒有像筷子那樣從烹飪工具發展爲進餐工具。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第4張

筷子通過分、撥、戳來分解食物,而無須像我們的餐具那樣對食物進行切、扎。筷子從不有違食物的本性:要麼慢慢地將之撥開(比如蔬菜),要麼將之戳開(比如魚),由此重新發現這種食物的天然縫隙(在這一點上,筷子比刀更接近於手指的作用);最後,再用筷子運送食物(這也許是筷子最可愛的功能),或像雙手那樣,無須夾住而是直接托起飯糰將它送入口中,或像勺子那樣,將雪白的米飯從碗裏撥到脣邊(真正東方人的傳統吃飯姿勢)。

中國人吃飯爲何用筷子不用刀叉? 第5張

筷子的這些功能和表現,不同於我們生猛的刀及其替代品叉,不必切、扎、剁、絞(這都是很有限的動作,只能歸爲烹飪前對食物的準備:活剝鰻魚皮的賣魚人,通過初步的獻祭,爲我們一勞永逸地驅除屠宰之罪)。使用筷子,食物不再是受蹂躪的獵物(需與之搏鬥的肉食),而是被平和傳送的物質。筷子將事先分割好的食物一點一點送進口中,將米飯接連不斷地送進嘴裏。筷子像慈母一般不知疲倦地一口一口運送着食物,讓配備刀叉的我們去行掠食之事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