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鄶國爲何會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臺?

鄶國爲何會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鄶(gui)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夏朝時就已存在,其故址在今河南新鄭、密縣一帶。傳說爲陸終的第四個兒子的封地。陸終是上古時代的傳說人物,相傳有六子,第四子名叫求言,因爲封地在鄶,所以也叫會(鄶)人。這在《史記·楚世家》有所記載:“陸終生子六人……四曰會……”。

鄶國爲何會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臺?

鄶國立國後,雖然幾經改朝換代,數次重封,但鄶國一直風雨不摧,國祚延綿,《詩經》中還留存相關春秋鄶國民風的詩歌四首,全面記錄了東周初期鄶國的民風民俗。

至西周晚期,在當時濟水、洛水、黃河、潁水一帶,子男爵位國家居多,在這些小國中,鄶國的國力算是最爲強盛的。據《國語.鄭語》記載:“其濟、洛、河、潁之間乎!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爲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鄶國爲什麼強大呢?原來鄶國憑着天險要塞的地緣優勢。故而當時的鄶國國家安定,百姓生活較爲富庶。《詩經·羔裘》一詩中寫道: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意思是穿着羔皮禮服,自我感覺良好,從鄶國貴族們衣飾着裝的側面,可見鄶國人生活富足,安於享樂。

西周末年,鄭桓公建立鄭國,鄶國算是真正遇到了勁敵。鄭國剛剛孕育而出,急需擴大地盤來鞏固國力,於是目光遠大的鄭桓公爲鄭國的發展制定了東擴戰略計劃。但是鄭國若要東擴,必先穩定後方,於是又將目光投向了西北的東虢國和鄶國,只要先吞併了這兩個國家,周邊的一衆屬邑全都可收爲囊下。

鄶國爲何會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臺? 第2張

但是鄭桓公的這個戰略目標至死也沒有完成,接下去由他的兒子鄭武公來延續。鄭武公是個政治奇才,他文韜武略,擅長以不費一兵一卒來開疆拓土。且來看看鄭武公是如何輕鬆謀取鄶國的。

《國語·鄭語》記載:“(武公)東寄帑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地。”意思是鄭武公聽從史伯的意見,向東虢國和鄶國寄託妻兒和財物,東虢國和鄶國接受,於是十邑都有鄭國寄放東西的地方。鄭國之所以這麼做,很顯然是讓他們放鬆對自己的戒備。對於東虢國和鄶國來說,對方連這麼重要的東西都交給你保管了,比起那些掏心掏肺的話語不知強多少倍,自然不會懷疑鄭國圖謀不詭。

另外,鄭武公又將鄭國美姬叔妘嫁給鄶國國君,一方面以討取鄶侯歡心,另一方面讓叔妘做鄭國的內應。《國語.周語》中“鄶有叔妘”的記載。《公羊傳·桓公十一年》:“先鄭伯有善於鄶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國而遷鄭焉。”說得是鄭武公善待鄶國國君,使得鄶侯將鄭武公視爲朋友,而鄭武公卻串通鄶國夫人(叔妘)滅了鄶國。

關於鄭滅鄶國,《韓非子》一書中也有記載,說得是鄭國在攻取鄶國之前,先大量收賣鄶國的智士和武士,然後用良田和官職爵祿賄賂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削弱鄶國的人才力量。

從各種記載來看,鄶國的滅亡其實很大一部分是自身因素。除了鄭國滅鄶前夕的一系列籌備工作,鄶國都毫無察覺之外,鄶國君臣也是不思進取,只圖享樂。

鄶國爲何會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臺? 第3張

據《逸周書·史記解》:“斧小不勝柯者,亡。昔有鄶君嗇儉,減爵損祿,羣臣卑讓,上下不臨。”意思是斧頭小,斧柄大,難以承受,必要亡國。以前鄶國國君吝嗇苛刻,降爵位減俸祿,羣臣地位卑微,上下不協調。說明國君氣量狹小,吝嗇錢財,而自己卻花費無度,如此上下嚴重失調,誰還給你賣命?所以鄶國的勇士和賢士都被鄭國收賣去了。

不思進取的鄶國終於被新興崛起的鄭國擠出了歷史舞臺,鄶國被滅後,後人用國名“鄶”爲姓,也有鄶字去邑以“會”爲姓,但姓鄶或姓會的人不多。

文/堰風

更多方國曆史

以鱷爲圖騰——鄂國,三度遷徙,從北到南,歷經夏商周三代。

“水上之國”——江國的命運沉浮,被楚吞滅時連秦穆公都深感羞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