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鄭板橋畫竹是一絕,他是怎麼做到的?

鄭板橋畫竹是一絕,他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鄭板橋畫竹是一絕,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是因爲他畫了40年竹子,悟出了繪畫須去掉繁雜提煉精髓的道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喜竹愛竹物我合一

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首先得之於喜竹愛竹。他認爲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鬱郁,竹子“虛心”:不論山野巨竹還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從不妄自尊大。竹子有“節”:經得起磨難不“變節”。竹子的風格與板橋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鄭板橋畫竹是一絕,他是怎麼做到的?

賞竹嗅竹靜觀默察

鄭板橋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爲伴,他在自家門口種了許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牀。躺着看書、賞竹、嗅竹。秋冬,他將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櫺,再糊上白紙。風和日暖時,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紙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畫。

胸有成竹反覆醞釀

鄭板橋曾自述畫竹的情景:“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這段道出了繪畫創作的規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畫竹。寫作過程也是如此。寫作時我們對於感覺到的東西,往往是有所激動而缺乏深刻的理解,這需靜觀默察、縱橫比較和冷靜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實質。

“憶君心似面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構思時屏氣凝神,殫思竭慮、反覆醞釀,直到人、物、事、理爛熟於胸,層次,脈絡輔排就緒,表現形式考慮成熟。文章胚胎纔算初就。

形神畢肖以物喻人

鄭板橋在《鄭橋橋集·題畫竹》中說:“蓋竹之體,瘦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千霄,有似君子豪氣凌雲,不爲俗屈。故板橋畫竹,不特爲竹寫神,亦爲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雲,是(其)生也。”這裏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這裏的“神”,則是內在氣質。形神畢肖,移情予物,託物寓意,能增強藝術感染力。

鄭板橋畫竹是一絕,他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鄭板橋一生寫竹、畫竹,更酷愛詠竹。他筆下的竹詩意境雋永,蘊含很強的哲理性。我們常常提筆做文時,會想到他的“刪繁就簡三秋樹”;臨窗習字時,會想到他說過“不做前人墨奴”;心情鬱郁時,會想到“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翻閱他的詩詞文章,隔了200多年的時光,體會他的所思、所惑、所感和所悟,竟然還是如此親切。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