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簡介:歷史對皮日休的死因說法有哪些?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簡介:歷史對皮日休的死因說法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唐著名文學家皮日休有哪些著名的詩歌代表作品?皮日休生平經歷是怎樣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皮日休簡介:

皮日休(約公元838年-約公元883年),晚唐文學家。字襲美,一字逸少,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曾居住在鹿門山,道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鹹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後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後不知所蹤。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簡介:歷史對皮日休的死因說法有哪些?

皮日休生平經歷介紹: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詩人、文學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其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爲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被魯迅讚譽爲唐末"一塌糊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對於社會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懿宗鹹通七年(866),入京應進士試不第,退居壽州(今安徽壽縣),自編所作詩文集《皮子文藪》。八年(867)再應進士試,以榜末及第。

868年東遊,至蘇州。鹹通十年爲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爲太常博士,出爲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爲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縣。黃巢敗亡後,皮日休下落不明。他的死因說法不一。或說他因故爲巢所殺(孫光憲《北夢瑣言》、錢易《南部新書》、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或說黃巢兵敗後爲唐王朝所殺(陸游《老學庵筆記》引《該聞錄》),或說後至浙江依錢鏐(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誌銘》、陶嶽《五代史補》),或說流寓宿州以終,墓在濉溪北岸(《宿州志》)。

著有《皮子文藪》10卷,收其前期作品,爲懿宗鹹通七年皮氏所自編。有《四部叢刊》影明本及中華書局排印蕭滌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爲《文藪》所未收。《全唐詩》收皮日休詩,共9卷300餘首,後8卷詩均爲《文藪》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蕭滌非、鄭慶篤重校標點本《皮子文藪》,將皮日休自編《文藪》以外的詩文附於書後。

皮日休生平事蹟,主要見於孫光憲《北夢瑣言》、錢易《南部新書》、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誌銘》、陶嶽《五代史補》、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計有功《唐詩紀事》、辛文房《唐才子傳》、《宿州志》等。近人考訂有繆鉞《皮日休的事蹟思想及其作品》和《再論皮日休參加黃巢起義軍的問題》、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蹟考》、蕭滌非《論有關皮日休諸問題》、張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樣死的》等,可資參考。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簡介:歷史對皮日休的死因說法有哪些? 第2張

皮日休著名詩歌代表作品介紹/皮日休詩歌作品鑑賞:

汴河懷古(其二)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汴河,亦即通濟渠。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衆,開掘了名爲通濟渠的大運河。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爲汴河。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

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寫這個歷史題材的,大都指稱隋亡於大運河云云。第一首詩描述了隋煬帝遊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境,詩中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的歷史事實。第二首詩第一句從隋亡於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設難,予以批駁。詩中說:很多研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歸咎於運河,視爲一大禍根,然而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交通顯著改善,對經濟聯繫與政治統一有莫大好處,歷史作用深遠。

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後世時間之長;說"千里",以見因之得益的地域之遼闊;"賴"字則表明其爲國計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帶讚許的意味。此句強調大運河的百年大利,一反衆口一辭的論調,使人耳目一新。這就是唐人詠史懷古詩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議論新穎,發人所未發,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卻是不易的。大運河固然有利於後世,但隋煬帝的暴行還是暴行,皮日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開河這件事的。

當年運河竣工後,隋煬帝率衆二十萬出遊,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稱爲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船隻相銜長達三百餘里,僅挽大船的人幾近萬數,均著彩服,水陸照亮,所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其奢侈糜費實爲史所罕聞。第三句"水殿龍舟事"即指此而言。作者對隋煬帝的批斥是十分明顯的。然而他並不直說。第四句忽然舉出大禹治水的業績來相比,甚至用反詰句式來強調:"共禹論功不較多?"

晚唐文學家皮日休簡介:歷史對皮日休的死因說法有哪些? 第3張

意思就是,論起功績來,煬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嗎?這簡直荒謬離奇,但由於詩人的評論,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爲前提的。僅就水利工程造福後世而言,兩者確有可比之處。然而"若無"云云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極盡"水殿龍舟"之侈的煬帝終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相與論功,流芳千古。故作者雖用了翻案法,實際上爲大運河洗刷不實的"罪名",而煬帝的罪反倒更加實際了。

這種把歷史上暴虐無道的昏君與傳說中受人景仰的聖人並提,是欲奪故予之法。說煬帝"共禹論功不較多?"似乎是最大恭維獎許,但有"若無水殿龍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徹底的剝奪。"共禹論功"一擡,"不較多"再擡,高高擡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壓在"水殿龍舟事"上面,對煬帝的批判就更爲嚴,譴責更爲強烈。這種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發效果更好。

作者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對於歷史的鑑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作者卻有意重提這一教訓,意味深長。此詩以議論爲主,在形象思維、情韻等方面較李商隱《隋宮》一類作品不免略遜一籌;但在立意的新奇、議論的精闢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獨到處,仍不失爲晚唐詠史懷古詩中的佳品。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六百十五。這首絕句描狀桂花,意思是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於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於人間。

全詩詠物以虛現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下邊撒落下來,我走到大殿前撿起它們,發現花瓣上邊還有星星點點剛凝結起來的露水。至今,我還不知道天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應該是廣寒宮裏的嫦娥撒落下來送給我們的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