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元代著名戲劇家:馬致遠生平簡介 爲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代著名戲劇家:馬致遠生平簡介 爲元曲四大家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致遠(約1250年-?),字千里(一說字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他是中國元代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被譽爲“秋思之祖”,被尊稱爲“曲狀元”。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元代著名戲劇家:馬致遠生平簡介 爲元曲四大家之一

其在1295-1297年間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等組織了“元貞書會”。他擅長用嘆世超世的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憤世的內容,其著有雜劇15種,現存7種,以《漢宮秋》最出名。除此之外其還長於小令,代表作爲《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中國元代戲曲作家。著有雜劇十五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死後葬於祖塋。

籍貫考實

關於馬致遠的籍貫,僅史籍記載就有5種不同說法:許州、集慶、廣平、東光、大都。據黃卉等學者考證,是由於5人年代相近而同名所致,其籍貫以大都說爲可信。

勤奮少年

據考證馬致遠是大都人,生平不詳,年少時非常好學上進。被馬氏後人以及所有的後人津津樂道,並在茶餘飯後的笑談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孫後代,向之看齊。

仕途多舛

馬致遠青年時期追求功名,對“龍樓鳳閣”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經歷了蒙古時代的後期及元政權統治的前期,都未曾擔任顯赫官職,所以其政治抱負一直沒能實現。

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在1285年到1287年間曾擔任江浙行省務官,1295年—1297年間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等組織了“元貞書會”,與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

晚年歸隱

馬致遠在大約五十歲的時候終於辭官歸隱了。其一生都是鬱郁不得志,漂泊無依,在官場生涯裏,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恥辱,對政治的各種不滿意,就有了“隱居山林其樂悠悠”的念頭。從此就過上了很平淡的休閒幽雅的恬靜生活。

元代著名戲劇家:馬致遠生平簡介 爲元曲四大家之一 第2張

卒年考實

關於其卒年,史籍並無明確記載,據黃卉等學者考證,其應卒於1321年至1324年間,死後葬於祖塋。

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

馬致遠著有雜劇十五種。馬致遠擅長用嘆世超世的形式,虛掩其外,而憤世抗世的內容,則深寓其中。

馬致遠大多數雜劇的戲劇效果不是很強的。前人對他的雜劇評價很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劇中所抒發的人生情緒容易引起舊時代文人的共鳴,再就是語言藝術的高超。

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爲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

在衆多的元雜劇作家中,馬致遠的創作最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文人的內心矛盾和思想苦悶,並由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徵。與此相關聯,馬致遠的劇作,大抵寫實的能力並不強,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麼突出,戲劇衝突通常缺乏緊張性,而自我表現的成分卻很多。

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與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構成了馬致遠藝術創作的三座高峯。

《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被譽爲“秋思之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