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怡祖(1898—1935),字孝若,又字潛廬,張謇之子。從小就受父親張謇的薰陶,性格溫和,毫無嬌氣,自幼聰慧。7歲時在家中啓蒙於日本女教師森田政子,能過目成誦。次年,就學於南通師範學校附屬小學。1913年就讀於德國人所辦青島大學中學部,後轉入上海震旦學院。1917年留學美國,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商學學士學位,歸國後佐父親經營南通事業。先後擔任南通實業總稽覈所所長、南通中等以上學校聯合會會長、南通縣教育會會長、通崇海泰總商會特別會董、蘇社理事、大鹽墾公司總經理等職務。1920年參與創建淮海實業銀行,並任總經理。同年,創設南通自治會,並擔任理事長。1921年在南通創設南通棉業、紗業、證券、雜糧聯合交易所,任交易所理事會理事長。在父親張謇的精心培育下,張孝若學有所長,成爲棟樑之才。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1922年,張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爲考察歐美各國實業的專使,先後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瑞士、奧地利、日本10國專察。曾擔任江蘇省議會議員、吳佩孚聯軍司令部參贊、淮海實業銀行總經理等職,曾被任爲中華民國駐智利首任公使(未赴任)。回國後,將所見所聞整理成30萬字的《專察歐美日本國實業報告書》,除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呈報外,還應邀在上海、南京、南通等地報告、宣傳。根據所專察各國的煤產、鋼鐵、紡織、航運等經濟情況和重要工商業情況,分析中國與歐美、日本各國的差距,提出振興中國經濟的十大要策,即清理外債、舉辦路政、提倡農墾、促進貿易、救濟勞工、實業統計、普及實業知識、整理幣制、裁免厘金、劃一度量衡,並且認爲“中國工商業之前途,視斯十者之能否實行也”。可惜其時軍閥爭戰,所議均未能實施。張謇將其報告校訂並題寫書名《張孝若演說稿》出版。張孝若在出國專察期間,鑑於外人對中國的不瞭解,“隨時注意宣傳中國文化及社會進步情況,使各國對於中國漸能由瞭解而進於善感”。途中作詩詞194首,張謇爲其校訂,彙編成冊,取名爲《士學集》。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第2張

回國後,張孝若被任命爲中國駐智利全權公使(未蒞任)和揚子江水道委員會會長。1926年8月,張孝若繼承父業,致全力於實業、慈善、教育。先後任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校長、私立南通醫科大學校長、私立南通農科大學校長、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校長、私立南通紡織大學校長、私立南通大學校長、私立南通學院院長、大生紗廠董事長、大達輪步公司總經理、淮南各鹽墾公司常務董事長、大陸報館董事等職。時值軍閥混戰,時局動盪,張謇所辦各項企事業大多運行艱難,張孝若“苦心撐持,朝夕不遑,先業賴以不墜”,同時謝絕外事,潛心整理張謇生平文字和往來函件,將實業、教育、慈善、政聞及當時制藝等內容,編成《張季子九錄》一書,並以白話文撰成《南通張季直先生傳》。

張孝若的父親張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號嗇庵,江蘇海門人,祖籍常熟,出生於海門長樂鎮(即今常樂鎮)。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894年(光緒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銜。1911年任中央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爲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爲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爲“狀元實業家”。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第3張

張謇曾說過:“一個人一生要定三個時期:三十歲以前是讀書時期,三十歲到六七十歲是做事時期,七十歲以後又是讀書時期。”爲此,他在南通南郊五山一帶營建了一些別墅,用作老而休息和讀書的場所。閒暇時還邀友前往,流連於山水之間,詩詞唱和。不過,這種閒暇並不太多,因爲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使他不可能超然物外,自幼接受的儒學教育,早就奠定了他執着的精神和積極入世的態度。張謇有一段話,頗能表達他的入世態度:“下走之爲世牛馬,終歲無停趾。私以爲今日之人,當以勞死,不當以逸生。下走尚未忍言勞也。”所以直到臨終前夕,他還在爲各項事業奔波。

張孝若先生繼承父輩事業,致全力於實業、慈善、教育,並接任農、醫、紡三校之長,爲傳承父輩未竟事業,而勤勉工作,敬業述事。爲了實現父親張謇組建南通大學的遺願,歷經一年,張孝若將父輩創辦的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分別升格更名爲私立南通醫科大學、私立南通紡織大學。又經一年,張孝若按其父成立南通大學之遺願,將私立南通醫科大學、私立南通紡織大學與先期成立的私立南通農科大學合併,組建成立私立南通大學,而私立南通醫科大學成爲其中的醫科。私立南通大學的建立,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不僅標誌着南通高等教育事業走在全國的前列,而且標誌着南通高等教育事業在歷史上開始走向鼎盛。

1935年10月17日,在上海辣斐德路1288號寓所發生了一起轟動一時的血案:張孝若先生被舊僕吳義高開槍行刺,張孝若當場身亡,時年38歲。由於吳義高隨即自殺,兇手沒有供詞,這宗命案至今仍是一個謎。據傳聞,其子張緒武回憶,當時租界捕快上門調查,家母一句“不必深究”打發了事,成了一樁歷史懸案。1936年,華東最大的輪船公司、張家的大達輪船公司被杜月笙吞併,而兇手遺孀、子女一直受杜氏照拂,其中真相,宛有所指。

張孝若生二子四女,三女粲武早夭。1937年,日寇大舉入侵,國難當頭,原本埋頭苦讀的大女兒非武毅然投身愛國救亡運動。當年9月她回到南通城裏,會同親友數人,自發組織起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並把小妹聰武也帶去演話劇。時有駐通愛國東北軍57軍111師師長常恩多,接納非武等一批進步青年加入部隊,成立“義勇宣傳隊”。隨後,非武隨軍北上,在戰火中冒着生命危險,堅持抗日救國。1940年,57軍一名首領叛變,掉轉槍口企圖打內戰,殘害進步青年,國共合作的局面又一次面臨危機。非武不堪當時混亂局面,以去西安受訓之名,離開部隊到了重慶。

1938年3月12日,張家遷往上海法租界避難。4月,小妹聰武隻身離家,參加蘇北抗日宣傳隊。春節前傳來噩耗,在中秋夜敵軍包圍小馬橋宣傳隊駐所,聰武不幸犧牲在敵軍槍口之下。解放後,聰武的骨灰安置於南通烈士陵園。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第4張

上海淪陷期間,英國人在上海英租界設有一處向全世界直播的“民主電臺”,其中有一檔專門播放抗日救亡宣傳的文藝節目。二女柔武常常擔任該節目的女高音獨唱,歌唱《長城謠》、《九一八小調》、《鐵蹄下的歌女》、《黃水謠》等歌曲。柔武通過歌聲控訴日本侵略者的罪惡,在海外華人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滬期間,她還多次爲地下黨人俞銘璜等同志送情報。張柔武女士曾寫下《懷念父親張孝若》緬懷父親,其現在仍生活在南通。

1949年初,張孝若長子融武攜家人去了香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融武受聘於香港電臺,講解歷史故事,後爲香港大學校長所賞識,聘爲香港大學國文和國語教授。1984年融武在香港病逝後,家人將其帶走的兩副珍貴的繡品送回祖國大陸。

次子張緒武1950年畢業於南通學院,分配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紡織廠任工程師,1979年任江蘇省南通紡織科研所工程師,1980年任江蘇省南通市副市長,1983年任江蘇省副省長(1988年11月兼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1990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總經理(1991年6月兼任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1993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首席監事,1994年後任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 2004年12月至2011年7月,任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首席副主席。

張孝若是誰?失落的悲情英雄 民國四公子之一 第5張

經歷了衆多的風風雨雨,張氏子孫各自走上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抗戰勝利後,張謇長孫女非武與丈夫及朋友在美國辦起了人人企業公司,經營電器產品,總店設在紐約,在美國其他城市及大陸、臺灣均有分店。1981年,非武在香港約其弟、妹晤面,闊別了33年的親人終於相見。1987年兩岸通航後,非武曾攜子女回故里,目前僑居美國。

張謇三哥張詧的曾孫張慎祥先生說,我們沒有能作出像張謇那樣大的貢獻,但卻始終銘記着先賢的教誨,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如今張謇先生已傳至第六代。他們大多經商或從事着其他行業,也許其中不再會有超越先人的功績,但流淌着張謇血液的後人們會始終秉承着他的精神。張謇精神也將永遠激勵着家鄉人民不斷開創新的業績。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