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首民歌體的小詞,好處在於音節流美,完全是白描,不用典,跟口語相近,但看似淺近,實則情深,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鑑賞。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①,此恨何時已②。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註釋

①幾時:何時。

②已:罷休。

賞析

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李之儀是蘇軾的學生,不過,蘇軾的詞都是文人雅詞,李之儀最有名的詞即這首《卜算子》卻充滿了民歌風味。“我”和“君”的對舉,像第一二句那樣復疊的句子,還有整首詞裏四個“君”字、兩個“我”字、三個“長江”、兩個“水”字,以及“幾時”和“何時”、“此水”和“此恨”,“君心”和“我心”,這種重複和錯綜,都是民歌的特色,在音節上形成一種反覆唱嘆的聲情。

開頭兩句極寫兩人相距遙遠,可是緊接下來的兩句,表明這種遙遠的距離,並沒有減少彼此的感情。上片以“共飲長江水”結束,聯繫江水,既極自然,又極深摯。可見民歌體的復疊,體現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兩句,又寫得非常含蓄。雖然相距這樣遙遠,卻還在日日思君,正由於“共飲長江水”。日日飲江水,所以日日思君。一個“共”字,說明雙方共飲江水,應該都在思念,表達得含蓄而充滿情味。寫到這裏,好像已經無話可說了,可是下片又忽然奇峯突起。

“此水幾時休”?問長江水幾時流盡,這可真是問得奇怪,問得無理,怎麼會突然想到長江水的流盡問題呢?原來還是緊承上片的意思而來的。日日飲水,日日思念,要不想念,除非江水枯竭。這正是說明永遠想念的意思。就像漢樂府民歌《上邪》裏所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江水既然不會枯,我的情也就永遠不會變。接下來又引出一句:“此恨何時已?”剛剛還在指天發誓我的情永不變,怎麼轉眼又變成“恨”了呢?其實“恨”也就是“愛”,表達的是在深切思念中感情的複雜。

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第2張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這裏透露出“恨”的含義。我雖然日日思君,但君心怎樣,我還不能確定。希望君心似我心,那我一定不會辜負你愛我的心,同時也就是希望你不要辜負我愛你的心。這個“定”字,在意思上是加強的語氣詞,按照蘇軾《卜算子》正體的寫法,這句應該是五個字,此處多出一個襯字,是極少見的,對於這首詞民歌式的風味和對刻骨銘心的相思情的表達來說,則是用得合適的。

可以看出,這首詞語言清新俊逸,像民歌一樣淺近,但情感的表達卻是深曲的。假如一味寫思念,不是由思變恨,由恨又轉到定不辜負的相思,沒有這樣曲折,就顯得簡單而含蘊不深厚了。這正是文人詞學習民歌而超越民歌的地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