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天育驃騎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天育驃騎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育驃騎歌

杜甫 〔唐代〕

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是何意態雄且傑,駿尾蕭梢朔風起。

毛爲綠縹兩耳黃,眼有紫焰雙瞳方。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

伊昔太僕張景順,監牧攻駒閱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別養驥子憐神俊。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故獨寫真傳世人,見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嗚呼健步無由騁。如今豈無騕褭與驊騮,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

譯文

我曾聽說天子有匹千里馬,如今這幅圖上畫的莫非就是它?

這是何等雄傑的神態啊!駿尾一甩朔風便呼嘯而起。

它毛色淡青兩耳微黃,兩眼瞳仁呈方形眼睛閃着紫光。

像龍一樣的桀驁不馴神態幹變萬化,卓然而立伸張着偉岸的骨架。

當年身任太僕的張景順,在監牧馴練時發現了這匹清峻的馬。

便命令牧馬的頭目將它牽入天育,專人飼養特殊照顧它。

當時國家養有四十餘萬匹馬,張公嘆息它們都是些凡庸的馬。

因此唯獨給它畫像以傳給世人,張掛在座位右方去欣賞,久賞更覺形象新。

年深日久良馬死,空留個圖像到如今。唉,畫的馬再好又有何用?已不能健步追風雲!

如今難道真的再無千里馬?只因現實沒有王良伯樂這類相馬師,良馬被埋沒,死了也就白白地死去啦!

註釋

《天育驃騎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天育:皇家馬廄名。題下原注:“天育,廄名,未詳所出。”

驃騎:猶飛騎。一作“驃圖”,駿馬的圖像。驃,駿馬的一種,黃白色。

無乃:只怕的意思,推測詞。

意態:猶神態。

蕭梢:搖尾之態。

縹(piǎo):淡青色。一作“膘”。兩耳黃:即黃耳,千里馬的一種。

雙瞳方:兩眼瞳仁呈方形。

矯矯龍性:一作“矯龍性逸”。矯矯,雄桀貌。一作“矯然”。龍性,古代有駿馬爲龍種之說。合:一作“含”。

天骨:非凡的骨骼。森開張:聳立展開。

伊:語助詞。太僕:官名,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張景順:開元年間爲太僕少卿兼秦州都督監牧都副使。唐玄宗曾稱讚他說“吾馬蕃息,卿之力也”(張說《隴右監牧頌德碑序》)。

監牧攻駒:一作“考牧攻駒”,一作“考牧神駒”。攻,攻治,即訓練。駒,馬二歲爲駒。

大奴:牧馬人頭目。守:一作“字”,即養育。

驥子:即驃騎。俊:一作“駿”。

材盡下:都是凡庸的馬。

寫真:畫像。

久更新:百看不厭,日久彌新。

年多:馬爲開元時物,至天寶來,已歷多年。物化:化爲異物,即已死去。空形影:徒留畫像。

無由騁:不能馳騁。

騕褭(yǎo niǎo):古駿馬名,日行千里。

驊騮(huá liú):周穆王八駿之一,色如華而赤。

王良:春秋時趙人,善御馬。

伯樂:春秋時秦人,善相馬。

創作背景

這首詩應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當年春天杜甫移家至長安,居南城之下杜城;秋冬之際,又流浪到長安東北二百四十多裏的奉先縣(今陝西省蒲城縣),寄寓在縣署公舍裏。境況淒涼,但伏櫪之志並未全泯,因作此激昂慷慨的詩篇。

賞析

《天育驃騎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這首詩寫畫馬之生動傳神,嘆今無識馬的王良、伯樂,而良馬被埋沒,實自嘆不遇,盡顯諷刺之意。

詩的前半部分寫畫上之馬英姿颯爽,雙目有神,骨相天然;後半部分回顧太僕馴養此馬,撫圖興嘆,傷知馬者難逢,而自嘆不遇。全詩摹寫傳神,借畫抒懷,盡顯諷刺之意。

此詩開頭直接描繪了馬的出衆之處,“毛爲綠縹兩耳黃,眼有紫焰雙瞳方。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但是筆鋒一轉寫道“年多物化空形影,嗎呼健步無由騁”,如今已不如當年,空有矯健的步伐卻沒有可以馳騁的場地。這句話作者同樣是在說自己,感慨自己空有滿腹的オ氣去無人賞識。

“千里馬”如何,“汗血寶馬”又如何,“時無王良伯樂死即休”。作者借馬來感嘆自己的不幸遭遇,也是爲天下所有懷才不遇之士感嘆。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