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綿州巴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綿州巴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綿州巴歌

佚名 〔隋代〕

豆子山,打瓦鼓。

揚平山,撒白雨。

下白雨,取龍女。

織得絹,二丈五。

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

註釋

《綿州巴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綿州:今爲綿陽縣,屬四川省。

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綿州。

揚平山:未詳。

羅江:縣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羅江縣東。

玄武:縣名,即今四川省中江縣。

品評

《綿州巴歌》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本篇運用各種主動形象的比喻來形容一條瀑布。先寫瀑布的來路。在豆子山能聽到溪澗裏的流水聲象打鼓似的,到揚平山就見到流水衝擊石塊,濺起的水點象下雨一樣。由鼓聲聯想到娶新婦,由下雨聯想到龍女,由龍女引出織絹,織出的絹,便是這條瀑布。最後交代瀑布的去向,一半流到羅江縣,一半流到玄武縣。全詩想象豐富,用的比喻非常質樸,表現出民歌獨特的風趣。

佚名

亦稱無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於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爲作者名稱。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