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杜牧《泊秦淮》:詩評家沈德潛盛讚此詩爲“絕唱”

杜牧《泊秦淮》:詩評家沈德潛盛讚此詩爲“絕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唐代文學家 、大和進士。其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宮賦》爲最著,詩作明麗雋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讚,世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膾炙人口。年輕時即好讀兵書,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杜牧的《泊秦淮》,一起來看看吧!

杜牧《泊秦淮》:詩評家沈德潛盛讚此詩爲“絕唱”

泊秦淮

杜牧〔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着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詩中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麼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係。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杜牧《泊秦淮》:詩評家沈德潛盛讚此詩爲“絕唱” 第2張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裏的邏輯關係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爲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爲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像啓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啓下,網絡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夜泊秦淮,詩人聽到隔江傳來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表面上,詩人似乎是在斥責“商女”無知,但是詩人的矛頭所向,卻是那些身負天下安危,但醉生夢死的權勢顯達。在距陳朝覆滅已有兩個半世紀之遙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國事爲懷,用亡國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歷史悲劇又將重演的預感。“不知”實爲“商女”開脫之詞,唱者無心,而聽者有意。“猶唱”二字上溯歷史,說明沉緬酒色的揮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現實,揭示了當今的達官貴人像陳後主一樣,如此下去,也將亡國;如不改弦更張,將要自蹈覆轍,不堪設想。抒發了詩人的振聾發聵的警示。

此詩構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當,寓意含蓄,語言凝鍊,詩評家沈德潛盛讚此詩爲“絕唱”,確實是名不虛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