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秦觀被貶後寫下一首苦悶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觀被貶後寫下一首苦悶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觀被貶後寫下一首苦悶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踏莎行》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被貶後寫下一首苦悶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這首詞大約作於紹聖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時。其時,由於新舊黨爭,秦觀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酒稅,最後又被人羅織罪名,貶徙郴州,並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祿。接二連三的貶官,他內心的悲苦絕望可想而知,他來到郴州之後,寫下了這首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謫居之恨,成爲蜚聲詞壇的千古絕唱。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霧迷濛,樓臺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

開篇三句寫一個意想中的夜霧籠罩一切的悽悽迷迷的世界:樓臺在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那當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郴州以北的武陵),更是雲遮霧障,無處可尋了。細細體味這開頭三句是意味深長的。“樓臺”,令人聯想到的是一種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滿天的霧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產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聯想,而如今在朦朧的夜色中消失不見了;“桃源”,令人聯想到《桃花源記》中“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樂土,而如今在人間再也找不到了。這開頭三句,分別下了“失”、“迷”、“無”三個否定詞,接連寫出三種曾經存在過或在人們想象中存在過的事物的消失,表現了一個屢遭貶謫的失意者的悵惘之情和對前途的渺茫之感。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上片後兩句是說,怎能忍受的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正因爲詞人此時此刻的處境是苦難不可脫,仙境不可期,極端的失望和傷心,因而寫下了這兩句聲情淒厲,感人肺腑的詩句:“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這兩句正面實寫詞人羈旅郴州客館不勝其悲的現實生活。以少遊一個羈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的孤館,所感受的是料峭的春寒,所聽到的是杜鵑啼血,所見到的是日暮斜陽,此情此景,他怎能忍受得了呢?所以這兩句以“可堪”二字領起。“可堪”,豈堪的意思,詞人被深“閉”在這重重淒厲的的氛圍中,他實在不堪忍受呀!這兩句在景物描寫上充滿了詩人自我的感情色彩,刻畫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使人感到其中有詩人的自我在,在情與景的結合上是極其自然的。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下片前三句是說,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

過片連用兩則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極寫思鄉懷舊之情。“驛寄梅花”,見於《荊州記》記載;“魚傳尺素”,是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意,意指書信往來。少遊是貶謫之人,北望無歸,親友們的來書和饋贈,實際上並不能給他帶來絲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的別恨離愁而已。詞人這種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又是新穎絕妙的。說恨可以堆砌,那一封封書信,一束束梅花,便彷彿成了一塊塊磚石,層層壘起,以至於達到“無重數”的極限。這種寫法,不僅把抽象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詞人心中的積恨也如磚石壘成的城牆那般沉重堅實而無法消解了。

“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末兩句是說,郴江啊,你就繞着你的郴山流得了,爲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從表面上看,這兩句是即景抒情,寫詞人縱目郴江,抒發遠望懷鄉之思。郴江,發源於湖南省郴縣黃嶺山,即詞中所寫的“郴山”。郴江出山後,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經耒陽縣,至衡陽而東流入瀟水湘江。本來是自然山川的地理形勢,一經詞人點化,那山山水水都彷彿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這兩句由於分別加入了“幸自”和“爲誰”兩個字,無情的山水也彷彿有情了。這結尾兩句,意蘊豐富,因爲在詞人筆下的郴江之水,已經注入了作者對自己離鄉遠謫的深長怨恨,富有象徵性了。詞人詰問離開郴山一去不復返的郴江江水“爲誰流下瀟湘去”,可以說正是他對自己的不幸命運的一種反躬自問。

應該說,詞中的各句都是寫得很精彩的,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兩句和“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兩句,更好,各有藝術特點。詞人爲了表現他內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逐客之恨,使用寫實、象徵多種手法開拓詞的意境,獲得了成功。這對詞的藝術發展是有意義的,應該肯定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