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小暑六月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小暑六月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小暑六月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元稹(779-831),字微之,別字威明,洛陽人(今河南洛陽)。與白居易同倡“新樂府”,並稱“元白”。

今人生活在現代文明中,衣食住行常常“空調”着,基本上沒有季節變化的細微感受,也很少有二十四節氣的概念。但古人不同,他們對每個節氣,甚至一個節氣十幾天中的每天變化都能感知到,這也叫“日日知”。大家再看看“智”字,其實就是“日日知”的意思,取“日有所知即爲智者”之意。古人對自然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有依戀,所以總是對自然的花花草草風風雨山山水水……都有着自己的體察與心覺。

《小暑六月節》就是這樣一首體察與心覺詩。小暑是夏季的第五個、六月的第一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暑天來到。六月是小鷹小鸇(zhān,猛禽,又名“晨風”)學習飛翔的時候,蟋蟀則還藏在牆壁之中不肯出來。“倏忽”“至”“因循”“來”“先覺”“已聞”“深”“長”“新習學”“莫相催”,我們看,四十個字,竟有這麼多表達體察與心覺的字,十八個,將近一半。關鍵是這些詞語都恰到好處地描述了“小暑”節氣的動與靜。

《小暑六月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怎麼去理解呢? 第2張

就看看首句吧:“倏忽溫風至”是說熱風突然到了,“因循小暑來”是說緊接着暑氣就來了。“倏忽”狀熱風來得迅疾,“因循”敘暑氣隨後到來的必然。如果大家對“小暑”曾有所感知,就能感知這兩句詩的真實。經歷過不溫不火的初夏,有時甚至只經歷乍暖還寒的季春,突然某一天,熱風迅至,真正的夏天降臨,暑氣應然襲來!

再看看頷聯吧: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暑氣襲來後,常常是那雨說來就來,那雷說響就響。一個“先”字,一個“已”,就將那種迅雨不及躲避,迅雷不及掩耳,天氣倏忽而變的情境表現出來了。而這隻有有了體察與心覺後纔可能自由地流淌於筆端。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細細咀嚼咀嚼上述那一系列表達體察與心覺的字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