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爲何會與晁蓋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綱?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爲何會與晁蓋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水滸傳》108好漢之中,除去顧大嫂、孫二孃和扈三娘外,盡是男子,可以說,這是一本寫盡男子豪氣與俠義的小說;而《紅樓夢》,則主要寫大觀園中羣芳凋謝的場面。

一個側重於男子,一個側重於女子,最終所譜寫出的都是一曲悲歌。

大觀園中羣芳散盡,梁山泊上衆俠無存。

曾經令高俅都無可奈何的梁山好漢們,最終卻成爲朝廷的犬牙四處征戰,能得善終的,少之又少。

這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便是招安。而提到招安,當然就無法繞開宋江此人。

假仁義,真愚忠

宋江此人,還在鄆城縣當押司的時候,就因爲仗義疏財得了個“及時雨”的美名,他樂於結交江湖各路豪傑,因此使得在各路豪傑之中都有了不錯的名聲。

然而,這樣的他,因着那份愚忠,使得自己的仁義行爲添了幾分虛假在其中。

晁蓋等人奪取生辰綱,他是真心相助,因而纔會選擇給他傳遞消息。但是,傳遞消息並非是爲了結交晁蓋,而只是爲了自己謀得名聲。

否則他也不會在閻婆惜發現自己與晁蓋有通信的時候,選擇將閻婆惜殺死。他可以給與朝廷作對的人傳遞消息,但是別人不能知道,更不能要挾自己。得到了仁義的名聲,還不能讓自己被朝廷所厭惡,宋江從一開始就做好了下兩步棋的打算。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爲何會與晁蓋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綱?

而之後,宋江憑着他的名聲以及待人和善的態度,使得自己在江湖之中的聲望越來越高,以至於當他與朝廷的矛盾無法協調之後,來到梁山的宋江很快就成了梁山泊的老大。

他的仁義,並非本身的仁義之心,而是爲了拉攏衆人,爲自己贏得好名聲。

可惜的是,那些追隨他的人都沒能看清他這份心思。但當到了梁山之後,心思就逐漸透露出來了。

每每和朝廷對戰,身爲梁山泊的老大,完全可以在後方運籌帷幄,揮斥方遒。而他則喜歡衝在前方,一則讓衆兄弟更信任自己,二則便是讓朝廷看到自己的能耐。

果不其然,梁山泊的強大使得朝廷不得不選擇招安的方式,這正中宋江下懷。於是,招安一事就被提上了日程。

最終,在宋江的支持下,接受招安成了主流,梁山兄弟的命運,也逐漸走向終點。可以說,許多梁山好漢,憑着對宋江的信任成爲朝廷的一員,最終卻慘死於戰場之上。

這便讓許多人深覺,宋江是要爲梁山慘死的兄弟賠罪的。而部分人,在征討方臘之後,也看清了他愚忠朝廷的面目,選擇了出家或者歸隱。

但在梁山好漢之中,有一個人卻早早看穿了宋江的伎倆,並以回家探望母親爲由離開梁山,此人便是公孫勝。

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在《水滸中》之中,是較早出場的一個人物。

他從小就喜歡舞蹈弄劍,而後又拜入羅真人門下成爲他的弟子,是一個術法較高的道家弟子。雖然樂得逍遙,但是公孫勝此人極富正義之心,因此當他聽聞樑中書要爲蔡京賀壽的時候,便投奔了晁蓋,與他一同商定劫取生辰綱。

於是,智取生辰綱的七名成員便在晁蓋的牽引之中成立。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爲何會與晁蓋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綱? 第2張

而後,幾人在官府的追殺之下逃到梁山,並且成功火併王倫,使得晁蓋成爲了梁山泊新一任寨主。

當晁蓋成爲寨主之後,公孫勝就成了梁山的第三把交椅,和吳用一同掌管梁山的兵權。

然而,這樣一個會法術,被林沖譽爲“善能用兵”的能人,卻在宋江來到梁山不久之後選擇了離開。

當時,宋江因題反詩被判處死刑,又被梁山所救,最終來到了梁山。

早前,晁蓋曾受宋江送信之恩,江湖中人也頗受宋江照顧,理應是衆人推崇對象。對於這樣一個仁義之士,公孫勝卻並未表現出太多的推崇,而是選擇了以探母爲由離開梁山。

當他選擇下山的時候,宋江曾說索性將公孫勝母親接到梁山,結果被公孫勝以母親年邁不宜遠走爲由拒絕了;而後,又推辭了宋江讓人護送他的好意,表示自己回家即可。

於是,公孫勝就這樣離開了梁山一去不返。

公孫勝離開梁山的理由

首先,公孫勝一直追隨的晁蓋。但他也深知晁蓋此人夠勇、也將義氣,但不夠聰明,換句話說,宋江來到梁山之後,晁蓋就會被吃得死死的。

因此,就如同晁蓋不是第一任寨主一般,他也不會是最後一任,宋江帶着自己的跟班們來到梁山,已經有了自己的小團體,在足智多謀的宋江面前,被取而代之是遲早的事情。

但有時候,人就是寧遠跟傻一點的人打交道,宋江的玲瓏心思反而不適合公孫勝。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爲何會與晁蓋等人一起劫取生辰綱? 第3張

其次,公孫勝與宋江的理念不同。公孫勝是道士,也即更偏向於道家,而宋江則是一個儒生。儒生畢生的願望不就是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願望嗎?一句話概括就是宋江的身份使得他始終嚮往朝廷。

而公孫勝身爲一個道士,更喜歡逍遙自在的生活,當他看穿宋江這個人之後,自然也就猜到了他最終的選擇。

因此,公孫勝有了早早下山的準備。

雖然在攻打高唐的時候,他又被請回了梁山,但此刻的他已經不是梁山的一分子,而是礙於曾經的兄弟情義以及師父囑咐纔來幫忙。

因此,明知征討方臘結束之後就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刻,他還是選擇了在征討方臘之前“遇汴而還”,成了一個逍遙的道士。

這裏也可以看出,公孫勝的志向,從來都不在報效朝廷升官發財上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