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說唐三傳第六十四回:歡娘刺死花叔賴,梨花兵打玉龍關

說唐三傳第六十四回:歡娘刺死花叔賴,梨花兵打玉龍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唐演義全傳》是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簡稱《說唐》,又名《說唐前傳》《說唐演傳》《說唐全傳》。後與《說唐演義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今存最早刻本爲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書於清雍正、乾隆年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三部書,雖然不是出自一人這手,內容也基本各自獨立,但故事情節、人物關係上,也還是有脈絡相連。一般讀者讀這類書,多半是爲了看看故事,消遺解悶,都希望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其來龍去脈有最完整的交待。這三部書合在一起印行,總名之曰《說唐合傳》。

《說唐演義全傳》以瓦崗寨羣雄的風雲際會爲中心,鋪敘自秦彝託孤、隋文帝平陳統一南北起,到唐李淵削平羣雄、太宗登極稱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當篇幅揭露了隋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徭役,宇文氏恃寵驕橫,殘暴兇狠,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統治階級內部的傾軋矛盾,又加劇了隋王朝的分崩離析之勢,致使全國各地爆發了反隋起義。書中着力塑造了一羣瓦崗寨起義英雄的形象,這些人中既有來自下層的城市貧民、捕差馬伕,又有身據要津的勳戚貴胄、功臣名將,也有浪跡江湖的豪傑義士、綠林好漢。這些人物聚集在反隋的旗幟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隋末起義隊伍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李世民則是作品中歌頌的“真命天子”,在他身上寄寓着“仁政”的理想,對他歸順與否是羣雄成敗的根本條件,也是作者評定褒貶的基本標準。這使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封建正統觀念和宿命論色彩。

說唐三傳第六十四回:歡娘刺死花叔賴,梨花兵打玉龍關

說唐三傳·第六十四回 歡娘刺死花叔賴 梨花兵打玉龍關

再言秦漢聽了此言說:“此計甚高,我回營稟知元帥,同師兄進關助你。”說罷,飛上雲端,回營對梨花說,遇歡娘如此設計,好破關門。元帥聽了想道:“矮子個個多貪色的,但願成功。”開言令秦、竇二將進關幫助,我準備雄兵打關,裏應外合。二將大喜,接令出營,上天入地,進關不表。

再言花賴叔聞歡娘相請,來到東房。歡娘接進,二人見禮坐定。歡娘說:“今日端陽佳節,妾備一杯水酒請大王。但是大王貪戀西房,太覺顯然。”叔賴笑道:“美人,咱歡喜二人,無分厚薄。一向間闊,今日補請,與美人暢飲一杯。”叔賴上坐,歡娘下陪,丫環斟酒。將叔賴熱一杯,冷一杯,灌得大醉,立起身來,一手搭在歡娘肩上,一手舉杯,一連幾杯,醉得糊塗,立腳不住,丫環扶到牀 上,人事不知睡倒。歡娘說:“衆丫環過來,筵席收去,你們吃個盡醉。”說:‘‘多謝夫人。”收了酒席,都往外房吃酒。

正當二更,歡娘拿了劍,欲要砍下,自己身子戰慄起來。秦漢飛下進房,接劍在手,將叔賴砍死,說:“事不宜遲,傳令出去,請駙馬來議事。說大王意欲降唐。奪刀斧手三百,埋伏帳下,若他不允,將他斬首,開關降唐。”歡娘打扮軍裝,拿了令箭。只見地下鑽出一虎說:“秦師弟,這女子傳令,我和你開關迎接大兵。”秦漢答應,又對歡娘說:“你不要慌,我暗中助你行事。”說罷,上天入地行事去了。歡娘喜甚,提燈走出營門傳令,旗牌分立兩旁。歡娘說:“大王有令箭,請駙馬前來商議軍情,不得有違。”旗牌接了令箭,往西營不表。再言愛娘正在房中,丫環報進說:“東房歡娘手執令箭傳駙馬,有刀斧手埋伏帳下,不知何事。”愛娘聽了說:“這賤人傳駙馬必要殺我。不如趕進東房,求大王做主救我。”算計已定,提燈來到東房。見衆丫壞都醉倒,走進房內,冷冷清清,牀 中一看,見大工殺死,叫聲:“ 不好了!”大哭一場。’待我與他報仇。”結束停當,手執雙刀殺出。

再言駙馬聞叔賴相請,心中疑惑,帶了親隨兵三百,明火執杖來到東營。不見叔賴出迎,便上帳說:“花將軍夜深請下官何事?”忽聽雲板一聲,走出一個女將說:“俺家大王計窮力竭,大王爺 被捉去,不知死活,意欲開關降唐。請駙馬爺來相議。”定國聽了此言大怒道:“ 罷了!罷了!花叔賴逆賊,待我進去殺他。”歡娘正要傳刀斧手,聽得裏面殺出,愛娘手執雙刀。駙馬說:“奸賊使殘人殺我麼?”拔出寶劍將二人殺死。驚動帳下刀斧手出來救護,被三百餘隨兵盡行殺死,回身殺到衙中,不分老少,盡行殺完。見叔賴先被殺死牀 上,倒覺稀奇,猜疑不出,回身殺出營門。探子飛報進說:“大唐二員矮將潛入關內,把門軍殺死,大開關門。大唐兵馬如潮涌進來了。”駙馬聽了,唬得魂不附體,帶了親隨,逃出西門,往玉龍關去了。

說唐三傳第六十四回:歡娘刺死花叔賴,梨花兵打玉龍關 第2張

元帥進了關,傳令休傷百姓。進內衙中,見殺死軍人無數,方知歡娘、愛娘俱被定國殺死,定國逃去。秦漢說聲:“可惜佳人。”吩咐將叔賴、歡娘、愛娘埋葬,番兵盡皆收殮,出榜安民。放出花伯賴、忽突大,二人上前叩見。元帥說:“你二人無名小將,殺之無益。放你回去,教玉龍關守將早早獻關,捉哈迷番王,解上京都定罪。我立若有好生之德,你君臣的造化。去罷。”二將拜謝,喏喏連聲而去。元帥吩咐擺宴犒賞三軍,奏本進朝。養息三日,傳令起兵,取玉龍關。點羅章爲前部先鋒,丁山爲護衛,軍分三路而進。

那羅章早到關前,一馬當先討戰。番兒報進。那守關將乃國王長子罕爾粘鎮守。前日間蘇定國回來說起,心中一驚;又見花伯賴、忽突大二將放回報說;今又聞番兒報說,大唐兵關外討戰。唬得魂不在身,忙集衆將商議:“誰人出關開兵?”連問數聲,並無人答應。太子無法,正在煩惱,報蘇國舅到。吩咐請進,寶同朝拜太子。太子道:“國舅少禮。前聞金光陣內走去,今日回來必有神通退得唐兵。”寶同奏說:“臣自從金光陣大敗,欲起兵復仇,前往各處仙山,請仙借寶。蒙教主金壁鳳祖師借我一匹神獸,名曰‘ 黑獅子’,駕雲而來。聞說唐兵殺到關口,可來討戰麼?”太子說:“國舅,目下兵臨關下,將士寒心,無人出戰。難得國舅到來,計將安出?”寶同說:“付臣一萬人馬,殺他片甲不回。

太子聽說大喜,點起雄兵一萬,戰將十員,放炮開關,衝殺陣前。羅章擡頭一看是蘇寶同,大怒,挺槍直刺寶同。寶同將刀接住,戰有三十餘合,寶同不能取勝,把馬一拍,那黑獅駒雙蹄起在空中,鼻內噴出煙火。羅章兩眼難開,回馬就走。三軍煙得無處投奔,自相踐踏。伸手不見五指。那火一發厲害,大者車輪,小者炭火,飛來粘在身上,燒得焦頭爛額,一萬人馬,去其大半。寶同大喜,收兵回關,擺宴賀功。

不表君臣得意,再言羅章大敗,收拾敗殘人馬回營。元帥大兵已到山下紮營,羅章回營告罪。元帥說:“羅章既爲先鋒,見機而進,如何被他殺得大敗。”羅章稟道:“元帥,小將正在打關,衝出番兒蘇寶同,騎下神獸,鼻內生煙,口中噴火,四足生風。小將擋不住,三軍燒死戰場,虧得坐騎跑得快,不然也被燒死。望元帥恕罪。”元帥說:“蘇賊又來,決有神通。你暫退外,計議出兵打關。”羅章退出。元帥封門,退到內營。金定、仙童接着說:“元帥爲何不樂?”梨花說:“今日羅先鋒打關,被蘇寶同借得黑獅駒,將先鋒燒得大敗。想他逃去日久,又糾合左道旁門到來,阻我西進。不知幾時可得太平班師,好不煩悶。”仙童說:“ 他敗兵之將,有甚本領。明日出兵,除其惡獸,就好西進。”梨花點頭,各自安睡,當夜不表。

說唐三傳第六十四回:歡娘刺死花叔賴,梨花兵打玉龍關 第3張

次日與仙童計議已定,捉蘇寶同取黑獅駒。忙升帳,點秦漢、竇一虎二將領本部人馬前去打關,二將得令而去。衝出關前,只聽得關內炮響,大開關門,衝出人馬,乃蘇寶同。二將見了喝道:“屢敗之將,敢來送死!”棍棒交 迎。寶同說:“你兩個又會着了,吃我一刀!”三人大戰,寶同把黑獅駒一拍,鼻口噴出煙火衝來。秦、竇二將,張眼不開。一個上天,一個入地,逃出有二里遠近。唐兵大敗。元帥遠望我兵敗來,心中大怒,同仙童、金定殺出敵住。寶同見了梨花,怒氣沖天,把駒一拍,四足生風,鼻中出煙,煙降滿天;口中噴火,大如車輪,直奔三人。仙童、金定見了回馬就走。梨花念動真言,頃刻大水衝來,煙消火熄。寶同唬得魂不附體,駕獸而逃,往前竟走。見一座高山擋路,說:“好了,方纔幾乎淹死,虧坐騎騰雲而逃,可憐番兵淹死。怎好進關?”日己沉西,下落青山,遠遠聽得鐘聲,走進一看,是一座庵院,寫着“比邱禪院。”想道:“天色已晚,就在此庵借宿,明日去求師兄幫助。”想罷,下了駒,拴在樹上,走進山門。殿上琉璃隱隱,鐘聲沉沉,有幾衆女尼在那裏做夜課,誦完了出來關門。

見了寶同,問道:“將軍夤夜到此,有何事幹?”寶同說明陣上之事。女尼笑道:“原來敗兵之將,來此投宿。但是我們女庵不便留你,別處去宿罷。”寶同說:“如今天色昏暗,教我那裏去?乞師父行個方便,就在廊下權宿一宵,明日早行。”再三求告;有一少年尼姑說:“ 師兄們,他苦苦哀求,裏面有一個囚老虎的鐵籠,鎖在裏面,大家安心。”衆女尼齊聲說:“有理。”對蘇寶同說:“我們出家人,慈悲爲本,方便爲門,都是女衆,不便留男客,將軍必要借宿,有一囚籠在此,倒也寬大,儘可容身。你在籠內權宿一夜 ,明日放你出來便了。”寶同該倒運了,上了這當,連聲答應說:“使得,使得。”不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