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後漢書·班固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班固傳

《後漢書·班固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班固傳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後漢書·班固傳》原文及翻譯

《後漢書·班固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班固傳

原文:

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性寬和容衆,不以才能高人,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東平王蒼以至戚爲驃騎將軍輔政,延英雄。時固始弱冠,奏記說蒼,薦桓樑、晉馮諸人,蒼納之。

父彪卒,歸鄉里。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爲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顯宗奇之,除蘭臺令史,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

時北單于遣使貢獻,求欲和親,詔問羣僚。議者或以爲“匈奴變詐之國,無內向之心,不可”。固議曰:“漢興已來,曠世歷 年,兵纏夷狄。綏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徵之,或卑下以就之。雖屈申無常,所因時異,然未有拒絕棄放,不與交接者也。虜使再來,然後一往,既明中國主在忠信,且知聖朝禮義有常,絕之未知其利,通之不聞其害。設後北虜稍強,方復求爲交通,將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爲上策。”

固後以母喪去官。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爲中護軍,與參議。北單于聞漢軍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見天子,憲遣固將數百騎出居延塞迎之。會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阻其車騎吏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竇憲不敢發心銜之。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

(選自《後漢書·班固傳》有刪改)

《後漢書·班固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班固傳 第2張

譯文: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著文誦詩,長大後,諸子百家的言論,沒有不刨根究底的。(他)性情溫和寬容,不因爲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許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東平王劉蒼任用親戚爲驃騎將軍輔佐政務,廣納英雄。當時班固才二十歲,寫了陳述意見的文書勸說劉蒼,推薦了桓樑、晉馮幾位賢士,劉蒼採納了他的建議。

父親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鄉。班固因爲班彪先前繼《史記》所寫史書還不夠詳備,於是潛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親的事業。不久有人上書給顯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國史,有詔書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獄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書全部取來。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於是急馳至京都赴皇宮向皇上上書,得到皇帝的召見。(班超)全面細緻地說明了班固所著書的內容意義,而(這時)郡府也把班固所寫之書呈上。顯宗(閱後)很感驚奇,任命爲蘭臺史令。皇帝於是又命令他繼續往下寫,完成先前所著之書。

當時北單于派遣使者來納貢,要求和漢和親,皇帝下詔訊問衆官。參與議論的人,有人認爲“匈奴是多變善詐之國,沒有歸向漢朝之心,不能答應匈奴的要求。”班固發表議論說:“漢朝建立以來,歷經數世,經歷多年,總是和夷狄有兵戈糾纏。安撫抵禦的途徑也不一樣,或者行文道來與他們和好,或者用武力來征伐他們,或者以謙卑的態度來遷就他們。雖然屈申沒有定規,所憑藉的只是時勢不同,但是從來沒有拒絕放棄,不和他們打交道的。匈奴使者來兩次,然後我們派使者去一次,(這樣)既向他們表明了我漢朝持旨在於忠信,而且又讓他們知道聖朝禮義是有常規的。拒絕他們,(我)不知道這樣做的利(在哪裏),和他們打交道(我)也未聽說它有什麼害處。假設匈奴以後逐漸強大,在那時再想同他們交好來往,將怎麼來得及呢?不如趁現在就對他們施以恩惠,這纔是高明的計策。”

班固後來因母喪而辭去官職,永元初年,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用班固爲中護軍,參加議論軍事。北單于聽說漢朝軍隊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等候款待,想去朝見漢朝天子。竇憲派遣班固率領數百騎兵出居延塞迎接北單于。正趕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達私渠海,聞聽匈奴內部發生騷亂,便返回了。等到竇憲破敗時,班固受連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他的兒子們,他的子孫們多不遵守法度,讓官吏很苦惱。當初,洛陽令種兢曾在街上行進,班固家的奴僕冒犯種兢的車馬,吏卒呵斥了奴僕,奴僕醉酒謾罵,種兢大怒,但因畏懼竇憲而不敢發作,心中記下仇恨。等到竇氏家族及門下賓客都被逮捕拷問之時,洛陽令種兢趁此機會逮捕關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終死在獄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