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曹操如何利用優勢以少勝多的?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曹操如何利用優勢以少勝多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曹操,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孫子兵法》這本書中的計謀,一直被我們歷史上很多戰役所使用,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不管你在開戰前還是開戰中,都要很好的分析當下的局勢。且要有一個好的將領統領好自己手下的士兵,還要能計算出自己對這場戰役的勝利和把握。只有做到了這樣你每次打仗的時候纔會有信心,而不是盲目的去進攻,讓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前去送死一樣。所以不管是將領也好還是士兵也罷,將領要做到能看懂當下的局勢,士兵就按照將領的命令去做就行了,只有這樣統一目標看清局勢和管理好自己的士兵,在戰役中你取得勝利的天平就會偏向你。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曹操如何利用優勢以少勝多的?

那麼說到士兵和將領在《孫子兵法》兵勢篇中就很好地講述了,一個好的將領應該怎麼樣去對待士兵,且自己要怎麼去創造對自己軍隊有利的“勢”。原文中就有這麼一段話:“。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擅長打仗的人都是自己去追求有利的“勢”,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選擇人才去適應和已形成的“勢”。而善於創造有利“勢”的將領,指揮部隊作戰就跟轉動木頭和石頭一樣,木石的性情是處於平坦地勢就靜止不動,在陡峭的斜坡上就滾動,方形容易靜止,圓形容易滾動。所以善於指揮打仗的人造就的“勢”就想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動下來一般,來勢兇猛,這就是所謂的“勢”。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孫子就要求作戰的軍隊要有“勢”,就跟瀑布衝擊而下形成的勢能,要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對於“勢”的形成,一方面就是對自己手底下的士兵,訓練有素、教育得當、賞罰分明。另一方面就是將領創造的“勢”那就是要引誘敵人,把敵人引誘到事先設計好的情形之內,如此一來打仗就可以完勝了。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曹操如何利用優勢以少勝多的? 第2張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孫權不成,班師前留張遼、李典、樂進於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後來當曹操出征張魯的時候,便派人給合肥那邊送去了一封信。封面寫着賊至乃發,意思就是賊到了纔打開。沒過多久孫權就知道曹操不在漢中了,便起兵帶十萬人出征合肥,張遼就馬上打開了曹操給自己的那封信。信中說到:“若孫權來了,張、李兩個人出去迎戰,樂將軍守城不要出戰。因敵我實力懸殊。”這時的張遼就說了:“曹公要我們在敵軍集結完畢前,先挫敵方的氣勢,以此安定軍心,隨後在回到城內守城”。

李典認同張遼的觀點,於是就開始集結自己的隊伍共八百人。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張遼就帶領幾百人衝擊孫權旗下的營地,宋謙、徐盛不敢應戰,隨後就被追殺是了,他們手底下的士兵,都不敢再戰了。孫權看見這種情況無所適從,就下令登山自守。張遼讓孫權下來迎戰,孫權看見張遼人數甚少,便把張遼團團圍住。張遼突擊衝出包圍,打開缺口,自己手底下的人卻被圍住了。張遼又一次衝進包圍,救出其他人,便回去了,也因此安定了曹軍衆人之心。之後孫權圍合肥十多日都沒有攻下,便命令大軍班師。張遼看到孫權撤退後,乘機率軍追擊,孫軍頓時混亂,孫權被圍。當時孫權身邊的牙將被谷利在馬後,便叫孫權抓住馬鞍,鬆開繮繩,谷利在後面加鞭,以助馬勢孫權順利躍馬過河。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曹操如何利用優勢以少勝多的? 第3張

在這次戰役中,曹操正史運用了《孫子兵法》中的“澤人而任勢”利用了張遼、李典、樂進三人各自的特點,在給予他們奇計,所以使得戰爭勝利。不得不說,曹操是個非常有謀略的人,利用這三人自己的優勢,將其發揮到最大,把握住了“勢”,纔可以以少勝多。其實這個在我們生活中也可以經常用到,通俗的來說就是,你看到了一個人的優點,那你就把他的有點發揮到最大化,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也叫做用“勢”。所以經常有的時候我們被領導叫去幹一些自己很熟練的東西,是因爲只有你纔會或者所,只有你做的才能達到我的要求。相信要是有這麼一個領導的話,大家在工作中也會做得非常的開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