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絕妙好辭”有什麼歷史典故嗎?詳解曹操絕妙好辭的典故

成語“絕妙好辭”有什麼歷史典故嗎?詳解曹操絕妙好辭的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絕妙好辭”有什麼歷史典故嗎?這個成語出處是《世說新語》,說的是曹操和楊修解釋曹娥碑背面題字的故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曹操感嘆自己的才能不如楊修,說明楊修是才高八斗,絕頂聰明的人。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做“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之。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爲‘辤’;所謂‘絕妙好辤’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纔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曹操曾經途經曹娥碑下,楊修隨行。石碑的背面題寫着“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楊修說:“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說:“你先別說,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遠的時候,曹操才說:“我已經知道了。”命令楊修單獨寫出他所知道的。楊修寫:“黃絹,有色的絲織品,寫成字是‘絕’;幼婦,少女的意思,寫成字是‘妙’;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寫成字是‘好’;齏臼,受辛之器,盛納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種解釋是蔥、蒜、椒、姜、芥;注:這不是受盡艱辛的器具,而是盛納五辛的器具。這說的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楊修是一樣的,於是讚歎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成語“絕妙好辭”有什麼歷史典故嗎?詳解曹操絕妙好辭的典故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記載:“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爲辭。所謂絕妙好辭也。”

拓展

全書原八卷,劉孝標註本分爲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爲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爲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小說。《宋書·劉道規傳》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爲曹娥鎮,殉父之江爲曹娥江,並建以寺廟慰其孝心。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記述自漢未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爲有關人物評論、清淡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