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大寒怎麼養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馬上就要到2020年大寒的時間了,大寒在二十四節氣當中,是最後一個節氣,但是並不代表着大寒結束之後氣溫就一定會上升,而且有些地方大寒還沒有小寒更冷。而大寒因爲已經很接近春天的時節了,所以也不會特別冷。再加上大寒臨近春節,春節又是中國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很多人也都是非常重視的。那麼2020年大寒是什麼時候,在大寒這一天有什麼節日習俗呢?大寒時節又該如何進行養生,大寒過後要怎麼過呢?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1.大寒簡介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醜;太陽黃經爲300°;公曆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汽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茲大寒一過,新一年的節氣就又輪迴來了,正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然寒冷,但因爲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因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平氣法”劃分節氣,將大寒分爲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其中第三候尤其能說明大寒的氣溫極低:此時,水域中的冰能一直凍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結實。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爲“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一帶)”。亦可作爲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第2張

2.各地習俗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爲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爲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可事實上,作爲最後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雖是農閒時節,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食糯”,就是大寒節氣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這種粥由米、豆、棗、蓮、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圓、葡萄乾、核桃仁等放一起熬製而成。

“縱飲”,指放開宴樂,縱情喝酒。東漢蔡邕《獨斷》稱:“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

“做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爲“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曆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第3張

但對僱工來說,尾牙可不好食,因爲僱主往往會在餐桌上決定僱工來年的去留,故有“吃頭牙粘嘴須,吃尾牙面憂憂”一說。尾牙餐很豐盛,硬菜少不了一隻雞。過去不好明說解僱,便用雞頭示意,雞頭朝誰表示解僱誰。

因爲有這種“潛規則”,爲了讓辛苦一年的僱工好好用完年終大餐,有的好心僱主會將雞頭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雞頭,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牆,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竈”日,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財”。

“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爲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蒸供”,就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過去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稱。

“趕婚”,迷信說臘月底諸神上天“彙報一年工作情況”去了,這時的人間百無禁忌,趕在這時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農閒,所以舊時民間景象是“歲晏鄉村嫁娶忙”。

“趕集”,即傳統的趕年集,購買臘祭用品,置辦年貨。

“洗浴”,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是搞好個人衛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髮、洗個澡,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大寒迎年”的風俗還有不少,各地也不盡相同,但主題基本上是圍繞“祭祀”展開的,其中一些風俗尚存。爲什麼會這樣?漢朝應劭《風俗通義》“臘”條交代得很清楚:“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大寒所在農曆十二月被稱爲“臘月”,最早源頭就在這裏——祭祀的月份。所以,祭祀是大寒節氣後古人最緊要,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第4張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竈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爲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爲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飲食變化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裏。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裏,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爲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傳統節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如今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幹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又因爲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捲的做法。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第5張

3.節氣養生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着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纔有利於安度冬季。對於冬季進補,醫學專家都有着自己的觀點:

有着許多的專家持反對態度: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代人的體質與以前大不相同,沒幾個虛的,所以在秋冬進補和預防疾病時,要考慮這種體質變化。”

但也有持支持態度的:冬令進補,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進補法則,歷經考驗,其效果不用置疑。

中醫的精華是“辨證論治”,因而大多數專家支持“認清體質,辨證進補”。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溼,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爲利,莫不爲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藉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大寒有哪些習俗?大寒怎麼養生? 第6張

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儘量少出門。

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溼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溼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