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小年”是什麼?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是什麼?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過“小年”有哪些習俗?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小年是一個與“大年”也就是春節相對應的節日,而小年的日期其實是不固定的,全國各地的小年的日期都與當地的習俗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一般來說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而小年作爲一個傳統節日,很多傳統習俗都是代代流傳下來的,其中就有一個在各個節日都適用的吃餃子。那麼,在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習俗,是不是又要吃餃子了呢?

“小年”是什麼?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1.小年簡介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爲“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竈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竈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爲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爲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爲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小年通常被視爲忙年的開始,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竈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爲“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近代我國一些地方流傳,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其實,傳統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後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竈王爺,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祭竈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竈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竈日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竈》:“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爲念四夜,是夜送竈。”《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竈神於坤寧宮。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爲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區百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着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小年”是什麼?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第2張

2.民間習俗

祭竈王

祭竈,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竈神畫像。把舊的竈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竈王像。民間傳說,每年小年這天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另外,據說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竈日期,由於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其日期也不盡相同。有現存文字記載的,在南朝時,部分地區祭竈日是在臘月八日,與臘八節重合,如《荊楚歲時記》裏記載道:“其曰,並以豚酒祭竈神”。

到宋代時,祭竈已經與小年合併起來,定在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如范成大的詩《祭竈祀》:“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南宋時則稱爲“小節夜”。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臘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裏非常熱鬧。無論窮富,大家都忙着買酒買肉買水果,買金銀紙來祭祀。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竈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但是清朝也的確有臘月二十三祭竈的記載。《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竈》:“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爲念四夜,是夜送竈。清嘉慶二十年刊《溫江縣誌》:“十二月二十四日,舊傳竈神上天奏事,先於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燈燭、場糖、錢褚致祭。竈神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遷移到了二十三。”

“小年”是什麼?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第3張

掃塵土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爲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吃竈糖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竈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婚嫁

過了小年,民間認爲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爲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小年”是什麼?過“小年”有哪些習俗? 第4張

3.哪個朝代始過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四)是小年,這一天必然是要祭竈的。要知道,祭竈是古已有之的習俗,而小年卻是後起的。

漢代已經有過小年的習俗了,此時小年叫“小歲”。漢代崔寔(讀shí)在《四民月令》中記載:“臘明日更新,謂之小歲。進酒尊長,修賀君師。”在小歲之日,人們要特別向師長進酒,體現尊長尊師的美德。

到了宋代,才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小年”。宋代周密《武林舊事》也說:“禁中以臘月二十四日爲小節夜,三十日爲大節日。”也就是說,臘月二十四晚上是小年夜,臘月三十爲大年夜,如今我們說的大年三十,大概就是由此而來。這裏的“禁中”,指的是帝王宮所,可見過小年是從上而下流行的官方性質的節日。

如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羣體,過小年的日子也不同。有“南三北四”的說法,南方人過二十三,北方人過二十四,但北方很多地區也過二十三。再如,山東日照地區有“軍三民四”的說法,軍人過二十三,老百姓過二十四。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宋明時期,小年的時間是很明確的,周密《武林舊事》中說了,就是臘月二十四。到了清代,從雍正朝開始,皇帝在臘月二十三進行臘祭的時候,也順帶祭祀竈神。於是乎,上行下效,民間一些官紳也開始在臘月二十三祭竈,導致二十三、二十四並存的局面。

明清時期,軍戶營兵屬於軍府,他們祭竈的習俗肯定要跟着皇帝來,在臘月二十三祭竈。清同治五年《遠安縣誌》中記載:“營署營兵均以二十三夜祀竈。”“軍三民四”的說法,大概淵源於此。

所以,小年該哪天過呢?原來怎麼過就怎麼過吧,畢竟竈王爺的上班時間不大好調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