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戰史祕聞 > 宋朝滅亡:是因爲趙匡胤給後代了一個嚴重隱患

宋朝滅亡:是因爲趙匡胤給後代了一個嚴重隱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令人最爲遺憾的朝代,這不僅僅是因爲大宋的思想開放、商業繁榮。同時也因爲在這個時代,文人士大夫地位最高,而且皇權還遠沒有後世那麼集中。商業的富庶讓大宋本有機會提前醞釀出資本主義,可是因爲國家的內憂外患,最終落下了一個積貧積弱的名聲,這的確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

其實大宋並沒有統一中國,在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中中國的北方始終沒有能夠統一,這也就意味着,趙匡胤留給子孫的是一個有着嚴重異族威脅的國家,而他的子孫們在長時間養尊處優之後,早已將從祖先身上所遺傳而來的草莽氣褪的乾乾淨淨。大宋的天子往往外強中乾,一旦遇事,基本就會手忙腳亂。

這其實是歷朝歷代皇室都存在的問題,開國之君定鼎天下,他的子孫往往因爲長久的安逸而變得軟弱,甚至無能。大宋自然也不能免俗,雖然說天子是受命於天的寵兒,說到底所謂的九五之尊也不過是一羣普通人而已,只是因爲那把龍椅賦予了其人太多的神話因素

宋朝滅亡:是因爲趙匡胤給後代了一個嚴重隱患

如果說大宋的種種問題其他人都無法洞穿的話倒有情可原,可是難道趙匡胤這樣的蓋世英雄也沒有看穿國家的隱憂嗎?

其實不然,趙匡胤這位大宋朝的開國之君絕對是一個洞悉天下時事的巨眼英豪。對於大宋建國之後的一切問題,他都瞭如指掌。他甚至還親口預言:“大宋不出百年就會有亡國的危險。”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當最開始的兩代帝王辭世以後,大宋朝就失去了銳氣,它在與遼國長久的戰爭中始終處於下風,而且國家內部也沒有了決一死戰的血氣,甚至發生了皇帝被俘虜的恥辱。很多人就是因爲這些情況,纔會對大宋不屑一顧。

那麼,趙匡胤爲什麼會下這樣的定論呢?他就真的那麼看不上自己的子孫嗎?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公元960年,陳橋兵變的趙匡胤登上了皇位,在風雲動盪的五代十國末世,趙匡胤成爲了終結時代的幸運兒。大宋王朝的建立,統一了幾乎所有的南方領地,唯有北方的燕雲十六州沒能收回。彼時趙匡胤在開封府定都,決心要一統天下,恢復漢唐舊疆,可謂氣勢如虹。

作爲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趙匡胤對開封府建都其實並不贊成,雖然五代以來,在開封建都的王朝也有七八個,可是它們都沒能善終。這不僅僅是因爲國君昏庸,開封雖然地勢平坦,可是畢竟無險可守,一旦遊牧民族南下,整個京城基本就沒有阻擋的能力。從地圖上俯瞰開封的地勢,我們完全可以清楚的看到,拱衛開封府的僅僅只有一條窄窄的拒馬河,連半個關隘都沒有。這樣的地貌地勢其實根本不適合作爲國都,倒是洛陽有着天險可以憑依,非常適合作爲國都。

那麼爲什麼趙匡胤會選擇開封呢?

其實這還是從經濟角度做出的考慮,因爲五代以來,天下百姓早已經厭倦了戰爭,長時間的硝煙已經讓百姓疲憊不堪。如果趙匡胤還想要收復北方失地,那麼糧草的運輸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天下都是疲敝之民,如果還是不愛惜民力,那麼大宋恐怕也沒有安穩的根基。

宋朝滅亡:是因爲趙匡胤給後代了一個嚴重隱患 第2張

所以,趙匡胤只能從經濟角度考慮,希望憑藉京杭大運河的運力來輸入源源不斷的軍糧。彼時的大運河並沒有通到北京城,而是在開封地區就停了。所以趙匡胤希望將開封這個水路交通發達的城市作爲暫時的國都,如此方便糧食的轉運,也方便大軍出動。

如果一切按照趙匡胤的想法發生,綱糧通過京杭大運河運輸到京城以後,直接就能夠給河北的守軍,有了充足的糧草,大宋的軍隊北上平定燕雲十六州,到時候在遷都也無妨。可是因爲種種事情的耽擱,大宋遲遲沒能北伐,這也就意味着,開封臨時首都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因爲過分削弱武將的地位,使得朝中大臣們都是些不懂軍事的文臣,他們眼見開封能夠輻輳四方,居中調停天下綱紀,感到非常的方便,不願意遷都,再加上當時大宋剛剛建立,一切百廢待興,只有開封府的宮室還算是比較完善,像洛陽以及長安這樣的古都宮室早已廢棄,如果遷都,勢必要花費鉅額的錢財,這是大宋出不起的。

趙匡胤即使身爲皇帝也沒有辦法違拗所有臣子的意見,只能留下大宋百年就要亡國的嘆息。這實在是一代政治大家的重大失敗。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