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抗日戰爭 > 敵後游擊戰中的地道戰解析:地道戰是怎麼開展的?

敵後游擊戰中的地道戰解析:地道戰是怎麼開展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在開展平原游擊戰中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創造性地發展了地道戰,達成了“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軍事目的,取得了驕人戰績。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後來地道戰的前身,當時還不夠規模,也不夠完善。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爲了我地方幹部和民兵隱蔽鬥爭,在一些百姓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爲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接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爲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1942年敵人大掃蕩以後,鬥爭環境異常殘酷。爲了便於抗日軍民堅持平原地區對敵鬥爭,黨根據以往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領導廣大平原地區軍民進一步開展地道戰

敵後游擊戰中的地道戰解析:地道戰是怎麼開展的?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但是,華北抗日軍民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爲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羣衆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臺、水井、土炕做掩護;爲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爲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地道戰的廣泛開展,對平原地區進行嚴酷的反“掃蕩”鬥爭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駐靈壽的日僞軍200多人包圍了正定縣高平村。拂曉,敵人開始進攻,羣衆已進入地道,民兵遊擊組、爆炸組利用地道工事監視敵人。當敵人進入地雷陣時,先後兩次拉響4枚地雷,炸死20多個鬼子,敵人嚇得在街上亂跑,又接連響了9個地雷,加上手榴彈和冷槍,打得敵人亂跑亂竄,防不勝防。至中午,敵人傷亡40多人,狼狽逃回據點。

1945年4月1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向清苑縣冉莊進攻,冉莊羣衆依靠地道擊斃敵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兵力進犯,擊斃團長以下40人,打得敵人不敢再來進犯。

地道戰是當年河北平原人民抗日鬥爭中的一大創舉,他們憑藉智慧和勇氣,取得了輝煌戰果,永載我軍戰爭史冊!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