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明成祖南征安南的結局: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

明成祖南征安南的結局: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418年農曆正月,清化樑江藍山鄉的豪族黎利發動起義,自稱“平定王”,盤踞該地與明軍對抗。明軍征討數年,還未能將之消滅,便嘗試採取利誘策略。據《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實錄·黎紀·太祖高皇帝》的記載,1423年農曆四月,明將陳智、山壽等給黎利軍送來大批牛、馬、魚、鹽,及穀物農器,目的在於招誘黎利。黎利亦派人贈送金銀回禮,並暗中作出防範。明軍瞭解到黎利不願妥協,便扣留黎軍來使,此舉反令黎利更堅定信念,“帝(黎利)怒,遂絕之,將士發憤,皆誓死戰”。

1424年,黎利聽從少尉黎只的建議,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乂安省),略定乂安,以爲立腳之地,資其財力,然後返斾東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區日漸坐大,包圍西都,進佔順化、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員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軍進迫河內,明徵夷將軍王通會合十萬大軍迎敵。農曆十月,在崒洞之役(又作??洞。《明實錄》記載戰事發生於農曆十一月,《大越史記全書》則記載在農曆十月)中,王通擬定設置伏兵,引誘黎利軍隊,但因軍中的偵察人員被黎軍所擒獲,因而早有準備。黎利軍便故意引誘明軍,時值大雨滂沱,道路難行,明軍遭黎利軍四面夾擊而大敗。據《大越史記全書》所說,此役中明軍陣亡者有五萬餘人,被俘者萬餘人。

明朝徵夷將軍王通在崒洞之役大敗後,便爭取機會重整軍力,又佯作與黎利議和。黎利明白這一點,便繼續進兵,攻取東都(河內)附近城池。到1427年正月務求把一部份明軍部隊圍困在內,使之孤立無援。明廷派柳升再加兵十萬前來增援。柳升抵達邊境時,黎利曾要求“罷兵息民,立陳氏之後主其地”,唯柳升沒有即時處理,只把信函原封不啓,送交明廷,自己則領兵再戰。黎利軍則採取誘敵深入的方法,在支棱之役中擊殺柳升,明軍又遭黎利軍從各路進攻,陷於總潰敗的狀態。

明成祖南征安南的結局: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太子朱高熾明仁宗即位,次年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爲明宣宗。明宣宗皇帝考慮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便允許撤兵。黎利得勝後,就發佈阮廌所起草的《平吳大誥》,稱他自己的抗明鬥爭是“仁義之舉,要在安民,吊伐之師,莫先去暴”;提出中越兩國是“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風俗亦異”,因而有必要脫離明朝統治,自行建國,於是建立後黎朝。

其後,明英宗正統二年(1431年農曆正月五日),明封黎利爲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黎利亦不願與明朝爲敵,從此直到崇禎十七年明亡,始終奉明朝正朔。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